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6 12:16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高偉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國企改革向來為人們所關注,《電鰻財經》經研究發現,建業股份國企改制九成凈資產卻被“蒸發”,到底發生了什么?
《電鰻財經》文/高偉
2019年10月31日,浙江建業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業股份”)首發獲通過,擬登陸上交所主板。兩個多月來,這家公司一直被各種質疑纏繞,《電鰻財經》也發現,建業股份“老病新傷”,日子過得并不好,甚至能否順利成功IPO也有變數。
國企改制九成凈資產被“蒸發”
國企改革向來為人們所關注,《電鰻財經》經研究發現,建業股份國企改制九成凈資產卻被“蒸發”,到底發生了什么?
據有關報道,1998年10月,建德資產評估公司出具了《建德有機化工廠資產評估報告書》,以1997年12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建德有機化工廠的凈資產評估值為2244.9萬元。1998年11月,建德市財政局、建德市國有資產管理局,對建德資產評估公司就建德有機化工廠出具的資產評估結果進行了確認,并對相關資產進行核銷、剝離、提留后的產權進行了界定。最終,界定建德有機化工廠的國有經營性凈資產為214.4萬元,非經營性資產及閑置資產為267.36萬元。至此,在建德有機化工廠高達9成左右的凈資產因所謂的“核銷、剝離、提留”而“蒸發”。
回顧建德有機化工廠改組成為有限責任公司的進程中,在經過“核銷、剝離、提留”等一系列操作后,最大的贏家無疑是原建德有機化工廠廠長、現建業股份控股股東馮烈。雖然時隔二十年,但“核銷、剝離、提留”一系列操作能否經得住推敲?面對國資蒸發質疑,已70高齡的馮烈有無新的解釋?
《電鰻財經》雖然給公司發去了《求證函》,但截稿時至仍未收到回復。建業股份到底隱瞞了什么,我們不得而知。
連續多年被列入環保重點檢查名單
作為一家化工企業,環保問題歷來應放在頭等位置,但建業股份卻連續多年被列為環保重點檢查名單。
《電鰻財經》注意到,據浙江省應急管理廳數據,2018年5月4日發布的《浙江省安監局2018年重點檢查單位名單》中,建業化工(五馬洲廠區)赫然在列。不僅如此,建業化工及其子公司浙江建德建業熱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業熱電”)連續多年登上“廢水、廢氣、固廢、危廢”的重點監控企業名單。此不列舉。
另外,據杭州市環保局數據,2014年5月23日,建業化工更化分公司因不正常運行大氣污染物處理設施,被建德市環境保護局處以罰款5萬元,并立即整改。
對于這些環保老問題,建業股份依舊選擇了沉默。
高新技術被疑名不副實
《電鰻財經》調查發現,建業股份近六成專利并非自主研發,“高新技術”頭銜被疑名不副實。
公司招股書披露,2014年10月,建業股份通過高新技術企業復審,有效期為3年。2017年12月,公司再度通過高新技術企業復審。報告期內,公司企業所得稅按15%的優惠稅率核算。不過,對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公司多項指標都是“壓線而過”。比如,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研發人員占比為11.55%。另外,高新技術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需符合如下要求: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建業股份在招股書中稱,公司2015年-2017年研發費用分別為3913萬、3810萬、5936萬元,母公司營業收入為12.99億元、12.63億元、17.07億元,研發費用占母公司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3.01%、3.02%、3.48%。該占比僅稍微高于3%的紅線,而如果以報告期內公司銷售收入15.89億、15.23億、17.85億元來核算,研發費支出在銷售收入中的占比甚至是不足3%的。
另外,截至招股書簽署之日,建業股份共獲得發明專利34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據了解,公司所獲專利中,通過自主研發取得15 項,通過轉讓取得5 項,通過與高等院校、外部機構合作取得共有專利15 項。也就是說,公司自主研發專利比例僅為42%。這是否說明公司獨立研發能力欠缺?公司擁有的共有專利是否主要利用其他共有專利權人的資源、研發能力形成?
截至發稿時止,建業股份對市場質疑置若罔聞,回避成為這家公司解決問題的通用做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