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8 10:55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接下來4個月的決賽中,這4支來自全球頂尖高校的青年科學家隊伍,將利用植物生長模型、機器學習算法等,與4支全國頂尖農人隊伍同臺較量,切磋出最適宜高原草莓種植的解決....
????????全球超過40支隊伍報名,17支隊伍、108名隊員進入初賽,最終角逐出4支科技組隊伍,在云南高原挑戰“人工智能VS頂尖農人”的草莓種植決賽。
????????6月24日,經過為期一周的激烈角逐和專家評審后,第一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初賽結果出爐,在參與初賽的17支科技組隊伍中,共有4支年輕隊伍脫穎而出,分別是AiCU隊、智多莓隊、NJAI.莓隊、CyberFarmer·HortiGraph隊。
????????此次大賽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共同發起,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技術指導下進行。在接下來4個月的決賽中,這4支來自全球頂尖高校的青年科學家隊伍,將利用植物生長模型、機器學習算法等,與4支全國頂尖農人隊伍同臺較量,切磋出最適宜高原草莓種植的解決方案。
????????“讓農戶與科學家一起來應對挑戰,創造出新的技術,形成一系列高效、節約成本并能時間作用的技術模式,可以帶來更廣大的市場,進一步發展智慧農業,幫助大小農戶。”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代理駐華代表歐敏行表示,技術的不斷創新對于糧食系統轉型至關重要,相信參賽者所提供的建設性的提案,將會進一步的促進中國智慧農業發展。
????????17進4激烈角逐
????????多多農研大賽組委會負責人蘭克介紹,第一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啟動招募后,共收到超過40支隊伍報名,經過詳細溝通及篩選,最終共有17支符合要求的高水平隊伍進入初賽。
????????▲6月15日~6月16日期間,初賽答辯以遠程視頻會議形式舉行,17支隊伍面向全球科學家組成的評審團講述成團背景及技術方案。穆功 攝
????????6月15日~6月16日,參賽隊伍以遠程視頻形式參與初賽答辯,并在提交了技術方案及細節陳述后,8位來自全球不同領域的科學家組成評審團,從背景分、技術分、綜合分三個維度,進行審定并打分。
????????最終,共有4支隊伍進入決賽,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迎戰頂尖農人隊伍。
????????其中,AiCU隊由7位來自荷蘭瓦赫寧根大學、荷蘭屯特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碩士、博士、博士后們組成,分別負責作物模型、植物生理、電子工程、AI及機器學習等不同比賽模塊,其曾在第二屆國際智慧溫室挑戰賽中獲得亞軍。
????????智多莓隊則是一支來自云南本土的混編強隊,由11位來自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昆明市農科院的專家組成,隊內有三位不同領域的專家,分別牽頭此次大賽的AI組、產品組、園藝組。
????????NJAI.莓隊由南京農業大學、江蘇省農科院的學者牽頭,挑選了江蘇省內農業龍頭企業的工程師組隊參賽,隊內擁有3名博士、5名碩士,覆蓋農業工程學、農業信息學、計算機科學、作物栽培學等眾多學科。
????????此外,HortiGraph隊與CyberFarmer隊在初賽中取得了并列第四的成績,經兩隊溝通后聯合參加決賽,成為本次競賽中的“最強聯隊”。隊內共有15位來自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比利時根特大學等機構的青年科學家及工程師,在人工智能及作物栽培上有著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
????????▲6月16日初賽答辯中,“我說的都隊”隊長石奡坤(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碩士)在自家地頭,向評委們陳述技術方案。穆功 攝
????????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龔元石表示,此次大賽在行業產生廣泛影響,吸引了來自全球頂尖高校、農業公司的眾多參與者,其中覆蓋了來自人工智能、算法、園藝、機械工程等多領域青年學者。
????????“希望通過搭建這樣一個集人工智能、農業種植等多學科交叉的競賽平臺,將頂尖數字農業科技,在農業生產中落地應用。”龔元石說。
????????120天同臺競技
????????為更科學、公正評估科技組隊伍的成果,還將有4支全國頂尖農人組成的傳統組參賽,進行對照種植競賽。
????????傳統組4支隊伍分別來自江蘇句容、遼寧丹東、安徽長豐等中國草莓十強縣,分別為:全國勞動模范紀榮喜牽頭的“紀榮喜勞模工作隊”,遼寧省人大代表馬廷東牽頭的“圣野漿果富民隊”,安徽“草莓皇后”沈海燕牽頭的“艷九天隊”,沈陽農業大學植物營養學博士李雪牽頭的“神農小隊”。
????????與傳統組利用園藝、經驗種植的方法不同,此次科技組選手在初賽中已展現出頂尖的算法和策略。
????????▲位于云南富民縣國家高原云果產業園的比賽基地中,具備標準自動化環境控制系統的獨立溫室已投入使用。穆功 攝
????????AiCU隊隊長葉早介紹,此次競賽中,隊伍將在收集植物生長數據的基礎上,采取短期決策+機器學習輔助的長期策略的雙層控制算法架構來實現節能增產。
????????來自云南本土的智多莓隊隊長程飚則表示,隊伍將通過神經網絡算法,建立起依賴作物參數的產量預測模型。同時,在傳統種植端將優化草莓種植SOP(標準作業程序),通過模型和算法實現種植的仿真、預測、干預。
????????“我們云南本土批發市場上,草莓的價格大約僅有華東市場的1/3,這其中雖然有物流的原因,但更多癥結是在種植出的草莓商品化率不高。”程飚說,希望通過這次競賽,能夠取得一些突破性成績,為云南草莓行業發展提供參考。
????????▲比賽基地中,前期的高原草莓培育實驗已進入尾聲。穆功 攝
????????在接下來的4個多月時間中,進入決賽的4支隊伍、41位青年科學家,將在指定的無差別溫室內,利用IoT設備、攝像頭、環境控制系統等,獲取作物生長、水肥、氣候等數據,并加入相應的模型或機器學習算法,遠程培育草莓,最終達到優秀的品質、產量,以及高效的投入產出比。
????????“通過這次競賽,找出優秀的技術解決方案,是第一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及首席專家趙春江認為,下一步要把“最好的解決方案”變成實質性應用,把科技要素、經濟要素、金融要素進行整合,進一步推動國內包括全球范圍內智慧農業的發展。
????????多多農研大賽組委會負責人蘭克介紹,此次參與初賽的17支隊伍,都展現出了高超技術方案和深厚學養,接下來拼多多將聯合更多優秀隊伍和機構,探索數字農業科技的產、銷一體化應用,“讓小農戶承擔的起新技術并從中受益,是整個行業的理想,希望通過青年科學家的努力早日實現,做到讓農業酷、農民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