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5 09:55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俠名 | [要聞]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正常范圍內的股東減持反映出市場流動性的增加,且有助于股價回歸理性,體現企業的真正價值。不過,也需要警惕部分業績較差的上市公司股東進行大規模、持續性減持。......
????????11月24日,12家上市公司股東共披露了超86億元的減持計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1704家上市公司累計披露超5000項減持計劃(剔除已停止實施的),其中已完成的減持計劃超2600項。
????????業內專家表示,正常范圍內的股東減持反映出市場流動性的增加,且有助于股價回歸理性,體現企業的真正價值。不過,也需要警惕部分業績較差的上市公司股東進行大規模、持續性減持。
????????創投資本加速退出
????????11月24日,滬深兩市再現12家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計劃,涉及重要股東26名。以最新收盤價計算,合計擬減持金額約86.9億元。其中,金山辦公重要股東擬減持金額達69.55億元,法拉電子重要股東擬減持金額約10.71億元,中科電氣、金發拉比、阿科力等重要股東擬減持金額均在1億元以上。
????????記者根據數據統計,截至11月24日,今年共有1704家上市公司累計披露5646項減持計劃(剔除已停止實施的),減持總股數上限達456.03億股,其中已完成的減持計劃共2605項。今年以來減持計劃總數、涉及的上市公司家數均已超過去年全年。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發布的減持計劃為5172項,涉及上市公司1522家。
????????“今年減持涉及的公司數量和規模都有明顯的上升。”申萬宏源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減持規模上升有其合理的一面。上市公司近年來持續擴容,體量也在增加,正常范圍內的股東減持反映出市場流動性的增加,有助于體現企業的真正價值,為其持續良性發展提供條件。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同樣指出,上市公司減持是一種正常的市場行為。一方面,有利于擴大流通股的供給,加強流通股本分散;另一方面,對于某些估值遠遠偏離業績的上市公司而言,減持行為有利于消除泡沫,讓股價回歸理性。“這既是市場規律,也是一種合法合規的市場行為。”他表示。
????????從股東類別來看,今年以來,創投基金頻繁出現在計劃減持股東的名單中。11月24日,湖南中科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減持預披露公告稱,收到持股5%以上股東紅土創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交的《股份減持計劃告知函》。前述股東計劃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本公司股份,擬減持數量不超過19,277,400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
????????“VC/PE原本具有尋找投資項目,進行項目孵化的資金變現需求,在股價上漲后,通過減持收回投資,屬于正常運作規則。”董登新表示。從股價走勢來看,數據顯示,10月以來中科電氣股價持續拉升,10月至今的累計漲幅為28.18%,全年股價漲幅為48.53%。
????????桂浩明也指出,沒有退出機制的模式是高度僵化的。創投基金在企業發展早期參與到投資中,為企業發展發揮了很大作用,同時又并非控股股東,其套現要求合理。形成一個創投資金可進入也可退出的良性循環模式,有利于創投本身和資本市場的發展。
????????大比例減持引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也出現了一些公司大比例減持的現象。11月17日晚,指南針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鄭勇、監事屈在宏、王浩以及高管冷曉翔、陳崗、張黎紅等六人計劃自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六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各自持有的公司股份。據公告披露,六人欲減持股份數量占自身所持股份比例均在24%左右。
????????11月18日,指南針1.69億股非流通股開始解禁,當日股價暴跌13%,19日又下跌超4%。截至11月24日收盤,指南針收報31.39元,日跌幅為1.88%。公開數據顯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營收5.6億元,同比增長5.66%,但歸母凈利潤僅為0.83億元,同比減少33.95%。
????????此前,多家公司出現大比例減持均引起投資者關注。比如,永和智控11月17日晚間發布公告披露,公司持有5%以上股東蘇輝鋒和方秀寶分別擬減持1002萬股股份,合計占公司總股本比例達10.02%;11月6日晚,長陽科技公告稱,收到八位股東告知函,合計計劃減持不超過6064.67萬股,不超過總股本比例的21.46%。
????????業內人士表示,需要將偶發性的小規模減持與持續性、清倉式的減持加以區別對待。正常范圍內的減持有利于增強流動性,且大概率會被市場消化,但持續性、清倉式減持則有可能對公司股價產生較大沖擊,投資者需警惕其中風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