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8 09:23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尹秋彤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甘源食品曾兩次質檢不合格,其產品質量“亮紅燈”。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數據,在2014年第二階段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中,甘源食品因2014年4月28日生產的肉松味瓜子和....
????????《電鰻快報》文/尹秋彤
????????近日,休閑食品企業甘源食品成功過會,距離公司登陸中小板的時間也越來越近。經《電鰻快報》研究發現,該公司在官司纏身、披露不全,以及食品質量、銷售、研發等情況等方面有諸多疑問。藏有如此缺憾,甘源食品IPO能成功嗎?
????????兩次質檢不“過關”
????????對甘源食品來說,食品安全該是其首當其沖的重點。
????????甘源食品曾兩次質檢不合格,其產品質量“亮紅燈”。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數據,在2014年第二階段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中,甘源食品因2014年4月28日生產的肉松味瓜子和蟹黃味瓜子過氧化值不合格,登上“黑榜”。另據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數據,甘源食品2014年11月16日生產的蟹黃味瓜子仁同樣因過氧化值不合格被北京市藥監局公示并被采取停止銷售措施。
????????另外,公司供應商廣州市金妮寶食用油有限公司的食用調和油曾被廣州市質監局列為不合格、食用大豆油曾被廣州市食安辦檢測出食用油酸值超標;2018年5月16日,金妮寶因污水排放口外排廢水中的氨氮濃度超標,被廣州市南沙區環保水務局責令停止廢水超標排放的違法行為,并處以315.32元的罰款;提供包裝袋的安徽猛牛彩印包裝有限公司在2016年因生產不合格的多層復合食品包裝袋受到行政處罰;廣東江大和風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因提供不真實統計資料受到行政處罰……
????????甘源食品的產品安全是個大問題,公司在內部管理上有何漏洞?該怎樣彌補?
????????官司纏身披露不全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今年1月20日披露《李照峰與馮媛媛、蔣立懿買賣合同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李照峰訴被告馮媛媛、蔣立懿、甘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人民法院于2019年7月10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但該案審判結果并未在招股書中披露。
????????無獨有偶,2019年12月9日,楊長生與萍鄉市漢能暖通工程有限公司(已更名為萍鄉市漢能機電工程有限公司)、甘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一審民事裁定書,也未出現了招股書中。
????????2019年8月12日,法院披露了金沙縣華欣食品經營部、蔣立懿買賣合同糾紛二審民事裁定書,原審被告便是甘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法院裁定民事裁定書撤銷一審判決,認定上訴人金沙縣華欣食品經營部上訴理由成立。此案在招股書中也找不到影蹤。
????????經銷體系混亂
????????天眼查顯示,甘源食品在報告期內涉及多起買賣合同糾紛訴訟;據悉,是因為公司在貴州省的銷售人員于2017年推出大型團購活動,但在收到貴州省內經銷商付款后并不發貨,引起經銷商大范圍訴訟,要求退款賠償。法院最終的判定結果是甘源食品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但公司的經銷體系卻因此被業內質疑“混亂”。
????????甘源食品銷售渠道或單一。2016-2018年,甘源食品的主營業務收入按銷售渠道來分,其中經銷商模式收入分別為5.66億元、6.35億元、7.64億元,分別占營業收入80.05%、80.77%、83.98%;同期,電商模式收入分別為1.04億元、1.34億元、1.3億元,分別占占營業收入14.69%、17.1%、14.27%。而截至2018年上半年,甘源食品同行企業良品鋪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良品鋪子”),采用全渠道模式進行銷售,包括直營模式、加盟模式、大客戶團購、線上平臺銷售等,且線上與線下銷售額占比較為接近。而作為其競爭對手的鹽津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鹽津鋪子”)、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洽洽食品”)等零食品牌也側重“商超、便利店+網絡零售”的渠道模式建設上。
????????“一條腿”走路的甘源食品,其倚重的經銷商銷售模式或存風險。檢索法院裁判數據顯示,2018年8月起,甘源食品與多家經銷商存在買賣合同糾紛。從甘源食品的渠道布局來說,短板非常明顯,公司存在品類、渠道、客戶的局限,整體核心競爭力較弱,此時并不具備好的條件去IPO。公司如何釋疑?
????????研發及競爭力缺失
????????《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休閑食品全網銷售額為499.6億元,但增速明顯回落。且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文章,電商所代表的的線上紅利似乎正逐漸消失。在線上市場趨穩的背景下,甘源食品欲分一杯“羹”或前途未知。但是,放眼整個休閑食品市場規模,囊括線上、線下的銷售渠道,各同行企業的市場份額較分散,競爭也相對激烈。未來,甘源食品或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行業發展報告》指出,2016年零食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單位數量已超過1萬家,增速為4.1%。且據經濟信息網引援數據,2017年良品鋪子以20.4%的占有率位列堅果炒貨市場第一位,然而在休閑食品的大盤上,其市場占有率不足1%。
????????也就是說,連在布局線上市場“游刃有余”的良品鋪子,在綜合銷售渠道方面,其市場競爭力也有些“遜色”。反觀甘源食品背后,身負行業重宣傳輕研發的“特性”、原材料價格下降反出廠提價的問題,同樣值得我們關注。
????????國內零食行業品牌普遍存在的重宣傳輕研發問題,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這或也將成為阻礙甘源食品發展的障礙。
????????資料顯示,甘源食品曾于2015年11月完成數百萬人民幣A輪融資,投資方為紅杉資本中國。彼時,紅杉資本相關負責人表示:“紅杉資本一直以來都看好整個豆類零食的發展走向,這次能夠選中甘源食品作為投資對象,是看中了甘源品類升級能力和產品研發能力。”但是,有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該公司顯然并沒有在研發上下功夫。據了解,甘源食品從最初的瓜子仁、青豌豆、蠶豆等籽類炒貨產品新增了堅果果仁、谷物酥等產品品類,并聲稱正在積極研發新品,但其研發人員僅有21人,占員工總數的1.25%。
????????數據顯示,2016年-2019年上半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為312.07萬元、305.69萬元、604.30萬元和198.47萬元,在銷售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0.44%、0.39%、0.66%和0.44%;同期其銷售費用分別為1.55億元、1.67億元、1.73億元和8970.42萬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1.91%、 21.24%、18.94%和19.98%。而良品鋪子2016年-2018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分別為2550.43萬元、2014.53萬元和952.08萬元;鹽津鋪子2018-2019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317.54萬元和2690.07萬元。
????????甘源食品能否做好整頓,順利IPO?《電鰻快報》將繼續跟蹤報道。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