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0 14:50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就業績表現來說,科創板基金今年以來的波動普遍較大,且成立至今有了明顯分化。首批發行的科創板基金回報突出,部分產品的累計總回報超過100%,后來者則難以超越。上證科...
首批科創板基金成立至今已有三年,這一主題基金的發行情況和業績表現如何?
就發行情況而言,受市場大環境影響,自2020年以來,科創板主題新基的發行數量和首募規模都在逐年下降,與2019年同類主題基金上架初期配售火爆的盛況不可同日而語,發行整體走冷。
就業績表現來說,科創板基金今年以來的波動普遍較大,且成立至今有了明顯分化。首批發行的科創板基金回報突出,部分產品的累計總回報超過100%,后來者則難以超越。上證科創50ETF則整體表現不佳,部分產品成立以來最多虧損超過35%。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注冊制新股定價制度改革的推進,部分初期普遍采用的策略,比如打新策略,增厚收益的效果已然大打折扣。對于主動權益基金而言,及時調整策略、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已迫在眉睫。
而被動指數基金則受成份股所在板塊的影響較大,產生了階段性的業績波動。業內人士表示,以科創50ETF為例,其重倉的板塊處于估值的歷史低位,或有較好的投資機會。
科創板基金發行有點冷
梳理三年來科創板基金的整體發行情況,今年的發行數量相比往年明顯下滑,年初至今僅成立了兩只相關主題基金。
具體來看,2月18日,國泰基金發行了一只科創板兩年定開混合;5月24日,國聯安基金新成立了一只上證科創50ETF聯接基金,兩只基金的發行規模均剛剛超過2億元。
這一發行結果顯然受到了震蕩市的影響,但科創板基金這一產品本身的吸引力仍值得探討。回顧2021年,科創板基金全年共發行了12只,其中規模較大的是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和國聯安基金發行的上證科創50ETF及其聯接基金,發行規模分別達到50億元、33億元和31億元。
科創板基金發行的大年是2020年,全年共有29只基金成立。其中,有4只基金的發行規模突破了50億元,均為第一批跟蹤科創50指數的ETF和ETF聯接基金。此外,博時基金和南方基金發行的科創板3年定開混合基金,發行規模均超過25億元。
總體而言,科創板基金的發行規模呈縮減趨勢。2019年首批科創板基金發行,首發規模設置了10億元的上限,多只產品的吸金規模都遠超上限,銷售十分火爆。而2020年,科創板基金的平均發行規模則達到了14.2億元。自2021年下半年起,情況有所變化,科創板基金的發行規模開始下滑,甚至出現了一只發起式基金首募規模低于3000萬元的情況。
首尾業績差異巨大
在發行數量和募資規模日益下滑的同時,科創板基金今年以來的業績表現也經歷了較大幅度的波動,目前已上市的52只基金中,除了最新上市的1只以外,其余51只均未取得正收益。
具體來看,今年以來跌幅最小的產品是國泰基金于2月成立的科創板兩年定開混合,回撤約4.09%;其次是國壽安保的科技創新3年封閉混合,回撤約9.65%。除此以外,絕大部分科創板基金今年以來都錄得20%以上的負收益,領跌的則是華南某公募的一只科創板3年定開混合基金,今年以來的跌幅超過37%。
然而,觀察科創板基金成立以來的業績回報,可以對這類基金的盈利能力形成完全不同的認識。
漲幅排名靠前的部分基金回報喜人,例如南方科技創新混合,成立以來的總回報約130%,緊隨其后的易方達科技創新,成立以來的總回報約95%。但是,跌幅靠前的部分基金成立以來虧損超35%,首尾業績差異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科創板基金的業績回報與發行時點有著很強的關聯性。成立以來總回報居前的產品,清一色是2019年4月底完成募資的首批科創板基金。彼時,科創板主題是市場熱點,相關基金的認購情況十分火爆,絕大部分募資上限為10億元的基金都吸引了超過100億元的申購資金,因此不得不開啟配售,最終出現了罕見的配售比例低于10%的情況。
不過,當時已有部分業內人士對科創板基金的風險進行了提示。業內人士表示,注冊制下,科創板的投資與主板等傳統板塊不同,須對風險有更深刻的認知。
天相投顧投資研究中心負責人賈志就認為,科創板基金的風險點,一方面來自代銷渠道,即銷售人員是否客觀地說明了科創板基金的打新增厚策略區別于傳統板塊的打新增厚策略,需要承擔更高的風險。另一方面則來自上市公司本身,科創板上市公司多是初創期公司,業績波動較大。不僅如此,科創板交易制度的設計是漲跌停板20%,科創板基金的凈值波動大,因此要求投資者做好長期投資的心理準備。
事實證明,科創板基金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以跌幅較大的科創50ETF產品為例,2020年下半年發布的科創50指數,以及隨之成立的多只科創50ETF,雖然使投資的多樣性得到了提升,但是在業績回報方面卻承受了較大的壓力。相關ETF在發行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科創50指數均處于波動狀態。今年以來,該指數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
目前位置機會大于風險?
如何理解科創板基金最近一段時間的業績波動?上海證券基金評價中心高云鵬表示,以科創基金跟蹤較多的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為例,其風險收益特征與成份股所屬板塊息息相關。科創50的成份股主要集中在芯片半導體和生物醫藥等板塊,彈性較大。這意味著在下行市場中,該指數的跌勢會比較明顯,但在反彈行情中,科創50指數的反彈力度也會比其他主要指數更大一些。
嘉實基金大科技研究總監王貴重認為,今年行情的下跌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其一是美債利率上升帶來的殺估值,其二是地緣政治帶來的滯漲擔憂,其三是疫情帶來短期的供需沖擊,從而在投資風格上進行久期的收縮,導致軍工、半導體、新能源、計算機、傳媒、電子等普遍跌幅較大。
也有業內人士從近期的市場中看到了機會。海通國際荀玉根認為,A股主要指數調整的時間和空間已經較為明顯,相應的估值已經回調較多,目前均處于歷史低位,各指數盈利增速均處在下滑趨勢,但部分指數邊際上出現企穩的跡象,其中科創50最早實現企穩回升。
王貴重認為,現在位置機會大于風險。雖然壓制企業盈利和估值的宏觀條件依然存在,但隨著影響的邊際走弱,2022年二季度以后行情會逐步進入新的上漲趨勢,近期科技板塊的回暖跡象也印證了這一點。王貴重看好三大需求,即信息、能量、生命,具體產業上包括數字化(含互聯網平臺)、新能源車、光伏、半導體和創新藥等。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