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8 10:08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周尚伃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目前國內已獲批的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共有150家。其中,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券商或券商資管子公司有13家;保險資管公司有2家。......
????????近年來,公募基金業務成為券商、保險、銀行等機構資管業務的重要發力點之一,相關機構不斷通過增持、控股及申請公募基金牌照等方式積極布局。然而,公募基金牌照的獲批并非易事。
????????4月26日,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積極培育專業資產管理機構,壯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隊伍,調整優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
????????對此,受訪的券商首席均認為,《意見》的相關安排將促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長期來看,公募市場格局將會有所改變,競爭愈加激烈。
機構競爭各具優勢
????????上述《意見》提出,調整優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適度放寬同一主體下公募牌照數量限制,支持證券資管子公司、保險資管公司、銀行理財子公司等專業資產管理機構依法申請公募基金牌照,從事公募基金管理業務。
????????此前,受制于“一參一控”政策,不少券商無法申請公募基金牌照。2020年7月31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允許同一主體同時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機構。
????????隨后,券商便開始加速公募基金業務布局。華西證券新設華西基金、中信建投增持中信建投基金股權至100%、國泰君安資管成功申領公募基金牌照、國泰君安持續增持華安基金股權等案例不斷涌現。
????????“從《意見》中可以看到,整個趨勢對券商等機構進入公募基金管理業務是有利的。”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短期來看,要想和‘老牌’公募機構去競爭還需一定時間。因為對一些機構來說,從牌照成功申領,到專業團隊組建,再到具體上線服務客戶等,需要時間統籌安排推進。”
????????中銀證券資管總監趙青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來看,證券資管拿牌意愿最強,保險資管已有多家持牌機構,銀行理財子公司在《意見》指導下有可能考慮布局公募基金業務。公司將持續優化資管業務發展戰略布局,加強公司治理和人才梯隊建設,不斷夯實公司產品設計,充分發揮資產管理機構的專業價值。”
????????當前,從公募基金管理人結構來看,Wind數據顯示,券商系基金管理人共有67家,銀行系基金管理人共有14家,保險系基金管理人共有5家。一直以來,無論是基金管理機構數量還是管理資產規模,券商系基金管理人都占據領先地位。
????????在公募基金牌照業務進一步放開背景下,券商等機構也具備各自競爭優勢。陳靂表示,“首先,券商傳統傭金思維為其業務轉型奠定了良好基礎,在其分流客戶能力的基礎上,只需要增加客戶和機構利益的緊密度就能產生良好效果;其次,券商等機構可以充分利用富裕階層客戶群的先發優勢,通過轉變其投資結構,讓基金成為客戶資產配置選擇。”
????????相較于此前銀行系基金牌照管控的較為嚴格,中銀證券分析師林媛媛表示,“《意見》落地實施后,更多銀行可以申請公募基金牌照,已有牌照的銀行也能獲得增量牌照,從而有利于其擴大財富管理版圖,擴大資產管理規模,增加代銷和管理費收入,并可能減弱規模對投資管理的限制。”
資管規模大幅增長可期
????????中基協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已獲批的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共有150家。其中,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券商或券商資管子公司有13家;保險資管公司有2家。
????????具體來看,共有20家券商已設立資管子公司,東證資管、浙商資管、渤海匯金、財通資管、長江資管、華泰資管、中泰資管、國泰君安資管等8家券商資管子公司已獲得公募基金牌照。山西證券、國都證券、東興證券、北京高華證券、中銀證券等5家券商擁有公募基金牌照。保險機構中,泰康資產、人保資產已獲得公募基金牌照。
????????此外,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國金證券、華創證券、申萬宏源等6家券商設立資管子公司的事項還在審批中。已開始籌備或有意愿申請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隊伍正在持續增加,五礦證券、華金證券名列其中。
????????隨著各金融機構爭相入場,其在公募基金市場將面臨新的競爭與挑戰。
????????陳靂表示,“首先,機構需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客戶需求,多方面考慮客戶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等。因此,如何幫助普通客戶轉變以往投資股市的心態是券商需要重點關注的部分。其次,機構投研部分需要為客戶在投資品種、數量和買賣時機決策上有更詳細的部署和規劃,這才能讓基金客戶享受到更好的產品收益,進而增加客戶忠誠度。如果機構能夠很好地達成以上幾點,資管規模大幅增長未來可期。”
????????國泰君安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欣琦表示,“《意見》的發布將促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從而有效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公募基金業務占比更高的券商相對受益。”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