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4 14:38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李嵐君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由于近期債市調整明顯,債基業績也出現回撤。6月僅2個交易日就有204只(A/C分開統計)債基回報跌逾0.5個百分點,收益出現回撤的債基占比超三分之二。對此,不少追求穩定收益...
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價格日前頻頻創出階段新低,短期國債價格也是連續多日陰跌,債券牛市結束的觀點開始在市場流傳。
由于近期債市調整明顯,債基業績也出現回撤。6月僅2個交易日就有204只(A/C分開統計)債基回報跌逾0.5個百分點,收益出現回撤的債基占比超三分之二。對此,不少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有些不知所措。
業內人士認為,短期看債市箱體震蕩概率較大,雖然存在波段交易機會,但從基金配置的角度來看不建議頻繁操作。
調整幅度擴大
從4月末開始,債市持續出現調整,到了5月底和6月初,調整幅度則進一步擴大。5月上證各債券指數中,公司債、企業債、國債和轉債的漲幅分別為0.46%、0.45%、-0.01%和-3.41%。
債市下行導致5月債基收益大幅回撤,超八成債基收益為負,包括可轉債基金、中長期純債基金、混合型二級債基。5月債基的平均漲幅為-0.7%,10只債券型基金5月份跌幅超4%,56只跌幅超3%,取得負收益的債基占比達86%以上。
截至5月31日,債券型基金年內平均漲幅為2.02%,仍然保持正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可轉債基金以6.29%的單月最大跌幅排在同類第一,多只可轉債基金占據了債券型基金5月虧損榜單前列位置。
在海楚資產投資經理劉頡看來,5月債基收益大幅回撤的原因主要有:5月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頻率明顯放緩,市場對于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的預期落空;從基本面看,各項經濟金融指標數據均超預期,國內經濟持續復蘇向好;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加速帶來的債市供給壓力大增。
避險是主基調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好轉,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不斷出臺,債券市場未來的走勢該如何判斷?海富通基金固定收益研究部總監莫遷認為,債市或繼續波動走勢。從發行來看,6月市場將迎來1萬億元特別國債的發行,當前發行方式并未確定,若市場化發行,或對債市形成一定壓力。為配合特別國債的發行,央行或調降中期借貸便利(MLF)以及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市場對降準降息仍有預期,但交易的時間窗口或縮短。從信用債方面看,收益率經歷了近2年的壓縮后已處于較低水平,并且由于供給維持高位,信用利差整體壓縮空間有限,信用債仍以票息配置價值為主。
財信證券也在研報中表示,債市將持續震蕩,雖有階段交易機會,但仍建議把握穩健收益。目前債市的風險還受到了央行流動性工具投放、資金價格中樞變動以及債券供給、配置盤交易盤轉換等方面的因素影響,短期看債市箱體震蕩概率較大,從基金配置的角度來看不建議頻繁操作。
不過,莫遷也表示,海外經濟體疫情的不確定性對信用基本面的沖擊仍在繼續,避險是信用策略的主基調。對于持續受疫情影響而融資渠道較為狹窄的行業或公司,可能面臨較大的信用風險,需關注信用風險對中低評級利差的擾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