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5 10:46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未知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年來我國健康保障需求一直在快速上升,2011年到2019年,我國商業健康險原保費收入從692億元快速增長到706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4%。...
低保費、低門檻、高保額……繼百萬醫療險后,又一款“網紅”級保險“惠民保”席卷全國。據相關統計,當前全國多個城市已共計推出68款惠民保產品,覆蓋2000萬人群。有人預計,未來3-5年,將有超過100個城市、超過1億人參保惠民保項目。
惠民保是城市定制普惠型醫療保險的統稱,主要指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在社會醫療保險基礎上建立的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各地項目名稱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廣州、惠州、云浮、南京、山西等地叫“惠民保”,東莞、臺州叫市民保、溫州叫惠醫保。2019年以來,惠民保進入快速發展期,截至2020年10月30日,全國已有17個省50多個城市上線惠民保。
惠民保的快速發展反映出社會存在巨大的健康保障需求,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具備廣泛群眾基礎和深遠社會價值。
實際上,近年來我國健康保障需求一直在快速上升,2011年到2019年,我國商業健康險原保費收入從692億元快速增長到706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4%。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健康險原保費收入為6666億元,同比增速17.42%,位居所有大類險種保費增速之首。
不過,受限于民眾保險保障意識缺乏和商業健康險目標客戶群仍以中高端市場為主,下沉市場的健康保障需求一直存在較大缺口。近年來,針對下沉市場的探索有所增加,此前,“相互寶”互助上線不到一年即吸引1億人加入以及主打低保費的百萬醫療險熱銷,已經有所反映。
相較“相互寶”和百萬醫療險,惠民保更具天時地利人和。一是在民眾保障意識增強的背景下,惠民保有效銜接當地基本醫療保險,聚焦居民的重特大疾病保障,可有效保障醫保目錄內醫保賠付不足部分,有利于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緩解老百姓醫療負擔,受到地方政府歡迎;二是門檻低價格低,目前大多數城市的惠民保項目年繳保費在100元以下,最高保額普遍超過100萬元,切中老百姓心理預期,民眾投保積極性高;三是惠民保覆蓋面廣,有利于保險公司數據積累、提升精準定價能力和打通醫療險運營鏈條,受到保險公司熱捧。
目前落地的城市惠民保項目中,主要有三種模式,分別是政府主導型、政府指導型以及商業經營型。據國泰君安分析師劉欣琦等統計,當前由政府部門主導的惠民保產品占比為21%,政府指導項目53%,政府不主動參與項目26%。
惠民保是保險行業積極發揮風險管理作用的一個積極探索,為促進該業務長期穩健可持續發展,近日銀保監會人身險部下發《關于規范保險公司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業務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以規范保險公司定制醫療保險業務的開展,切實提高參保群眾的保障水平,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需要注意的是,惠民保是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一個補充。惠民保價格低廉,主要保障醫保目錄內醫療費用支出和部分特藥費用,一般設置了1-2萬的免賠額,進口藥、昂貴藥、社保目錄范圍外的藥絕大部分不能報銷。如果需要更加完善的保險保障,仍需配置商業健康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