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3 02:36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黃蕾 | [要聞]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隨著車險市場競爭加劇,財險公司業務增長壓力傳導至非車險。不少財險公司為此急于尋找非車險新業務增量,比如融資性信保業務。而融資性信保業務的風險與經濟周期、經濟環境...
上海證券報記者昨日獲悉,近日,銀保監會在業內下發有關防范融資性信保領域案件和風險的案情通報。通報顯示,2019年以來,信用保證保險領域發生涉刑案件20起,涉案金額15億元;風險事件7起,涉及多家保險機構。
隨著車險市場競爭加劇,財險公司業務增長壓力傳導至非車險。不少財險公司為此急于尋找非車險新業務增量,比如融資性信保業務。而融資性信保業務的風險與經濟周期、經濟環境變化密切相關,呈現順周期特點。在該新業務保費規模快速攀升的同時,野蠻生長的后遺癥也隨之而來。
尤其是近年來,社會信用風險整體上行,疊加網貸政策收緊、疫情沖擊等影響,融資性信保業務亦受到沖擊。“但相關經營主體不計后果盲目擴張、風險管理能力不足、關鍵環節管控不力、風險合規意識淡薄等是該領域近年來重大案件頻發、爆雷事件不斷的關鍵因素。”一位接近監管的人士一語中的。
融資性信保業務暴露出的問題,其實是部分財險公司“為求業務而漠視風險”的風控短板。對此,銀保監會提出三條防范對策:
首先,穩妥化解存量風險。相關保險機構要制定風險處置方案,測算風險敞口,籌集備付資金,有序化解風險,確保經營穩定。組織開展專項清理工作,加大依法清收力度,提高資產處置效率。但對因疫情影響導致還款困難的客戶,可提供延期還款、費用減免及征信維護等綠色通道。
其次,積極防范增量風險。相關保險機構要轉變經營理念,樹立審慎合規的經營理念,摒棄高費率覆蓋高壞賬、高成本的經營模式,高質量開展信用保證保險業務。嚴格執行監管規定,依法合規開展相關業務。并強化風險管控,不得將風險審核和監控等核心環節外包給合作機構。
同時,堅決遏制案件風險。包括強化重點環節風險監測、識別,加大對基層機構負責人等重點崗位人員監督,及時發現風險隱患;采取有力措施及時整改,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加強風險合規教育。
據記者了解,除繼續排查融資性信保業務風險,加大案件處置力度之外,銀保監會還在醞釀針對不同財險公司實施差異化監管的政策,旨在引導財險公司“有多少能力辦多少事”,探索專業化、精細化發展道路。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