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9 09:30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未知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我們正處在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引入期,未來20年會成長起來一批“巨無霸”型企業,相信注冊制以及資本市場配套改革措施有助于產生偉大的企業。...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近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對A股中長期走勢保持樂觀態度。對美股未來走勢持偏謹慎看法。我國居民金融資產配置將發生顯著改變,權益類資產比重會提升,地產類資產比重會下降。
對A股市場持樂觀態度
中國證券報:A股會否延續上漲態勢?2020年哪些行業將有更好表現?
邵宇: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A股在全球權益類市場中的表現可圈可點。除春節后開盤首日補跌,并未出現類似于海外市場那樣的連續暴跌情況。前段時間關于A股成為全球避風港的討論就是一個證明。而且,海外大型投行,例如摩根士丹利也建議加倉A股。結合近期關于金融開放和創業板試點注冊制政策來看,用改革推動資本市場理性繁榮的思路已非常明確。雖然疫情導致A股出現一定程度波動,但中長期我們保持樂觀。
就行業來說,看好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數字化、智能化應用領域。此外,金融行業中的證券和保險業也值得關注。
中國證券報:有觀點認為,美股會有第二波下跌,你怎么看?
邵宇:我們對美股未來走勢持中性偏謹慎看法,原因有兩個:一是從估值看,當前美股反彈已經出現超調跡象;二是美股內部出現分化和失衡,指數走勢主要由FAANG(Facebook、蘋果、亞馬遜、NETFlix、谷歌)這樣的頭部科技公司支撐。把這五家公司去掉,標普500過去兩年是下跌的。
那么,是什么支撐科技類公司股價?除了盈利能力之外,還有回購。這是從19世紀70年代就興起的模式,背景是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的廣泛運用。當然,不局限于科技公司,傳統公司也有大量回購。這實際上能達到粉飾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作用。但這輪美國政府“救市”附加了關于限制回購的條件,這將對美股未來走勢形成壓力。歐美疫情可能在二季度末迎來高峰。如果出現大型金融機構和產業公司破產,投資者須多加小心。
中國證券報:國際金價沖高后略有回落,目前還有配置價值嗎?
邵宇:黃金仍然具備配置價值。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不斷出現逆全球化現象,到目前為止主要體現為跨境資本流動收縮。
全球化歷史經驗顯示,這種局部的逆全球化現象只是暫時的。從產業鏈重組角度,結合當下時政來看,經常賬戶很可能會出現向下拐點。而每一次逆全球化都伴隨著經濟波動。與此同時,為應對疫情和資本市場流動性沖擊,很多經濟體出臺了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海量信貸投放“覆水難收”,資產價格又到一個高位,那么黃金的避險屬性將進一步凸顯。
居民資產配置渠道將拓寬
中國證券報:國際原油價格出現劇烈波動,何時是較好投資時期?
邵宇:4月下旬以來,原油價格進入復蘇區間,目前現貨價格在27-28美元/桶,與2003年年中持平,低于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的低位(約40美元/桶)。當下可能處在復蘇途中。原因在于,這個價格可能只有中東產油國和俄羅斯能賺錢,美國頁巖油是賠錢的,頁巖油成本基本在40美元/桶以上。美國是這次原油談判的重要參與者,原本今年美國很可能成為原油凈出口國,所以美國對原油價格的漲跌態度已發生變化。漲價對美國有利。
但考慮到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劇烈,相應衍生品交易杠桿較大,因此非專業投資者不適合大量介入。
中國證券報: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金融資產配置會發生哪些變化?哪些大類資產會是優質賽道?
邵宇:這次疫情后出臺的一系列政策表明,以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思路更加堅定。這意味著發展模式正在向依靠科技創新、產業升級、資本市場改革和新基建的模式轉型。
央行最新的城鎮居民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居民近70%的資產被綁定在房地產市場,這種形式在未來要發生顯著改變,權益類資產占比會提升,地產類資產比重會下降。隨著金融開放推進,居民投資海外金融產品的渠道會更加豐富。
我們正處在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引入期,未來20年會成長起來一批“巨無霸”型企業,相信注冊制以及資本市場配套改革措施有助于產生偉大的企業。所以從二級市場到一級市場,有些另類投資,如私募股權基金類產品也值得關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