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2 09:11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魏倩 | [要聞]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消費金融公司根據小額、分散原則發放各類消費貸款,資金來源為股東資本金,或者通過發行資產證券化、金融債等融資而來。......
????????8月10日,北京陽光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陽光消費金融)獲批開業,成為今年開業的第三家消費金融公司。今年上半年,平安消費金融公司、小米消費金融公司已先后開業運營。至此,由銀保監會批籌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已有27家。
????????陽光消費金融主要由光大銀行與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王道銀行(臺資)發起設立,注冊資本總額為10億元,注冊地在北京,光大銀行為控股股東,持股比例60%。戴欣為陽光消費金融董事長,王一棟為董事、總經理。公開信息可見,戴欣來自光大銀行,早年曾任總行公司業務部副總經理。
????????至此,包括已開業運營的平安消費金融公司、小米消費金融公司,這3名行業“新丁”成為2019年下半年消費金融牌照再度“開閘”以來首批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
????????消費金融公司根據小額、分散原則發放各類消費貸款,資金來源為股東資本金,或者通過發行資產證券化、金融債等融資而來。盡管參與主體多元化,但在27家消費金融公司中,絕大多數主要股東仍是銀行,特別是中小地方銀行。據記者統計,有16家消費金融公司由地方銀行參與發起。
????????銀行本身也有個人消費貸和信用卡業務,為何還會對消費金融公司“興趣濃厚”?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首先在于客戶群體定位不一樣,消費金融公司可以更下沉;其二,消費金融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在全國展業,業務范圍受限的城商行、農商行自然動力十足;其三,作為獨立法人,市場化的公司治理制度、激勵機制和薪酬,更容易吸引人才;其四,作為獨立子公司,可以引入外部伙伴,切入更多場景,促進業務發展。
????????與小貸公司相比,消費金融公司杠桿率最高可至10倍。從近幾年消費金融公司業績來看,正是得益于牌照和市場紅利,較早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都賺得盆滿缽滿。這塊牌照的含金量毋庸置疑。據記者了解,目前還有建設銀行、南京銀行、江陰銀行、江蘇銀行、大華銀行等正在籌謀牌照。
????????從試點開始算起,誕生已有11個年頭、業務連年增長的消費金融公司,在今年意外受到沖擊。
????????捷信作為唯一一家外資消費金融公司,以資產和營收計是行業龍頭,特色在于線下業務。捷信今年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相關文件顯示,因為疫情影響,一季度末,其貸款發放量為100.39億元,同比下降57.44%,實現凈利潤0.3億元,同比去年的2.93億元下降89.76%。不良率較上年末也有所增長,為3.79%。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部分頭部平臺最近兩個多月來業務量已經恢復,接近去年同期。馬上消費金融副總經理孫磊在6月份表示:“欣喜地看到隨著整個社會活動又一次重啟,我們的業務總體處于快速恢復階段。”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