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2 01:47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閆立良 張曉玉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司首創辣椒紅色素連續提取分離技術,使中國一躍成為世界辣椒紅色素生產強國。現在的晨光生物已經成為中國植物提取行業的領軍企業、全球重要的天然提取物生產供應商。...
大音希聲。有一家穩健低調的創業板上市公司,連續12年保持辣椒紅色素產銷量世界第一,10多年前就提出要打造10個世界第一或前列的產品,如今已有3個品種成為世界第一,這家公司就是被創始人盧慶國稱為“資本市場小學生”的晨光生物。
這是一家位于河北省邯鄲市曲周縣的高科技型上市企業,20年來一直專注于植物提取行業。公司首創辣椒紅色素連續提取分離技術,使中國一躍成為世界辣椒紅色素生產強國。現在的晨光生物已經成為中國植物提取行業的領軍企業、全球重要的天然提取物生產供應商。其產品辣椒紅色素、辣椒精、葉黃素產銷量世界第一,辣椒紅色素產銷量更是占據了世界份額的60%。
晨光生物的這些光環,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它穩健成長的動力來自哪里?可持續性究竟如何?它的10個世界第一的“夢想”何時能夠實現?
帶著這些疑問,《證券日報》記者近日走進晨光生物,直面高管,與研發、生產、銷售、財務等有關人員交流,同時借助專業研究機構,深入剖析公司的后續發展潛力。
問:全閉環產業鏈
是怎么建成的?
2000年,曲周縣晨光天然色素有限公司改制誕生,主營產業為單一的辣椒紅色素。經過10年發展,2010年晨光生物登陸創業板,邁出了公司“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
提到創業史,盧慶國(晨光生物董事長、總經理,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心生感慨:“到今年,晨光生物在創業板上市已經10年了,從創立初期的單一產品到現在的幾十個品種,今日的情況和當時上市的時候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我覺得這10年,我們在資本市場上實現了‘強身健體’。”
“公司能夠實現快速、穩健發展,上市是一個契機,技術革新則發揮了重要作用。”晨光生物董秘兼財務總監周靜介紹,公司以前提取辣椒紅,只提顏色不提辣味,因為當時的技術無法實現,后來公司通過自主研發的混合溶劑提取工藝實現了色素和辣素兼得,使辣素色素的提取率提高到了98%以上,帶動了行業的技術進步,并實現了辣椒精產品的進口替代。
周靜表示,公司抱著“吃干榨凈”的態度對待每一種原料。以辣椒為例,第一步,先把辣椒磨成粉,做成顆粒,辣椒籽作為食品原料直接賣掉;第二步,把顆粒中的顏色和辣味提取出來,剩下的殘渣可以作為飼料;第三步,整個加工過程通過有機溶劑提取,溶劑提取完之后可以再回收利用,整個加工過程沒有任何廢棄物。
晨光生物研發總監高偉進一步解釋稱:“公司獨創的溶劑回收工藝使噸料消耗溶劑由原來的300千克降低至2千克—3千克。目前同行均采用番茄醬作為原材料,番茄皮籽源于番茄醬生產過程的下腳料,從番茄皮籽中提取番茄紅素專利技術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周靜感嘆:“好多創新,你說它難嗎?其實并不難。植提行業的創新更多的是意識的轉變,然后是技術進步,打開發展空間。”
晨光生物能夠做到植提行業的老大,多品種產銷量連續世界第一,除了自身過硬的技術,也離不開上下游客戶的支持。在狠抓科技創新不放的同時,晨光生物也著力提升與客戶互惠互利的緊密程度。
“公司的科技服務有很多是免費給客戶的,意在增強客戶與公司的互動。”晨光生物證券事務代表高智超告訴記者,以香辛料業務板塊舉例,晨光生物是國內很多餐飲企業的重要原料供應商,很多客戶都不會檢測辣度、麻度,公司自主研發的檢測方法,免費推廣給廣大客戶,客戶就可以將產品的辣度、麻度數據化、標準化,就可以按照不同地區對辣度、麻度等的飲食偏好,更好地做好配比。在這方面海底撈體現得最明顯。晨光生物是海底撈的第一大原料供應商,海底撈的火鍋底料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口味,公司按照不同地區對辣度、麻度等的接受程度,分類分度提取,客戶就可根據不同地區的飲食偏好,做好配比。
經過20年的發展,目前晨光生物的產業鏈涉及了上游的育種、種植,深耕中游的植物提取、深加工,開始發力下游終端產品,基本實現了全閉環產業鏈。在將原料“吃干榨凈”做到極致的同時,晨光生物將注意力轉向了上游育種端和下游終端產品,意在淬煉、豐富自己的全閉環產業鏈。
問:植物“芯片”
有沒有未來?
育種是種植業、養殖業中最復雜的一環。高偉在這方面感觸頗深。
“我們每年買種子的花費大約在1億元左右。目前種子采購面臨兩個問題,一是種子不純,容易被人卡脖子;二是賣方說漲價就漲價,所以公司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育種做起來。”一提到育種,高偉就顯得很痛心。
高偉介紹,2015年公司研發人員僅30多人,到2019年,公司研發人員已有117人,占員工數量8.7%。公司計劃在未來三年繼續引進專家、博士、碩士等專職研究人員,使專職研究人員達到200名以上。
從2015到2019年,晨光生物每年的研發投入保持約5%的增長,2019年研發投入1.85億元,占營收比例為5.66%。研發投入與營收占比均高于同行業公司。
“育種,目前我們已經做了一部分,包括參股新疆天椒紅安,與隆平高科紅安在育種方面強化合作。今年在緬甸也開始育種。未來育種方面,會在提高鮮花的色素含量和增強抗病性等各方面努力。我們也一直在與中國農業大學、河北工程大學等高校合作。”周靜說。
高偉稱,研發部已經成立育種組。公司在辣椒育種方面做得比較好,培育出了一些獨特的東西,是對全產業鏈的一個貢獻。
“目前的育種工作主要分為兩項,一項是大田的常規育種,另一項是采用分子生物學,選擇一個高科技基因,直接進行解剖然后進行基因編輯。”高偉表示,經過努力希望能夠培育出更多的特色植物。
晨光生物在育種方面“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值得稱頌,但這絕不是拍腦袋的行為,公司獨創的“五步走”工藝研發模式給了他們底氣。
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主要的問題出在缺乏中試條件上。周靜表示,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晨光生物的項目開發,將傳統的小試、中試、工業化生產的“三步走”模式,做成了扎扎實實的“五步走”模式:實驗室小試摸索工藝,小中試,大中試,規模生產,專業化規模生產。這個模式可有效規避由于市場和技術不成熟而導致的企業盲目投資的風險,也是公司打造10個世界第一單品的底氣之一。
“我們有‘五步走’的先進經驗,再加上研發人員的工作熱情,相信育種工作會越做越好。”高偉對育種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問:工業大麻等
新品開發是否順暢?
晨光生物全資子公司騰沖晨光云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7月29日取得騰沖市公安局核發的《云南省工業大麻加工許可證》,加工種類為工業大麻花葉。
“工業大麻是一個規模非常大,未來前景非常好的一個典型的植物提取物品種。現在我們已經通過主管部門審批,具備了工業大麻種植和生產的條件。”一提到新品種開發,盧慶國馬上就興奮起來。他強調,晨光生物有能力也應該抓住工業大麻這個機會,走在行業前列,目標還是爭世界第一。
需要注意的是,晨光生物加工CBD(大麻二酚,工業大麻的提取物)的生產線實際上是按照中試線的標準和要求去做的。目前公司已經實現一邊試生產,一邊銷售產品。
“在工業大麻生產過程中,公司也在積極地謀劃建立新的大生產線。”盧慶國強調,公司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繼續通過科技創新提升產品的綜合競爭優勢,在主力產品市占率繼續穩步提升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工業大麻、甜菊糖苷、菊粉、番茄紅素、替抗飼料添加劑、銀杏提取物等潛力品種,爭取早日實現“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即做成10個左右世界第一或前列產品。
在夯實第二步戰略的基礎上,晨光生物開始將第三步戰略(做大做強保健品、中藥提取等大健康產業)付諸實施。
晨光生物總經理助理、色素營銷事業部總經理盧穎表示,營養板塊實際上承載著公司的第二步目標,產銷世界第一的單品很有可能從這里產生。這個板塊實際上也銜接著公司戰略的第三步。
“晨光生物要做老百姓吃得起、真正有功效的保健品和藥品。目前公司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珍品油脂等終端產品已根據計劃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方式開展銷售工作。”盧穎稱,接下來公司會根據市場情況及自身經營策略逐步開展面向客戶的銷售。
問:市場與擴張風險
如何化解?
雖然晨光生物是一家秉承穩健發展理念的公司,但市場開拓不達預期、原材料價格波動以及海外分支公司的生產仍被機構視為公司面臨的三個風險。
對于市場的這些擔心,盧慶國表示:“我覺得問題不大,現在公司已經不是純粹依靠單一產品,而是有幾十個品種對業績構成支撐,這些品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相緩沖。因為不可能所有產品的高峰低谷重疊到一起。”
“比如說像辣椒紅色素、葉黃素等,實際上也有一些波動。對于這些主打產品,公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意識地去降低波動的頻率。作為龍頭企業,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維護市場的穩定與平衡。”盧慶國認為,這幾年色素辣椒的價格非常穩定,與公司對辣椒種植產業的支撐分不開。原材料價格穩定,更有利于公司發揮技術進步、精細管理的優勢。
從去年開始,晨光生物開啟了辣椒紅色素的預售模式。盧穎表示,因為公司的辣椒紅色素已經在世界占到60%的市場份額,在這個基礎上公司也在摸索重新制定市場規則,希望通過預售的模式來提前鎖定客戶全年的需求。每年10月份開始收購辣椒的時候,同時開啟產品預售,今年準備把明年60%的銷售在12月份之前提前鎖定。
企業要發展壯大,不僅在要在本土發展,更要考慮走出去的問題。晨光生物首家海外子公司印度晨光2012年進行試生產開啟全球化布局,隨后贊比亞和美國兩家子公司相繼成立。
對于新冠肺炎疫情和海外市場的風險,盧慶國給予了直接回應:“企業走出去的風險和機會是同時擴大的。地區政治局勢的波動再加上疫情的影響,對海外工廠是有一些不利影響,但我們也在努力克服。我們利用視頻的形式對當地員工進行培訓指導,幫助他們獨立開展生產、釋放產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外工廠會逐步進入正軌。”
“我們也在通過中信保在做海外資產的保險。當然更多的還是要提前有預案,企業應思考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階段采取什么措施,這樣才能變被動為主動。另外,隨著公司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也是公司需要考量的一個戰略方向。”盧慶國說道。
問:中央匯金
等機構為何一直持倉?
“我們在資本市場上嚴格來講還是‘小學生’,上市之后邊干邊學,公司也在逐漸熟悉、學習使用資本市場工具為實業助力。”盧慶國強調,因為他是做實業出身,思維上一直帶有生產和技術的影子,對技術覺得更親近。
上市10年,年年現金分紅,4次送轉股份,晨光生物的成績單不俗。在資本市場運作方面,算上晨光生物IPO融資也僅有三次,其他兩次分別發生在今年6月份發行6.3億元可轉債以及2016年增發3.44億元。
盧慶國強調,經過10年發展,公司在借助資本市場發展方面有了一些心得,包括科技創新、產業鏈布局等方面。“如何以實體為支撐,借力資本市場,完成我們在植物提取行業做10個世界第一的目標,現在比原來更清楚了。”
晨光生物2011年至2019年營收復合增速為13%、凈利潤增速為11%,僅個別年份波動較大。營業收入從2011年的10.7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32.7億元,凈利潤從7503萬元增長到1.94億元。
晨光生物的穩健表現也逐漸引起機構投資者的注意。從今年3月份起,機構公開發布的晨光生物的研報數量迅速增多,評級類別多為“買入”,少部分為“增持”,甚至有機構連續給出“強烈推薦”的投資建議。
在機構投資者方面,中央匯金連續兩個季度出現在晨光生物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中央匯金以持股577.04萬股名列晨光生物第十大流通股股東,持股數與上季度相同。
周靜表示,機構投資者對公司的關注始終沒有斷過,它們持股變化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公司對這些不是很清楚。機構投資者對公司的關注始終沒有斷過,它們持股變化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公司對這些不是很關注。
財達證券相關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植物提取行業重在規模優勢,雖說提取技術不難,但提取的得率提升難度很大,需要多年摸索。晨光生物在辣椒紅、辣椒精和葉黃素能做到全球第一份額,說明其規模和布局很完善,這對公司業績構成支撐。
10月27日,晨光生物發布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前三季度實現凈利2.06億元,同比增長39.28%。其中,辣椒紅色素銷量同比增長11%,市場份額繼續擴大,辣椒精收入同比增長15%,葉黃素收入同比增長84%,甜菊糖收入同比增長123%,工業大麻生產平穩運行,產品實現隨產隨銷。
“投資者應密切關注晨光生物的三個動向:一是二線品種份額的提升,二是贊比亞工廠毛利率的改善,三是保健品產品系列的豐富和營銷手段的拓展。”上述財達證券相關人士提示投資者。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