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7 04:25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李樹超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貨幣型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1.98%,跌破2%關口,進入歷史性低位。
今年以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場流動性持續寬松,貨幣基金收益率不斷下臺階。
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貨幣型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1.98%,跌破2%關口,進入歷史性低位。
貨基平均收益率跌破2%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667只傳統貨幣型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1.98%,其中,普通投資者參與最多的貨基A類份額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為1.9%,B類份額為2.12%,均處于歷史較低位置。在305只貨幣基金A類份額中,已有179只基金收益率低于2%,占比58.69%,平均收益率相比去年底下降了77個BP。
以往作為平均水平的4%的收益率現在已經絕跡,3%也是鳳毛麟角。數據顯示,目前僅有7只貨基A收益率超過3%,其中,收益率最高是華夏收益寶A,為3.89%,其次是中加貨幣A、太平日日金A,收益率分別為3.39%和3.18%。
目前已有45只貨基的7日年化收益率低于1.5%的一年期銀行存款基準利率,在全部貨基A份額中占比約為15%。
作為貨基收益率的風向標,在貨幣流動性寬松態勢下,短端市場已經快速冷卻,多個期限的Shibor利率年內跌幅超過100個BP。
公開資料顯示, 今年以來,1周Shibor連續調整,4月3日報收1.83%,年內已降低60個BP,創近十年新低。而2周、1個月、3個月期限的Shibor也分別下跌了80、115、115個BP,報收1.54%、1.74%、1.84%;6個月、9個月、一年期Shibor也下行了106、97、92個BP,當前的利率分別為1.96%、2.08%和2.17%。
針對上述現象,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固收投資總監表示,近期短端債券收益率下跌與疫情以來的貨幣流動性適當寬松有關。他表示,今年隨著央行降準降息的操作,債券市場的整體收益率都出現了大幅下行,預計中短期債券的收益率還會繼續下行。不過,與美債到期收益率的歷史低位相比,我國債券市場仍然具備競爭優勢。
前兩月資金凈流入
規模猛增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疫情嚴峻,多國出臺貨幣寬松舉措緩解危機。在為市場釋放流動性的同時,貨基等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出現回落。
上述固收投資總監分析,作為流動性管理產品,貨基的收益率水平跟隨市場整體流動性變化而變化。當前,全球主要國家央行均采取行動注入流動性來緩解危機,而國內疫情進入尾聲,利率債、高等級信用債都階段性出現約20BP左右的調整。貨基持有存單、短久期等固收品種,但同樣受到市場利率波動的影響,收益率明顯下降。
事實上,隨著利率市場化和貨幣政策的調整,貨幣基金近年來的收益率已處于下行通道。
以目前全市場規模最大的天弘余額寶為例,該基金2013年推出,其7日年化收益率一度超過6%。此后收益率震蕩下行:2015~2016年一度跌至2.3%附近,2017年又重新攀升到4%以上;2018年從4.3%開始不斷下臺階——3%、2.5%、2.3%,陸續破位,今年4月3日,該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為2.01%,同樣逼近“破2”的時間窗口。
雖然貨基收益率不斷下降,但在海內外股市大幅震蕩的背景下,貨幣基金作為避險資產,基金規模仍然出現了明顯的增長。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底,公募基金總規模達到16.36萬億元,其中貨幣基金規模為8.08萬億元,占據近半壁江山;相比去年底的數據,今年前兩月貨基規模增長了9605.52億元,成為資金在震蕩市避險的重要工具。
北京一位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3月份以來,海內外股市震蕩加劇,投資者風險偏好趨于謹慎,資金避險的需求有所增加。貨幣基金作為流動性管理產品,主要配置銀行存款、同業存單,央行票據、短端債券等流動性較好的資產,加之產品申贖便捷,仍然是投資者較好的流動性管理工具。
上述基金固收投資總監表示,貨幣基金比較適合較低風險投資者參與,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具備現金管理的價值。“尤其是在基礎市場大幅波動時,貨基作為市場上安全性較高的正收益產品,會成為資金青睞的避險工具,這些都可能是前兩個月貨基規模快速升高的重要原因。”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