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0 09:34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王思文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得益于收益穩定的特征,成立之后的同業存單指數基金規模也水漲船高。最新數據顯示,首批6只同業存單指數基金規模已經達到近300億元,而產品成立時的總規模僅有15...
得益于收益穩定的特征,成立之后的同業存單指數基金規模也水漲船高。最新數據顯示,首批6只同業存單指數基金規模已經達到近300億元,而產品成立時的總規模僅有152億元,半年之內產品規模漲近一倍。
自去年12月份首批6只同業存單指數基金成立時算起,該類創新型基金產品面世已滿5個月。近日,平安基金發布公告稱,平安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七天持有期基金累計有效認購申請金額已超過100億元的募集上限,觸發末日比例配售機制,認購配售比例僅為55.51%。在新基金發行舉步維艱的2022年,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已成為業內罕見的爆款產品。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相比去年首批產品發售時,投資者對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的認知度和認可度已經有大幅的提升,隨著資金避險及閑錢理財等短期理財需求的激增,近期投資者參與熱度明顯攀升。預計后續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的市場需求量會更大,相關同類產品在短期內也或將擴容。
收益穩定
首批產品總規模漲近一倍
“下一個‘爆款制造機’可能會是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北京地區一位大型券商產品經理近日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
平安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七天持有期基金是今年以來全市場首發規模第三名的新基金,僅次于招商添安1年定開債和招商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7天持有期基金,也是第二只發行即突破百億元的同業存單指數基金,此次百億元規模募集用時共計11天。
平安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七天持有期基金擬任基金經理段瑋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股債波動加大,資金避險及閑錢理財等短期理財需求激增,投資者對除貨幣、債券外的低風險理財投資工具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在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的同時,同業存單指數基金正在快速擴容。截至5月19日,全市場已成立的同業存單基金共有11只,另有1只產品正在發行期,于近期剛剛獲批的第三批6只同業存單基金也火速定檔下周一發行,每只限額均達100億元,合計600億元。需要注意的是,市場上6只百億元量級預售新基金同時發售的情形是極為罕見的。若獲批產品均順利成立,全市場同業存單基金數量將擴容至18只。
一位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基金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首批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已運作約5個月,總體來看產品凈值平穩增長,日均跟蹤偏離度的絕對值均值及年化跟蹤誤差均值非常低,保持了對指數的有效跟蹤。”
從收益率來看,截至2022年5月19日,首批同業存單指數基金自成立以來的5個月平均收益率為1.26%,同期WIND貨幣市場基金指數和WIND短期純債型基金指數收益率分別為0.85%和1.36%,風險收益特征介于貨幣基金和短債基金之間。
產品齊發“限購令”
出現單日申購申請確認比例的情況
目前,已成立的同業存單基金甚至出現了“單日申購申請確認比例”的情況,這在存續基金產品中也極為罕見。
一位基金銷售渠道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最近有同業存單基金由于單日申購規模過大,基金公司設置了單日可申購規模上限,比如申購規模超過100億元將采用申購申請比例確認。”記者注意到,富國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7天持有期基金就曾在5月12日發布過一條申購申請確認比例公告,單日有效申購申請確認比例僅為67.74%。
“首批存單基金發售時市場普遍對產品還比較陌生,經過一段時間運作后,產品特征慢慢顯現,最近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積極申購。”上述渠道人士表示。
截至5月19日,富國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7天持有期基金仍處在限購狀態,已暫停申購、轉換轉入及定期定額投資業務。不僅僅是富國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7天持有期基金,首批發行的同業存單指數基金中,南方、鵬華、華富、中航、惠升基金也發布了調整大額申購的公告,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累計的申購、定投及轉換轉入基金的金額限制為5萬元或10萬元。
至少還有97只存單基金正排隊
等待“準生證”
作為今年公募行業一款重磅創新型產品,同業存單指數基金自申報以來受到基金公司的關注。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19日,至少還有97只同業存單產品排隊等待“準生證”。
在已申報產品中,大多數產品類型為債券指數型基金,共90只。其中,86只產品是以中證同業存單AAA指數為基準的指數基金,4只產品以其他同業存單指數為基準。另有7只非指數基金產品。其中,匯添富申報的產品設定為30天持有期,是正在排隊審核中唯一的主動管理同業存單基金,若該產品獲批,市場上存續的主動管理同業存單基金將擴容至2只。
博時基金相關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與目前市場上已獲批的被動指數型同業存單基金不同,主動管理同業存單基金甄選優質存單,可根據市場變化靈活采取增強策略,以爭取超額收益。”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截至2022年3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38家,而目前已申報產品的基金公司達109家,這也就意味著,短短不到一年,已經有超過79%的基金公司快速完成同業存單指數基金的產品設計、運作形式等前期申報準備,以“閃電”速度布局這類創新產品業務。
“未來,同業存單類產品的需求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段瑋婧表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