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9 12:14 | 來源:鳳凰網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作為教育談話類標桿節目,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影中學生頻道《智慧學習方程式》揭示了智能時代下全新的學習樣貌,帶領受眾重新審視教育問題,自播出以來引發熱烈反響。...
作為教育談話類標桿節目,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影中學生頻道《智慧學習方程式》揭示了智能時代下全新的學習樣貌,帶領受眾重新審視教育問題,自播出以來引發熱烈反響。
著眼當下,隨著《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等國家政策的深化推進,一批批先進學校積極響應教育改革方針政策,勇于探索教與學的全新模式,智慧教育成果顯著。為充分發揮先進學校的典范作用,《智慧學習方程式》將一線教育變革者從幕后請到了臺前,邀請全國各地智慧校長及行業專家共同交流探討,深刻剖析教育變革道路上領先示范校的真實案例。
本期特別邀請了山東省墾利實驗中學的許建林校長。
教了36年書,56歲的許校長從未離開過講臺。作為“東營市教學能手”、“東營市師德標兵”,許校長一直在教育一線躬身力行,在積累豐富教學、管理經驗的同時,致力于探索新領域,嘗試信息化環境下教與學的新模式、新方法。
學校引入智慧課堂后,歷經4年實踐,探索出了一套“三學+3精”的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師以學定教、學生自主學習的目標,成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新的增長點。學校先后承擔省、市級規劃課題17個,獲市級以上科研成果35項,被評為“山東省教育信息化試點學校”、“市素質教育示范學校”。
不同于大多數中學里千篇一律的苦學場景,在許校長的學校里,學生們游學、打太極拳,有著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學得輕松,愛好廣泛,許校長的學校是怎么做到這一點的呢?現場,欄目主講人賈云海及兩位觀察員一起和許校長展開了深入探討。
三學+3精,學習負擔輕、效率高
從過去的書山題海,到學習負擔輕、效率高,許建林校長指出,轉變的關鍵在于學校“三學+3精”的智慧教學模式。“三學”,指的是學生做到了課前導學、課中互學、課后助學;3精,是教師做到了精準備課、精致教學、精細評價。
新模式下,學生的課后練習不再是過去多學多練的覆蓋式,老師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情況,針對知識漏缺精心組題,學生做得少、做得精,學習積極性與效率雙提高,學習負擔輕了,課余生活自然就豐富了。
針對學生課后作業的變化,主講人賈云海聯系教育中一直被廣泛討論的“減負”話題展開了分析。
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勤學苦練已經成為一種學習美德,隔三差五有大考小測,課后有大量作業,學生們周而復始的在題上打轉,但極有可能已經會了的還在重復,不會的卻沒有練到。對這一困境,數據提供了破解之道。
根據學生學習產生的數據,老師能看到哪些知識點已經掌握了,會了的就不必再布置大量作業,盲目去練,而是提高練習難度,進一步鞏固;沒有掌握的,就降降難度,反復去強化,把不會的變成會的。
書山題海被推到了,整個教學流程也更有針對性,學習更個性化,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不僅學生負擔下來了,課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老師也減負了,家長也不必再“因批改作業退出家長群”了。
數據賦能,告別“大鍋飯”,練習精細化
許建林校長也特別提到,在墾利實驗中學,通過大數據,老師們布置作業做到了三個“細”,細選題、細鞏固、細提升。每個孩子只需要做適合自己的題目,補償自己不會的,鞏固自己薄弱的。
欄目觀察員翟召博博士從數據對練習的作用,進一步談到大數據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書記有一句話,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而大數據就是一枚可用的繡花針。得益于精準的數據反饋,老師智慧的教、學生智慧的學。
節目最后,欄目觀察員張征先生提到了南京減負的熱點話題。從南京出臺減負政策到南京家長已瘋的系列新聞,從根本上反映出,關于作業問題,控制時間和量只是從表象上解決問題,像許校長的學校一樣做到精細化的學習管理,把作業質量提高才是根本之道。
在大數據精準分析、反饋下,作業分層布置,照顧到了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學情。如果說過去的作業練習是“大鍋飯”,現在基于數據,老師精準施策、精細指導,每個學生都將練有所得,學有所獲,擺脫書山題海。數據賦能,解放學生的同時也解放家長,真正實現了減負增效。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