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7 08:28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楊力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舒泰神的總資產為18.6億元,同比下滑了32.82%,凈資產為16.4億元,同比下滑了33.47%。
《電鰻財經》文 / 楊力
3月16日晚間,舒泰神發布了2019年度報告,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約6.61億元,同比下降17.9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29.94萬元,同比下降79.64%;扣非后凈利潤為1363.89萬元,同比下滑了88.62%;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4434萬元,同比下滑了73.14%;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1.36%,同比下滑了4.44個百分點。
另外,截至2019年末,舒泰神的總資產為18.6億元,同比下滑了32.82%,凈資產為16.4億元,同比下滑了33.47%。
2019年。舒泰神的各項業績指標幾乎全部在下滑。而這也是該公司繼2018年業績大幅下滑后的進一步下滑。事實上,2011年上市的舒泰神曾經歷過高速增長,但從2017年開始,其業績增速下滑至個位數,僅為2.12%。
財報顯示,舒泰神的銷售產品為創新生物藥物蘇肽生(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和全國獨家品種舒泰清(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IV))。除上述產品外,該公司還生產銷售舒唯欣(曲司氯銨 膠囊)、阿司匹林腸溶片等具有特色的化學藥品。
2019年,來自蘇肽生的營收占比為51.7%,來自舒泰清的營收占比為47.8%。事實上,舒泰神近年來業績下滑與其主營產品銷售收入下滑有直接的關系。
資料顯示,蘇肽生是一種神經營養劑,曾廣泛應用于眼科、神經內外科、骨科等多科室。該產品于2006年獲得批準上市。2009年,蘇肽生被納入全國醫保目錄,從此開始爆發式增長;到2016年,其銷售額達到12.39億元的頂峰,年均復合增速超過50%。
收益與醫保帶來的紅利,蘇肽生等品種在醫院藥品銷量前十榜單中曾一直占據半壁江山,但這些品種由于在臨床中只起“輔助”作用。這也為這些藥后來銷售面臨的窘境埋下了伏筆。
近年來,隨著醫保支付壓力越來越大,藥品臨床價值成為醫保支付的重要標準,對于鼠神經生長因子這類擠占高額醫保基金的“輔助藥”,醫保報銷越來越困難。
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正式提出“重點跟蹤監控輔助用藥”。蘇肽生在許多醫藥遭到限制和清理。而一直嚴重依賴蘇肽生的舒泰神也面臨業績下滑的窘境。
2017年,蘇肽生雖然仍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但報銷范圍被限定為外傷性視神經損傷或正己烷中毒。2019年8月,國家醫保局發布《2019年版國家醫保目錄》,蘇肽生沒有進入醫保目錄。
由于沒能進入醫保目錄,2018年,蘇肽生實現銷售收入5.46億元,同比下降52.90%。這就是該公司2018年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當年實現營業收入8.06億元,同比下滑41.92%;歸母凈利潤1.34億元,同比下滑49.03%。
2019年度,舒泰神來自蘇肽生的銷售收入進一步萎縮,全年實現銷售收入3.4億元,同比下降37.7%。這也是該公司2019年業績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主營產品增長“熄火”,未來舒泰神的新增長點在哪里?《電鰻財經》注意到一個“亮點”,2019年,該公司的研發投入為1.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7.56%,占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的607.24%,占營業收入的25.06%。
此外,該公司的研發人員數量也在不斷增加,資本化研發支出占研發投入的比例也并不高。
該公司在財報中披露,截至年報告披露日,該公司有3個I類治療用生物制品、7項適應癥項目分別進入臨床I期、II期研究,累計有五個重點項目正在同期推進,另有多項早期平臺項目持續推進中,涉及感染系統、出凝血系統、腸道系統和神經損傷等治療領域;公司的研發團隊不斷成長,在各細分專業的技術和管理能力逐步提升,形成了在蛋白類藥物(含治療性單克隆抗體藥物)、基因治療/細胞治療藥物、化學藥物等領域研發、中試轉化、質量控制等方面較為綜合與系統的隊伍。
或許舒泰神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離新增長點正越來越近。
《電鰻快報》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