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1 09:45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李惠敏 張凌之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截至2021年10月10日,2021年以來新成立的主動偏股型的券商結算模式基金達59只(AC份額合并計算),遠超2020年全年的33只,2019年全年的31只。...
2021年以來,采用券商結算模式的基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貝萊德基金、匯泉基金等新成立基金公司的多只新發產品采用了券商結算模式,博時基金、南方基金、招商基金等老牌基金公司旗下也有該模式的新基金發行,且都收獲了不小的首發規模。
在券商結算模式的助力下,不少券商傭金收入大幅增長。但對于采用此種模式,基金公司仍存在一些顧慮,例如交易與結算效率較慢、可配置的現金資產較少、信息數據安全問題等。不過,隨著券商結算模式下證券公司的支持與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未來綜合實力較強的券商有望在財富管理市場上分得更大份額。
券結基金井噴式增長
2021年以來,采用券商結算模式的公募基金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
基金人士李興(化名)介紹,券商結算模式全稱為“證券公司結算模式”,是一家公募基金選擇一家券商作為主代銷商和交易結算服務商,基金交易所產生的傭金只能分給包含結算券商在內的3家券商。
李興表示,一般而言,公募基金管理人主要采用兩種結算模式,托管行結算模式和券商結算模式。在托管行結算模式下,公募基金租用券商交易單元,所有交易指令為直接發送至交易所,托管與結算均由托管行承擔,券商在其中的作用僅是一個簡單的“通道”。而在券商結算模式下,公募基金交易指令由基金公司先傳至券商中央交易室,再由券商分發至交易所,券商不再扮演“通道”角色,包括基金交易、托管、結算均通過券商實現。
今年以來,不少新成立基金公司的新發產品采用了券商結算模式。其中,首家外資100%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貝萊德基金旗下首只公募基金產品――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混合首募規模約66.81億元;個人系基金公司匯泉基金旗下首只公募基金產品――匯泉策略優選認購規模突破35億元;限額80億元,最終認購規模超170億元的朱雀恒心一年持有以及認購規模近40億元的博道嘉豐等新基金均為采用券商結算模式的基金。
除了一些新成立基金公司發行的產品采用券商結算模式,還有一部分老基金公司也開始試水券商結算模式,包括博時基金、招商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南方基金等。與此同時,不少新發的券結模式基金提前結束募集,首發規模頗大,部分甚至成為爆款基金。
例如,9月16日,博時基金發布《關于博時鳳凰領航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提前結束募集的公告》表示,于2021年9月13日啟動募集的博時鳳凰領航混合,將于9月16日提前結束募集。短短4個募集日,博時鳳凰領航混合首募規模超60億元,該基金是由博時基金與浙商證券(601878)和財通證券(601108)兩家券商合作的券商結算模式基金。
9月9日,永贏基金公告表示,截至9月9日,永贏長遠價值混合基金累計有效認購申請金額(不包括利息)已超過此次募集規模上限人民幣80億元。因此,永贏基金決定提前結束該基金的募集,并對2021年9月9日的有效認購申請采用“末日比例確認”的原則予以部分確認。該基金為永盈基金與安信證券合作的券商結算模式基金。
與此同時,于今年2月發行,由史博管理的南方興潤價值一年持有,兩日認購金額近150億元致使提前結束募集,最終募集規模達148.69億元,也是年內首發規模最大的券商結算模式基金。另外,工銀瑞信戰略遠見A、招商品質生活A、中庚價值品質一年持有等均獲得了可觀的首發規模。
此外,券商結算模式基金還有一個明顯變化,除新發基金外,部分老基金啟動轉換交易結算模式工作。例如,大成核心趨勢混合基金發布公告稱,經與基金托管人中信銀行協商一致,并報中國證監會備案,于2021年9月10日啟動了證券交易模式的轉換工作,轉換工作已于2021年9月10日完成。
整體來看,今年以來券結模式基金發行規模已突破1100億元。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10月10日,2021年以來新成立的主動偏股型的券商結算模式基金達59只(AC份額合并計算),遠超2020年全年的33只,2019年全年的31只。同時,2021年以來首發規模超10億元的券結模式基金共有23只,其中18只規模超20億元,13只規模超30億元,還有6只規模超50億元。
助力券商財富管理轉型
在“券結模式”下,券商能得到的回報主要是基金產品交易產生的傭金。
“這就像撬動了杠桿,若券商代銷賣了某基金20億元,其他渠道賣了60億元,最終就有80億元的資金在券商系統交易,全部都可算進券商交易量,所以券商是非常有動力做這件事的。”某券結產品基金經理表示,除了由他管理的新發券結模式基金,該券商也在與其所在基金公司內較資深的基金經理綁定合作。
根據2021年基金半年報數據,部分擔任券結模式結算服務商的券商機構,交易傭金收入頗豐。例如,數據顯示,作為睿遠成長價值和睿遠均衡價值三年結算服務商,僅2021年上半年,中信證券在以上兩只基金的傭金收入分別達4149.13萬元和1524.83萬元;而廣發證券作為恒越核心精選A的結算服務商,上半年獲取傭金收入達1535.94萬元;還有興業證券和湘財證券作為淳厚欣享A的結算服務商獲取的傭金達818萬元。
盡管在公募基金托管業務的市場份額中,券商結算模式僅占很小部分,但上述券商相關業務負責人認為,該模式有望帶動券商經紀業務和托管業務發展,推動券商打造交易、結算、托管、投研、代銷一站式的機構主經紀商服務。
基于此,今年以來為發展財富管理,不少券商開始轉向,進行內部條線架構調整。部分將旗下零售業務轉為財富管理中心,下設機構業務部和零售業務部,其中機構業務包括機構協同業務和機構經紀業務。
一位券商相關人士稱,傳統的經紀業務目前越來越難做,一是客戶賺不到錢(市場風格變動大),二是證券公司賺不到錢(傭金下滑)。“傳統經紀業務實際上是以券商為中心,主觀上希望客戶賺到錢從而多收客戶傭金,但客觀而言,券商擅長的并不能讓客戶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而財富管理業務就是以客戶為中心,綁定長期業績優異的基金經理,不斷做持續營銷,將基金規模做大,獲取更高的傭金和交易量。”他表示,“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基金的贖舊買新。”
“對傳統券商而言,管理資產規模(AUM)增長緩慢。尤其是客戶較多為散戶的券商,當市場出現調整時,整體AUM必然會下降。券商參與券結模式,是將旗下部分炒股散戶資金直接打包團購給合作基金公司的資深基金經理,相比散戶炒股而言,在基金經理管理下,AUM必然是較此前有所增長。同時,客戶的持有時間越長,交易量越大,意味著券商能拿到的傭金更多,尾隨傭金的分成也越多,所以券商渠道必然會鼓勵旗下客戶更長期持有。”某券商財富管理中心負責人稱。
據該負責人介紹,其所在的券商已在產品端,根據投顧能力和基金準入等篩選出業績長牛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進行重點銷售,截至2021年上半年,篩選池已有超3000只公募基金,未來將以上基金匹配給相應風險程度的客戶。“對于中小券商來講,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渠道,可以深度綁定厲害的基金經理,持續做持營,將基金做大。”他表示。
尚難撼動銀行地位
招商證券量化與基金評價首席分析師任瞳表示,近兩年,越來越多基金公司采用券商結算模式,取得了不錯的發售效果。公募基金參與券商結算模式積極性提高,一是因為看重券商的銷售能力,有利于促進散戶機構化;二是得益于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的快速發展,能夠擴大基金產品投資者范圍。不過,由于券商結算模式的效率問題,券商結算模式暫時還是難以撼動商業銀行的托管地位。
一位券商托管業務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資金交收和數據傳輸是托管人結算模式和券商結算模式的兩個主要不同點。”托管人結算模式下,管理人的所有交易指令都是直接發送至交易所并接受中國結算數據,交易速度和結算數據接收速度快;而在券商結算模式下,管理人交易指令先傳至券商中央交易室,再由券商分發到交易所,交易速度和結算數據接收均相對較慢。
事實上,盡管有少數老基金啟動了結算模式轉換,但主要還是新成立的基金公司采用券商結算模式,其他基金公司則在專戶產品上選擇券商結算模式。除了資金交收和數據傳輸的效率問題,公募基金選擇券商結算模式還有不少其他顧慮。
基金經理李華(化名)透露:“一只基金一般都會預留一部分現金倉位,以應對客戶的贖回。在托管人結算模式下,這部分現金可以在銀行購買存款、國債等流動性較好的工具,但在券商結算模式下,券商能給予的投資工具較少,利息也比較低。”
“這只是很小的顧慮。”李華表示,“在券商結算模式下,所有的交易指令都要先傳送至券商中央交易室,再分發至交易所,交易鏈條過長,產品交易和持倉數據也會在券商留痕,數據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除此之外,一家公募基金市場部負責人表示:“選擇了券商結算模式,就意味著要在銷售、交易、結算、托管、研究等多個環節與券商進行深度綁定,這不僅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資源匹配,同時也要配合券商的各類要求。例如,保有規模較大的券商點名公司知名基金經理發行券商結算產品,知名基金經理作為基金公司的核心資源,公司也不愿意過度透支。”
盡管券商結算模式目前仍難以對基金托管格局產生實質性影響,但一位券商內部人士認為,券商結算模式下,券商不再僅是公募基金的“通道”,而是真正為其提供支持和服務,即為基金公司提供銷售、交易、結算、托管、研究等一系列服務。這一轉變對券商IT系統、投研能力和整體運營效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未來公募基金選擇合作券商時將綜合考慮券商的IT、托管結算、研究和代銷等多方面能力,綜合實力強的頭部券商將占據優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