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7 10:58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周尚伃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證券自營業務已連續3年成為券商第一大收入來源,雖然在今年一季度不敵經紀業務,但上半年的自營業務收入占比重回榜首。今年上半年,券商實現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
今年以來,券商股整體表現搶眼。截至7月24日,38只券商A股中,有17只漲幅超過10%(均為后復權)。股價的良好表現,通常離不開業績的支撐,券商股也不例外。
????????7月24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證券公司2020年上半年經營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34家證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34.04億元,同比增長19.26%;實現凈利潤831.47億元,同比增長24.73%。其中,124家證券公司實現盈利,占比92.54%。
自營業務
重回“老大”位置
????????證券自營業務已連續3年成為券商第一大收入來源,雖然在今年一季度不敵經紀業務,但上半年的自營業務收入占比重回榜首。今年上半年,券商實現證券投資收益(含公允價值變動)為702.74億元,較去年上半年增長13.24%,占總營收比例達32.93%,領先經紀業務近10個百分點。
????????中信建投預計,在“資本市場改革+流動性寬松”的驅動下,全年股市行情將顯著回暖,有利于證券業投資收益的同比改善。
????????受益于上半年A股IPO的大幅提速及募資額的大幅增長,券商投行業務的發展也風生水起。據投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18家國內企業在滬深兩市實現IPO,同比增長84.38%;IPO募資金額共計1387.12億元,同比上升1.3倍,創近5年同期新高。受益于此,今年上半年券商實現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221.1億元,同比增長49.37%,在券商各主營業務收入中同比增幅最大,占總營收比例達10.36%。
????????今年的券商投行業務中,創業板、新三板、科創板均提供大量業務機會。另外,再融資新規下,預計今年定增業務占再融資業務規模的比重也將有較大提升,并購重組的活躍度將顯著提高。對此,渤海證券分析師張繼袖認為,在監管層加大直接融資力度的支持下,券商投行業務將長期受益。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龍頭券商的經紀業務轉型顯現成效,在營收中的占比逐步下降。券商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含交易單元席位租賃)523.1億元,比去年上半年增長17.82%,占總營收比例為24.51%。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在上半年各大業務全面開花的同時,財務顧問業務的凈收入卻呈下降趨勢,同比下降35.37%。
3家券商
上半年凈利預增超50%
????????截至昨日發稿時,目前已有中信建投、國元證券、東北證券、東吳證券、浙商證券等5家券商發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快報,實現凈利潤為45.78億元、6.18億元、6.66億元、10.31億元、6.5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96.54%、42.77%、12.98%、37.33%、36.61%。
????????另外,國海證券、第一創業、華林證券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幅均超過50%。
????????券商整體業績的增長,主要得益于自營投資業務收入、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及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的同比大幅增長所致。中銀證券非銀分析師蘭曉飛認為,政策利好疊加流動性改善,將令券商業務在下半年全線受益,投行業務、自營業務和經紀業務或成為下半年券商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伴隨創業板網下投資者機制的逐步落地,華泰證券大金融首席分析師沈娟認為,創業板注冊制改革的配套制度已趨于完善。一方面,機構投資者可充分把握創業板企業上市的機遇,分享資本市場改革的紅利;另一方面,券商作為資本市場的核心參與者,將充分受益于制度改革與業務擴容。
????????今年以來,上市券商的隊伍不斷擴容,已有中銀證券、中泰證券成功上市,國聯證券也于7月22日公布網下初步配售及網上中簽結果,第39家上市券商即將登臺亮相。
《電鰻快報》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