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7 00:13 | 來源:紅刊財經 | 作者:莊帥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美團點評到店、酒店及旅游業務收入同比下降31.1%至人民幣31億元。從31億元的營收來看,美團享受到了3月份的報復性消費帶來的復蘇,但是這個復蘇的力度并不明顯,沒有超過市...
來源:紅刊財經
文 | 莊帥
編輯 | 李健
5月25日,美團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整體來看雖然像市場預期的一樣出現了虧損,但這是一份好于預期的財報。財報發布前夕,美團點評股價迎來一波上漲。截至5月25日收盤,美團市值為7330億港元,正式進入千億美元市值俱樂部。
雖然資本市場給與了美團此次財報數據結果的高度認可,但是對于我對美團和王興的了解來說,美團并不會過多關注資本市場的表現,畢竟資本市場永遠都有起有伏,不需要太多關心短期的股價波動和市值變化。從我個人角度分析,美團目前雖然已經走過了系統性的經營風險,但預計剩余三個季度仍會有不同程度的虧損。
美團成為餐飲等服務行業的“新基建”
在中國疫情最嚴重的2月11日,應《證券市場紅周刊》約稿,寫了一篇美團在疫情期間損失和收益的分析文章,對美團各個業務板塊的損失和收益做了簡單的測算。時隔三個月,美團5月25日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我們來看一下美團在疫情中的具體表現怎么樣。
首先預測的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到店、酒店和旅游業務,當時的預測了兩種結果,第一種,如果沒有此次疫情,那么按照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到店及酒旅業務板塊的同比增速39.3%,換算至2020年第一季度的同比增速,由于是春節假期預計這部分營收極有可能達到80億至90億元的規模。第二種是,如果此次疫情能在2月底結束,美團在到店及酒旅業務板塊的訂單預計最高損失將達到60億至70億元左右。一旦3月出現報復性消費,這個最高損失將大幅下降至30億至40億元左右。
但從一季報看到,2020年第一季度,美團點評到店、酒店及旅游業務收入同比下降31.1%至人民幣31億元。從31億元的營收來看,美團享受到了3月份的報復性消費帶來的復蘇,但是這個復蘇的力度并不明顯,沒有超過市場預期。
另外我在2月份時,還預測了外賣業務的增速,外賣是占比最高的業務,當時恰逢深圳外賣小哥出現第一例確診病例,美團適時推出了“無接觸配送”并被行業內跟進采用。當時我的預測是:考慮到外賣業務對營收貢獻的比例超過57%,而春節期間外賣訂單銳減,所以即使沒有此次疫情,參考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在春節期間外賣的訂單量都會有所下降。
由于外賣屬于“日頻”剛需,考慮到新增的醫務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的外賣需求,結合原本第一季度外賣訂單本身就會少于其它三個季度,本次疫情對美團外賣訂單的影響已減至最低程度。
一季報顯示,2020 年第一季度,美團餐飲外賣業務收入同比減少11.4%至人民幣 95億元,訂單量同比減少17.3%。
從這個數據來看,11.4%的下降幅度屬于正常水平。有意思的是,美團外賣收入和訂單量的下降比例有近6%的差值,這說明了美團外賣在疫情期間的客單價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以我的深入觀察和研究發現,由于當時是居家隔離狀態,外賣成為眾多家庭一日三餐的重要甚至是唯一來源,而且家庭需求取代了以往的一人食。結合美團2020第一季報的用戶增長數據,可以看出疫情期間美團外賣滲透率有了顯著提升。這是因為疫情發生后,大眾的消費習慣明顯改變,逐漸從線下向線上轉移,為美團培養了新用戶并完成了非餐業務的外賣配送端的市場教育。
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美團交易用戶數為4.486億人,同比增加8.9%。同時,受疫情影響,許多以往并無外賣或極少外賣的高級餐廳、高評價餐廳、連鎖餐廳、黑珍珠餐廳及五星級酒店餐廳開始拓展外賣業務。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為實現生活服務領域消費的復蘇,美團外賣推出了“商戶伙伴傭金返還計劃”,為商戶提供免傭返傭補貼及免費流量支持,幫助企業渡過困難時期。全國范圍內共有數十萬商戶參與,在武漢地區,免傭金額超過3000萬元。美團平臺因此形成了更為多元及高品質的外賣供給,進而帶動美團外賣客單價的提升。
其次,家庭外賣消費直接推動了火鍋、海鮮燒烤和各大地方菜系等高客單價的訂單銷量。而且許多超過3公里配送距離甚至異地的外賣訂單也有所增加,因為更遠配送距離帶來了更高的配送費,因此客單價也更高。很顯然,外賣由于疫情反而從廣度上推動其成為餐飲行業的基礎設施。
長遠來看,這些餐館的參與增加了美團平臺上的高質量供給,同時中小型獨立餐飲商家加強了對外賣服務的重視,畢竟在疫情期間,外賣幾乎成為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通過財報的商家數量印證了這樣的觀察結果:2020年第一季度,美團平臺活躍商家數目610萬,同比增加5.0%。顯然,美團已經逐步成為餐飲等服務行業的新基建。
美團“新業務”拓展正加速
在2月份的那篇文章中,我總結了這樣一個看法,此次疫情將大大推動美團的新業務發展。美團目前的新業務主要包括餐飲管理系統及B2B餐飲供應鏈服務、共享單車和網約車、食材零售服務三大塊。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美團點評新業務及其他分部的收入為42億元,同比增長4.9%。
餐飲管理系統及B2B 餐飲供應鏈服務的投入持續驅動供給側數字化是新業務營收的主要來源。美團將商家質量視作2019年的首要目標,取得了不錯的成果。食材零售服務方面,美團主要在探索自營模式(美團買菜)及平臺模式(美團閃購)。在一季報中,美團透露,已于2020年第一季度在平臺模式下推出一個獨立的品牌,名為“菜大全”,賦能傳統農產品市場進行數字化運營,并更高效率地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生鮮食品。其中,對于自營模式的美團買菜而言,截至2019年底已經在北京、上海及深圳設立96個倉庫以及在武漢市設立30多個自取點。
從我的觀察來看,美團在2020年3月開始以“萬物皆可到家”的品牌認知發力“美團閃購”和“美團買菜”業務。而疫情導致傳統食配供應商受到沖擊,美團的B2B供應鏈平臺“快驢”訂單量出現倍增,另據部分商戶反饋,快驢進貨幫助其降低了5%-10%的成本。這些新業務均讓美團399萬騎手資產發揮了“短途即時配送”的優勢,有利于提高騎手的時間利用率(一日三餐之外的配送時間),實現成本分攤,同時提高銷售額和利潤率。也讓160萬活躍商戶匹配美團的“供給側戰略”,實現雙向良性增長,增強平臺黏性。
將美團旗下的新業務按戰略方向進行細分,那么美團閃購、美團買菜、網約車、共享單車、交通票務、支付和金融服務于超級平臺戰略,快驢、ERP、聚合支付、商戶小貸、營銷等都是服務于供給側戰略。從我的長期觀察來看,這些新業務可以再造多個“新美團”。只不過這些新業務需要較長時間(或許是十年)不斷完善和優化各自的供應鏈、流程、運營和管理體系、組織形式和激勵機制等。這些新業務同樣面臨眾多的強勁競爭對手,存在著巨大的挑戰,但均是符合美團“長期主義”的業務。雖然2020年全年形勢嚴峻,但美團還在積極推進包括倍受關注的共享充電寶、共享電單車等新業務。
在一季報中,美團也預估了疫情對全年的影響,鑒于用戶消費信心的完全恢復仍需時間,尤其是非剛需的本地生活服務商戶仍面臨復蘇壓力,將對未來業務表現產生潛在影響。不過,美團CFO陳少暉表示,疫情對于推動行業線上化的長期趨勢是正向積極的,這進一步增強了公司面向未來投入的信心。也就是說:只要對未來越有耐心,就能夠對現在越有信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