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0 09:40 | 來源:新浪財經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仁會生物此次沖擊科創板的武器為貝那魯肽注射液(商品名誼生泰),這是中國糖尿病領域內的第一個創新藥,也是全球首個且唯一的全人源GLP-1類藥物,主要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
新浪財經訊 2月14日,上海仁會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仁會生物”)的科創板上市申請被受理,這也是鼠年春節后第一個被受理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創新生物藥自主研發和產業化的高新技術企業,現為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企業,轉讓方式為做市轉讓。
與許多創新藥企業類似,仁會生物也面臨著虧損難題。科創板以市值為中心的第五套上市標準解決了以盈利論英雄的問題。所以未實現盈利的仁會生物也選擇了第五套科創板上市標準: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并滿足相應條件。
報告期內持續虧損 大客戶集中
仁會生物此次沖擊科創板的武器為貝那魯肽注射液(商品名誼生泰),這是中國糖尿病領域內的第一個創新藥,也是全球首個且唯一的全人源GLP-1類藥物,主要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但是因為誼生泰處于市場導入期,所以該產品的營業收入相對較小,而其又是公司唯一上市的產品,加上研發費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的支出相對較大,導致公司凈利潤持續為負。
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1-9月,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0.04萬元、1408.96萬元、2732.31萬元和4172.31萬元;實現歸母凈利潤-5272.13萬元、-1.6億元、-2.14億元和-1.69億元。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累計未彌補虧損為-5.77億元。
營業收入較小的情況下,成本費用的支出是剛性的,營業收入尚無法覆蓋銷售費用,隨著銷售人員數量的增加以及學術推廣的增加,公司的銷售費用也快速增長。2016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9月,公司銷售費用金額分別為1308.08萬元、6059.15萬元、8532.75萬元及1.06億元,分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2614.28%、430.04%、312.29%及252.99%。
仁會生物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負,報告期內分別為-3439.55萬元、-1.25億元、-8754.46萬元和-1.38億元,所以只能靠籌資活動支撐生產經營。公司主要通過銀行借款和股東借款來籌資,報告期內各期末,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17.85%、31.84%、63.11%和55.75%。與此同時,隨著流動負債的增加流動比率逐年減少,報告期內各期末,公司的流動比率分別為8.50、0.45、0.17和0.83。
公司本次科創板上市擬募集資金30.05億元,投資于新藥研發項目、轉化醫學平臺項目、結構生物學引領的藥物發現平臺項目、二期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及歸還銀行貸款。
值得一提的是,仁會生物存在大客戶集中風險,公司產品誼生泰于2017年2月上市銷售,2017年、2018年及2019年1-9月,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占公司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6.14%、83.80%和82.61%。公司表示,主要系下游醫藥流通行業結構較為集中所致。如因行業政策、資質或行政處罰等因素導致客戶結構出現重大不利變化,則短期內可能對公司銷售產生不利影響。
上市晚于進口產品 市場份額較小
根據Frost&Sullivan的報告,中國的2型糖尿病患者人數已從2014年的1.1億增長至2018年的1.2億,并預計于2030年達到約1.68億。隨著中國糖尿病患者支付能力的增加,預計中國的糖尿病藥物市場將在2023年和2030年分別達到1184億元和2592億元人民幣。面對龐大的糖尿病市場,作為全球首個且唯一的全人源GLP-1類藥物的誼生泰也并非一路暢通。
在我國,排名前十的糖尿病藥中半數為胰島素類藥物,其余皆為阿卡波糖和二甲雙胍等常見傳統藥物,新型藥物DPP-4、GLP-1和SGLT-2帶來的銷售收入比例遠不及全球其他發達國家。2018年,GLP-1類藥物國內市場銷售金額約為7億元,僅占總體糖尿病藥物的1.2%,較全球平均市場份額(13.7%)差距巨大。
除此之外,公司的誼生泰進入市場較晚,國內的GLP-1類藥物的市場份額主要被進口產品占據。其中,諾和諾德的利拉魯肽2011年獲批,進入醫保后銷售額快速增長,占據著80%以上的市場;其次為阿斯利康的艾塞那肽及艾塞那肽微球,分別于2009年和2017年獲批,2018年市場份額為12.5%。公司的誼生泰于2016年獲批,雖然市場份額從2017年的3.8%增長到2018年的4.6%,但市場份額相對較小。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曾對誼生泰計提存貨減值,也反映出早期推廣并不順利。上市銷售首年,公司雖然準備了充足的存貨,但由于慢病用藥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取得醫生及患者對產品的認可,誼生泰上市首年的銷量相對不大,導致2017年末存貨規模較大。2018年末,公司依據存貨管理制度,對近效期擬不再對外銷售的產品全額計提減值準備,導致公司計提減值準備1849.19萬元。公司表示,2018年以來公司形成了市場銷售穩定的預期,制定了相對準確的生產計劃。
開拓減重領域市場
仁會生物目前有多個在研項目正在實施,報告期內,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為5724.09萬元、6931.15萬元、5283.83萬元和5760.57萬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1439.94%、491.93%、193.38%和138.07%。
除了已經上市的誼生泰外,公司的在研管線中還有另一重磅產品BEM-014,正在中國開展超重/肥胖適應癥的III期臨床試驗。在已開展的研究中,BEM014的減重效果明確,未來有望成為中國針對超重/肥胖適應癥的第一個創新藥。
目前美國FDA批準能夠長期使用的減重藥物主要包括奧利司他(Xenical)、芬特明-托吡酯(Qsymia)、氯卡色林(Belvig)、納曲酮-安非他酮(Contrave)和利拉魯肽(Saxenda)。其中僅有奧利司他進入我國市場,奧利司他于1999年在美國獲批上市,副作用較多。同時我國市場減重產品大部分為各類食品及保健品,新型減重藥空缺,公司肥胖適應癥產品上市后將暫無有競爭力的對手。(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小飛鼠 文)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