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1 14:32 | 來源:未知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北京共計51家公司在科創板上市融資,募集總金額超850億元,總市值超9500億元,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共計研發投入超75億元,多項指標在全國均名....
????????“從‘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到‘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雖只一字之差,但意味著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日前,北京市委書記蔡奇指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需要,也是北京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北京責無旁貸要充分發揮好科技力量,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進程中當先鋒、做表率,推動實現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質量發展。”
????????從資本市場上來看,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是落實創新驅動和科技強國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改革舉措。科創板自開板兩年多以來,支持“硬科技”的集聚效應和示范效應持續增強,目前已成為打通資本市場與科技創新“雙循環”的重要平臺,資本市場服務創新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北京共計51家公司在科創板上市融資,募集總金額超850億元,總市值超9500億元,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共計研發投入超75億元,多項指標在全國均名列前茅,為“京籍”科創板上市公司實現技術突破、產業突圍,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
????????持續創新
????????5家首批上市企業展現科創底蘊
????????作為首善之區,北京的科創板公司推進工作亦走在全國前列。2019年7月22日,25家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中,就有5家來自北京,與上海并列全國第一,這5家首批上市企業募集資金合計126.7億元,排名全國第一,研發費用共計15億元,占25家首批科創板上市企業總研發費用的48.39%。同時,在高端裝備制造行業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企業共3家獲得首批上市,而這3家企業均來自北京,分別是中國通號、交控科技及天宜上佳。
????????談及首次申報工作,北京證監局相關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自2019年以來,我們創新工作思路,與地方政府密切協作,全面落實科創板試點注冊制這一資本市場重大改革舉措,在首批科創板申報工作中,北京首批科創板公司的數量、研發投入、募資額等多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充分體現了北京作為全國乃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底蘊與實力。”
????????首批上市的5家“京籍”科創板公司,中國通號、交控科技、天宜上佳、沃爾德、航天宏圖均屬于各自行業領域的佼佼者,科創屬性與硬科技能力明顯。自科創板上市以來,這5家上市公司注重科技創新投入并取得多項科技研發成果,譬如航天宏圖,作為國內衛星應用與運營服務領域的行業領頭羊,研發實力雄厚,其技術研發團隊覆蓋先進信息技術及地球觀測與導航領域的40余個細分學科,并有望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商業雷達衛星星座,業務覆蓋衛星應用領域上中下游的全產業鏈上市公司。
????????此外,交控科技在科創板上市的兩年多以來,深耕城市軌交信號系統領域,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成功研制出I-CBTC、FAO等創新升級技術,打破國際壟斷,引領我國成為少數掌握CBTC核心技術的國家。
????????“科創板所具備的科創屬性在倒逼科創板上市公司具備持續創新的能力。”交控科技董事長郜春海此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創板上市公司想要保持業績的持續增長,就需要保持長期的原動力;想要保持長期的原動力,就必須擁有持續創新的能力。”
????????服務創新發展
????????吸引龍頭公司集聚
????????科創板給予創新型企業的激勵與支持,正吸引更多的行業龍頭企業往科創板聚集。
????????譬如成立于2014年的石頭科技,于2020年2月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目前已成為國際上將激光雷達技術及相關算法大規模應用于智能掃地機器人領域的領先企業,擁有產品研發中心、光電研究院、AI人工智能研究院、機電研究院四大研發中心,并在全球多地建立營銷中心、辦事處,產品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憑借良好的發展表現,石頭科技的股票還被納入科創50指數、滬深300指數、MSCI中國指數、富時羅素全球股票指數等多個國內外核心指數及滬港通標的范圍,這也意味著石頭科技已成為行業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未來也有望受到更多資本的青睞。
????????“掃地機器人是典型的由供給催生需求的行業,每一輪行業規模爆發的本質都是技術的標志性突破。”國金證券分析指出,此前iRobot是全球掃地機行業先驅,技術一度領先,不過受益于工程師紅利和國內潛在的巨大消費市場,中國品牌產品創新力快速成長,2020年科沃斯和石頭科技推出的產品智能體驗遠勝于iRobot,從市場份額來看,iRobot全球份額正在被中國品牌擠占,近3年來下滑明顯。
????????那么僅用6年時間就從最初的小團隊發展到科創板上市公司,石頭科技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從一個代工型小企業,發展到擁有自主創新能力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型企業呢?
????????“‘用創新簡化生活’是石頭科技的使命,也是助力石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強大自我驅動之一。”石頭科技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談道,“說起石頭科技這一路的發展,和創新驅動是密不可分的。專業的人才儲備、專注的技術研發、成熟的知識產權保護、持續的產品創新以及高質量的全方位發展正是石頭科技實現科技創新的秘訣。”
????????“石頭科技依靠技術優勢基礎,專注技術研發,為消費者持續帶來了風、光、機、電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最新成果。”石頭科技董事長、總經理昌敬表示,“未來,石頭科技將會一如既往地堅持創新驅動,實現石頭科技整體高質量發展。”
????????此外《證券日報》記者發現,除全球領先的智能機器人領域的企業——石頭科技之外,北京市還有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行業龍頭公司登陸科創板,包括全球最大的軌道交通控制系統提供商同時也是科創板首家A+H公司--中國通號;全球先進、國內領先的的辦公軟件及服務提供商--金山辦公;多項核心產品在企業級網絡安全領域國內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企業--奇安信;“N+H+A”生物科技第一股、創新藥“一哥”百濟神州等企業。一批優質的科創板行業龍頭企業正發揮著壓艙石的作用,帶領行業不斷實現自主科技技術創新,引領板塊公司高質量發展。
????????多元包容
????????多家“特殊”公司登陸科創板
????????“做創新藥太難了。除了資金,最大的投入是時間,需要團隊十幾年踏實鉆研、埋頭苦干,才有可能推出一款好藥”。神州細胞創始人謝良志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道,“新藥研發是個不折不扣‘吃力不討好’的行業,周期長、風險高、投入高,太多的創業者和企業倒在研發路上,因為融資不暢而放棄理想。”
????????據謝良志介紹,神州細胞自2002年創立以來一直投入研發和虧損,盡管公司的技術和產品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和認可,但在2018年以前由于投資生物藥研發缺乏退出渠道,縱使生物藥研發企業有過硬的技術平臺及豐富的產品管線,也很難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因此神州細胞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投資,資金缺乏一直成為企業快速發展的障礙。
????????直至科創板的推出,鼓勵和支持未盈利科技創新企業上市融資,也為神州細胞這一類尚未盈利的研發企業打通了上市融資渠道。2020年6月22日,神州細胞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成功上市,成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
????????據悉,在上市募集資金的支持下,神州細胞的各產品管線迅速推進,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2021年7月,在公司上市1年之后,神州細胞首個產品、也是國內首個重組人凝血因子VIII(安佳因)成功獲批上市,使公司邁出了商業化的第一步。安佳因的上市,也有望徹底解決國內甲型血友病患者“用不上藥”“用不起藥”的問題。
????????作為氫燃料電池的龍頭企業億華通在上市之前,同樣也面臨著研發投入和虧損難題,在2020年8月10日,億華通登陸科創板,借力科創板東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逐步縮小虧損。光大證券認為,2021年4月,《北京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發布,其中提出“以億華通建設萬臺燃料電池汽車發動機為牽引,布局燃料電池發動機的八大核心材料部件全產業鏈”,體現出北京對億華通的重視和認可。在“碳中和”背景下,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是重要抓手之一,得益于冬奧會&示范城市群政策催化,億華通作為系統集成龍頭將優先收益。
????????科創板對比其他板塊最大的特點是上市標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除神州細胞、億華通這兩家未盈利企業登陸科創板外,在北京市51家科創板公司中,還有奇安信、青云科技、天智航等6家未盈利企業實現上市,此外,九號公司成為第一家境內發行存托憑證上市的帶VIE架構的紅籌企業,精進電動、九號公司存在投票權差異的特殊安排。
????????證監局相關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些特殊公司的上市,體現了科創板的多元和包容,更體現了北京對科創企業的包容和支持。”
????????創新高地和產業集群效應
????????逐步形成
????????據悉,為加快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北京目前已有昌平、中關村、懷柔三個國家實驗室實現上市,其中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學設施集群初步形成。
????????對此,北京證監局表示,北京地區企業也將借助科創板平臺,圍繞自身核心優勢,扎實推進科技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提升核心技術能力,不斷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未來將繼續大力支持轄區企業登陸科創板,圍繞“硬科技”領域打造創新高地和產業集群,助力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目前北京地區公司在科創板重點支持的六大行業領域均有分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公司數量最多,共有21家公司,體現了北京的核心優勢,生物醫藥公司數量排名第二,共有14家公司,另有8家高端裝備制造業公司。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三大行業領域科創上市公司的數量占比超八成,在半導體、軟件、生物制藥等多個面向科技前沿的“硬科技”領域,北京已匯聚了一批涉及各產業鏈環節、多應用場景的創新企業。
????????在軟件方面,就有寶蘭德這樣掌握核心中間件技術的國產軟件企業,不斷打破國際巨頭壟斷,在實現中間件領域逐步實現國產替代發揮著重要作用。而隨著信息化建設逐步成熟,電信、政企、金融等各行業對中間件的需求不斷擴張,在“新基建”全面啟動的背景下,信創產業也將迎來發展的機遇期,國產中間件廠商技術不斷發展,有望占領此前長期被IBM、Oracle等國外龍頭壟斷的市場。
????????在生物醫藥領域,有凱因科技、悅康藥業等專注于不同疾病領域的醫藥上市公司,據凱因科技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凱因科技是國內極少數擁有乙肝豐富產品管線并以自主研發為主要開發模式的醫藥企業,有望在乙肝領域探索首個功能性治愈療法。
????????上述負責人進一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科創板為有硬科技實力的企業提供了非常好的發展平臺、融資渠道。登陸科創板使得凱因科技的發展獲得了強大助力,加速自主創新成果的開發、落地,鞭策公司努力成為國內病毒及免疫領域的領先力量。公司將堅持做有臨床價值的創新藥,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力量”,實現自我驅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