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2 09:02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徐蔚 | [要聞]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這一事件的起因是國信證券11月6日發布的題為《大跌事出有因,探尋阿里戰略》的研報,核心內容是討論阿里方面為何減持上市公司美年健康的股票。......
????????一份研報招來了律師函,國信證券和愛康國賓間的糾紛成了這兩天證券市場的一個熱點話題。雖然國信證券方面連連喊冤,在昨日凌晨的回應中用了很多個“并未”“從未”,但這只能使人產生更多疑惑。
????????研報里明明8次提到“資產注入”,怎能自稱沒有“暗示或明示”愛康國賓與美年健康之間的并購?說好是“通過公開資料進行推演”,為何在記者詢問論據時卻遲遲未回復?一份關鍵性內容基于研究員的“猜測”且未向重要當事方求證的研報,又如何通過國信證券的質量控制及合規審核?
????????這一事件的起因是國信證券11月6日發布的題為《大跌事出有因,探尋阿里戰略》的研報,核心內容是討論阿里方面為何減持上市公司美年健康的股票。經過“推演”“猜測”,撰寫研報的研究員認為,其“潛在原因可能在于阿里系規避成為控股股東并被迫啟動解決同業競爭問題和注入愛康國賓的過程。”話有點拗口,簡單翻譯如下:阿里減持是(現在還)不想當美年健康的控股股東,否則可能觸發同業競爭而不得不將愛康國賓注入美年健康。
????????那阿里為什么會“這樣想”呢?該研報的解釋是“愛康國賓預計同受疫情沖擊,短期內并非資產注入良機”。意思就是現在注入美年健康對愛康國賓的股東來說不大劃算。
????????而在愛康國賓對此強烈不滿并發出律師函后,國信證券在回應中卻說該研報“并未暗示或明示相關方存在將愛康國賓注入其他上市公司的安排和計劃”。
????????可細看這份研報,從頭至尾,關于這一所謂的“資產注入”,足足被提了8遍。而且,研報的結尾處還不忘發出美好展望:“后續對美年愛康的整合、健康大數據的相互導流想象空間巨大。”
????????都“美年愛康”了,二者之間連一個頓號都容不下,還說沒有暗示或明示?
????????打個通俗的比方,好比有人拿著小喇叭在村里到處說某位姑娘短期內不宜嫁給某位男士。也不管雙方到底有沒有談婚論嫁,人家姑娘有沒有那個意思,甚至這個話題是不是無中生有都不確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莫名其妙碰上這種事,清清白白的姑娘家會受到傷害。
????????由此,愛康國賓的厲聲駁斥和發出律師函都是可以理解的。愛康方面還特別強調,不僅與美年健康之間不存在任何合并或重組意向,而且國信證券分析師在撰寫報告的過程中,從未向愛康國賓求證或咨詢。
????????回看研報,分析師稱其結論是“通過公開資料進行推演”得出。但從美年健康的相關公告中,也未見要將愛康國賓注入的提法。此外,研報中對阿里方面“心理活動”的分析,更有不少疑點。
????????比如,阿里方面是否已控股愛康國賓,能否決定愛康國賓未來資本運作(如有)的方向?若真如研報所言觸發“同業競爭”問題,阿里也可以有多種解決途徑,為何研報只分析了其中的一種可能?分析師是否就相關問題向阿里作了求證?此外,就A股實例來看,解決同業競爭也不會要求即刻就干,相關股東通常會承諾一個期限,短則1年長則5年。這也與研報的分析邏輯有出入。
????????就上述疑點,記者昨日向國信證券方面發出詢問,但截至發稿時仍未獲答復。
????????記者還注意到,今年5月,中證協推出《發布證券研究報告執業規范(修訂稿)》《證券分析師執業行為準則(修訂稿)》。其中著重強調要加強研究報告質量管控,增加了“質量控制、合規審查”“建立健全證券分析師發表公開言論前的內部報備程序”“證券分析師引用信息和數據時,應對其來源進行核實并審慎使用”等內容。
????????滬上一家券商研究所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按規定,研究員寫完研報后要經過質量控制和合規審核,然后才能正式發布。其中,質量控制主要看內容、格式、文字、風險提示是否完整;合規則主要審核內容,看報告寫得對不對,有沒有錯誤。不知國信證券的這份研報是經過了怎樣的質量控制及合規審核就發出來了?
????????記者最新獲悉,國信證券“研報事件”已成為其他券商提示風險的案例。一家研究所的合規人員以此案例提醒從業人員:在撰寫報告時,不能主觀臆測,一定要拿到確定的信息。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