2020-01-14 08:32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龔夢澤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量化分析并結合公司氯化鉀、碳酸鋰業務等對業績影響,論證公司此次資產處置后,是否具備可持續的經營和盈利能力等問題。
2020年伊始,*ST鹽湖(即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為表述方便,以下均稱為*ST鹽湖)的業績預告引發市場強烈關注。1月11日晚間,*ST鹽湖發布公告稱,“預計公司2019年凈虧損432億元-472億元。”這一虧損額或會成為A股史上“虧損王”。
緊接著,1月13日,*ST鹽湖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說明此次資產處置導致大額資產減值417億元的必要性和和合理性。量化分析并結合公司氯化鉀、碳酸鋰業務等對業績影響,論證公司此次資產處置后,是否具備可持續的經營和盈利能力等問題。
對此,*ST鹽湖相關人士1月12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虧損并非經營帶來的虧損,而是剝離資產帶來的一次性損益。“本次資產處置是推動公司重生的必要之舉,也是維持*ST鹽湖持續經營及盈利能力、維護廣大債權人和股東利益的重要措施。”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鉀鹽產業是青海的經濟支柱。從維持上市公司地位和保障股東與債權人利益的角度來看,剝離虧損不良資產成為必然。
值得一提的是,在申萬化工首席分析師宋濤看來,2020年*ST鹽湖大概率會面臨被暫停上市一年,但是“預計2020年鹽湖的常態利潤在40億元左右,公司有望于2021年恢復上市”。
439萬元勞務欠款
引出472億元預虧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ST鹽湖即是大名鼎鼎的青海鹽湖鉀肥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06年,由于爆炒鉀肥概念,公司股價從4.29元/股起步,一路最高漲至2008年4月17日的103.94元/股,漲幅高達2322.84%。然而,到了2008年下半年,隨著鉀肥價格和需求量一路下跌,*ST鹽湖的股價也應聲下挫。雖然期間完成了與鹽化集團的重大資產重組,但到了2013年,股價就已跌至15元/股左右。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概念火爆,受“鹽湖提鋰”主題大熱影響,*ST鹽湖又一次成為資本追逐的焦點。記者注意到,*ST鹽湖股價從2017年7月份的9.45元/股猛升至9月21日的19.66元/股,短短兩個月暴漲了108.04%。
然而,熱點過后,煙花散盡。*ST鹽湖的電池級碳酸鋰熱度,終難敵其金屬鎂一體化項目所帶來的大幅虧空。2017年,*ST鹽湖在其上市20年后凈利潤首次虧損41.59億元,虧損數額位列當年A股虧損上市公司第五名。截至目前,*ST鹽湖股價僅為8.60元/股,總市值239.60億元。
事實上,資源型周期類的公司由于階段性開發過度,疊加經濟周期下行導致企業出現虧損,在行業內也屬正常。但時至2019年,一宗439萬元的勞務欠款糾紛,讓市值數百億元的*ST鹽湖虧損困境最終浮出水面。
2019年8月15日,*ST鹽湖債權人泰山實業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余額約439萬元,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法院申請對*ST鹽湖破產重整。債務糾紛纏身、銀行賬戶遭凍結的*ST鹽湖于2019年11月23日至2020年1月10日在淘寶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上就公司資產包進行了6次公開拍賣,但因在規定的拍賣期內無人參與競拍,前6次公開拍賣均慘遭流拍。
基于重整工作的推動及虧損資產剝離的客觀需求,青海國資委全資子公司青海匯信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決定以30億元的價格受讓*ST鹽湖資產包。
記者注意到,本次擬處置的*ST鹽湖資產包所涉及的主要項目為金屬鎂一體化項目,PVC一體化項目,綜合利用一、二期項目等,上述項目未能按照項目設計規劃達產盈利,反而侵蝕了公司依靠鉀肥、鋰業資源形成的利潤,導致公司陷入困境。
一次虧個夠
意在未來扭虧?
事實上,439萬元的勞務欠款只是一個導火索?!蹲C券日報》記者查閱公司公告發現,截至2020年1月1日,共有1104家債權人向管理人申報債權,申報金額約為485.81億元。這意味著除了虧損之外,*ST鹽湖的債務欠款甚至已達到公司市值的兩倍。
由于此前的2017年、2018年已經連續兩年虧損“披星戴帽”,此番公司又預計2019年凈利潤大幅虧損。按照規定,*ST鹽湖大概率會進入退市整理,如果此后恢復盈利,才能恢復上市。對此,業內普遍認為,這也成為當地政府動用30億元剝離其不良資產的關鍵。
盡管*ST鹽湖將三塊化工資產以30億元的價格低價打包賣給青海國資,公司要為此承擔接近420億元的資產減值。
談及*ST鹽湖資產重整后的走勢,宋濤預計,2020年鹽湖的常態利潤會達到40億元左右。其解釋道,2019年三季度公司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和一年到期非流動負債分別為82億元、115億和160億元,合計357億元債權。“扣除部分正常債務30億元,預計參與轉股的債權近330億元,按照25.76億股本計算,轉股價約為12.8元每股。”
宋濤表示,如果實現債權轉成股權后,債務轉變成權益資產,預計新增權益資產近330億元,就算與2019年歸屬母公司所有人權益-286.2億元合并后,預計轉股后權益規模也近45億元左右。
公司主營業務方面,氯化鉀生產持續穩定,產量較上年同期還出現了大幅增加。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氯化鉀產量563萬噸,報告期銷量453萬噸,銷售價格同比有所上升;子公司方面,2019年藍科鋰業碳酸鋰生產穩定,產量1.13萬噸,1.13萬噸的全年銷量與上年持平。
有市場分析人士表示,472億元的預計虧損有“業績洗澡”之嫌。隨著國資接手相關資產,不良資產將被剝離出上市公司,損失一次性計提后明年公司保殼問題不大。“一次虧損到位后業績表現稍好即能實現扭虧。”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