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8 09:02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曹衛新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粘膠纖維行業長時間的低價周期讓從事粘膠纖維生產50多年的南京化纖遭遇了巨大的經營壓力。數據顯示,2019年度南京化纖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1億元,2020年一季...
粘膠纖維行業長時間的低價周期讓從事粘膠纖維生產50多年的南京化纖遭遇了巨大的經營壓力。數據顯示,2019年度南京化纖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1億元,2020年一季度虧損3617.63萬元。
業績壓力下,市場對于南京化纖“以粘膠纖維主業為基礎,發展第二主業”的呼聲再啟。有投資者通過互動平臺就公司2017年制定的“到2020年實現新產業產值占比達50%”的目標提出詢問。公司董事會秘書陳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的轉型思路非常明確,以粘膠纖維主業為基礎,抓緊實施新項目建設,促進纖維素纖維主業提檔升級,實現戰略轉型。同時我們也在積極探索并購業務,改變公司產業結構單一現狀,盡快實現‘雙輪驅動’發展。”
產業結構逐步“瘦身”
成立于1992年的南京化纖是南京“國資系”上市公司,前身為1964年建成投產的南京化學纖維廠。公司原有主業包含粘膠纖維、房地產、現代服務業等板塊。2014年按照國企退出一般商品房開發的要求,南京化纖通過國有產權公開掛牌方式轉讓所持南京金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70%股權,退出房地產板塊。
資料顯示,2015年南京化纖將所持有的南京金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70%股權公開掛牌轉讓實現一次性投資收益4.98億元,而2016年度無該項收益。2016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6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64%,歸屬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0.91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了80.03%。2017年至2019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6.07億元、9.91億元、6.58億元,其中粘膠纖維業務收入達13.5億元、7.45億元、4.88億元,占比達84%、75%、74%。
“房地產業務對于企業整體的專業化能力、資金量的要求越來越大,盡管利潤越來越高,但實際上房地產的風險也越來越高。”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現實來看,退出房地產業務讓南京化纖沒有趕上這幾年房地產的大漲走勢,利潤方面出現了一定的下滑,但是總體說的,以南京化纖的體量來說,房地產業務的發展是不可持久的。”
除剝離地產業務外,2018年公司還通過公開掛牌方式出讓所持蘭精(南京)纖維有限公司30%股權。同年10月26日,公司還關停了粘膠長絲生產線,2019年公司不再具備粘膠長絲生產能力,粘膠纖維板塊僅剩粘膠短纖業務。
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官網顯示,南京化纖于今年5月19日公開掛牌出讓旗下南京法伯耳污水處理有限公司100%股權。公司業務體系繼續收縮。
“這塊主要還是為了落實公司轉型升級發展戰略,優化資源配置,盤活存量資產,以足夠的資金來發展主業。”采訪中,陳波告訴記者。
“新賽道”亟待開啟
脫離了地產業務的支撐,“瘦身”后的南京化纖主業主要覆蓋粘膠纖維及自來水業務,其中自來水業務收入占總營收比例不足5%,粘膠纖維業務獨撐公司整體業績。然而,粘膠纖維行業近年來價格大幅波動,行業發展進入瓶頸期。
申港證券研究顯示,粘膠短纖行業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進入下行周期,特別是經過2017年至2018年大規模產能投放后,行業一度處于虧損狀態。
2019年,紡織品出口不暢,粘膠短纖下道企業開工率大幅下降加速了紡織原料價格的下跌,紡織原料價格跌幅均超過10%。其中,粘膠短纖每噸售價更是由2018年末1.32萬元下跌至9200元,跌幅近30%,創下20年來的低位,短纖產品銷售困難,生產廠家庫存已達極限,紛紛減產、停產以降低損失。
全球紡織網統計數據顯示,粘膠短纖的價格仍在低位徘徊,截至6月16日,粘膠短纖價格已下跌至8800元/噸,較2011年歷史高位19800元/噸下跌近56%。
受行業波動影響,2017年至2019年,南京化纖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03億元、620.72萬元、-1.31億元。最新披露的一季報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公司長短絲銷售大幅下降,一季度營收6359.68萬元,凈利潤為-3617.63萬元。
國企改革既要“瘦身”,也要強體。今年6月初,南京化纖曾停牌籌劃收購上海越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權并募集配套資金的事項。不過因交易涉及部分不確定因素,較難在較短時間內明確并形成具體可行的方案以繼續推進此次資產重組事項,重組一事已宣告終止。
“如果僅把產品局限在常規品種的競爭上,這是一種低效率的競爭。”采訪中,陳波告訴記者,“公司轉型的任務確實比較迫切,我們轉型的決心也很堅定。目前主業方面按照規劃,公司正在抓緊建設年產10萬噸新溶劑法纖維素纖維(萊賽爾)項目的一期工程4萬噸/年萊賽爾纖維項目,預計2020年底建成投入試運行。”
“萊賽爾纖維屬于第三代粘膠短纖產品。生產工藝過程綠色環保,產品性能好,使用后可自然降解,是 21世紀‘綠色纖維’,具備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較好的盈利前景,是粘膠纖維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陳波告訴記者,“除主業提檔升級外,公司也在積極探索并購業務,改變公司產業結構單一現狀,盡快實現‘雙輪驅動’發展。”
“從目前的經營情況來看,粘膠纖維的競爭力相對較弱,南京化纖急需改變單一主業往第二主業突圍。方向是對的,在實際操作中,我建議還是在自己熟悉的相關領域,尋求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產業進行突破。”采訪中,盤和林對公司轉型一事提出建議。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