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0 10:48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快評]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3月30日,京新藥業(002020.SZ)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公司年內營業收入為33.36億元,同比增長2.39%,其中成品藥收入19.02億元,同比下降3.02%;原料藥收入8.18億元,同比增長1.94%;...
3月30日,京新藥業(002020.SZ)發布2021年年度報告,公司年內營業收入為33.36億元,同比增長2.39%,其中成品藥收入19.02億元,同比下降3.02%;原料藥收入8.18億元,同比增長1.94%;醫療器械收入5.53億元,同比增長22.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5.15億元,同比增長15.49%。整體來看,公司的盈利動能進一步增強,收入結構持續優化,扣非凈利潤保持在行業較好水平。
報告期內,公司堅定發展精神神經和心腦血管領域信心不動搖,堅持自主研發與合作開發雙輪驅動,做強重點優勢產品。同時,通過持續深化精益生產、改革創新管理體制,公司的管理效能得到進一步提升,主營業務盈利水平實現穩定增長。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00元(含稅)。
創新研發與營銷建設兩手抓,夯實商業化競爭壁壘
隨著多項創新藥相關的注冊審批、醫保準入、終端推廣等政策發布,中國創新藥行業發展已進入規范化發展新階段。
作為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企業,京新藥業近年來在成品藥和原料藥的基礎上,圍繞精神神經和心腦血管領域進行創新藥研發,并通過對外合作和自主立項,持續構建產品力領先的新藥管線。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共有在研創新藥11個,其中已進入臨床中后期的5個,近3年內預期上市2個。財報顯示,2021年公司研發總投入為3.29億元,同比增長達27%。
與此同時,京新藥業圍繞兩大核心領域三大管線,積極打造專業化營銷團隊,深耕院內、院外市場。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營銷人員已近900人,近三年持續保持20%以上的增長,2022年擬建設千人以上的營銷團隊,為后續創新藥及新產品上市做好團隊布局和建設。
天風證券研報指出,當前中國創新藥行業進入成熟商業化競爭階段。新藥上市后面臨競品上市、政策降價等影響,無法依靠單一品種維持整體業績。創新藥公司收入延續乃至增長的邏輯其實是新品種的不斷上市與商業化,而商業化的關鍵要素之一是商業化團隊建設。因此,在商業化競爭時代,銷售團隊與研發能力缺一不可。
分析人士認為,京新藥業在精神神經和心腦血管領域的搶先布局該賽道已占據一定的優勢地位,且現階段的創新研發能力與銷售團隊具備創新藥公司的商業化競爭能力。未來三年,隨著公司創新藥的上市,有望為業績持續放量奠定基礎。
根據頭豹研究院測算,中國創新藥市場整體規模由2014年的569.5億元上漲至2018年的1090.9億元,CAGR為17.6%,此后則將以18.5%的CAGR繼續增長,預計2023年將達到2549億元。
中藥板塊獲政策呵護,資源整合恰逢其時
報告期內,公司堅持化藥為主、中藥為輔的發展思路,并對旗下的中藥板塊進行了資源整合。以自有資金2.05億元收購沙溪制藥,增加排石顆粒、沙溪涼茶、縮泉丸、骨仙片等市場占有率領先的產品,同時預計安宮牛黃丸、潤腸寧神膏、濃縮水牛角片、補血寧神片等多個潛力品種將逐步復產上市,以此促進中藥業務新發展。
今年2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指出,從三年改革累計成果看,國家組織集采節約費用2600億元以上。下一步將推進集采提速擴面,藥品集采在化學藥、中成藥、生物藥三大板塊全方位開展,高值醫用耗材重點聚焦骨科耗材、藥物球囊、種植牙等品種,力爭到2022年底,通過國家組織和省級聯盟采購,實現平均每個省覆蓋350個以上的藥品品種,高值醫用耗材品種達到5個以上。
面對政策環境和外部需求的變化,報告期內公司對產能產線進行優化調整。新昌成品藥生產基地通過產能擴建、設備升級等措施積極解決生產瓶頸,固體制劑產量從2014年的16億片到2021年的60多億片,實現了快速增長,積極保障市場需求。
公司位于上虞、上饒的兩大生產基地,通過持續的精益生產、工藝改進及新車間建設,制造成本持續降低、產能進一步釋放,喹諾酮類產能突破4000噸,他汀類等特色原料藥產能400噸。
此外,公司同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全資子公司山東京新擬在于山東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家洼街道綠色化工園投資建設原料藥基地一期項目——年產24702噸醫藥原料藥及中間體項目,總建筑面積153752㎡,總投資估算204696萬元。
對于未來的發展,京新藥業表示,公司將繼續圍繞精神神經和心腦血管領域持續發力,通過整合內外部資源、實現產品力領先戰略,通過內部體制和機制改革,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提升企業價值,實現公司規范有序、健康快速發展,經營業績持續提升。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