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1 10:41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今年以來百億級私募機構總數出現下滑,但近兩年證券私募行業規模化趨勢明顯。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2020年末,國內百億級私募數量為63家;2021年11月,...
來自第三方機構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已有5家頭部證券私募機構退出資產管理規模“百億級梯隊”。業內人士預計,市場周期性變化、自身策略適應性、核心團隊穩定性等因素,將持續對私募行業頭部機構競爭格局產生深刻影響。
多家私募掉隊
國內某第三方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國內證券私募行業共有109家機構的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元,其中股票策略私募78家。而在今年1月,該機構統計的百億級證券私募機構共有114家。對比前后兩份名單,5家公司退出了百億級私募行列,分別是望正資產、嘉懇資產、煜德投資、同犇資產、赫富投資。從策略類型看,除赫富投資為股票量化策略外,其余4家均為主觀多頭策略的股票私募機構。
將時點前推,2021年以來還有兩家業內知名私募機構掉出百億級梯隊,分別是彤源投資、于翼資產。這兩家私募機構掉隊的主要原因均為核心基金經理或核心投研團隊出走。其中,彤源投資原核心人物管華雨離職創立合遠基金;于翼資產原核心人物陳忠投奔沖積資產,推動沖積資產成功晉級百億級私募梯隊。來自第三方機構的數據顯示,彤源投資最新規模為“50億元至100億元”,于翼資產最新規模為“10億元至2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今年以來百億級私募機構總數出現下滑,但近兩年證券私募行業規模化趨勢明顯。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2020年末,國內百億級私募數量為63家;2021年11月,國內百億級私募數量一舉突破百家大關。
規模萎縮壓力上升
業內人士表示,自身策略適應性差、行業競爭加劇、核心團隊不穩定,是私募巨頭“掉隊”的關鍵原因。
好買基金研究總監曾令華稱,今年股票多頭策略私募產品凈值平均跌幅在15%左右,回撤幅度大的甚至超30%,凈值下跌導致客戶贖回,帶來規模萎縮壓力。
私募排排網財富管理合伙人夏盛尹表示,頭部私募機構遭“清洗”,一方面,受今年市場震蕩下行影響;另一方面,去年以來規模、收益、波動率的“不可能三角”出現極致演繹,部分私募投資者對百億級私募的信任弱化,認購熱情和持有信心有所下降。
一位銷售渠道人士表示,今年以來中證500等A股主要股指出現深度回調,赫富投資股票多頭產品占比較大,這是導致其規模萎縮的主要原因。而信奉價值投資的同犇投資,去年下半年以來,其配置的港股和A股的消費股均出現大幅回調,導致規模萎縮。
理性看待規模光環
格上旗下金樟投資研究員謝詩琦表示,在國內資管行業整體大發展的背景下,證券私募行業的“頭部效應”會始終存在,百億級私募機構需要根據自身規模密切關注策略運作的實際效果,在客戶體驗和資產管理規模之間做好平衡。以投資者利益為重的管理人,更容易積累長期口碑。隨著管理規模增長,頭部私募在投研方面要更加廣泛和細化,不斷拓展能力圈。
根據格上統計,國內量化私募產品凈值今年以來平均回撤16%。頭部私募機構需有序調節規模增長速度,在量化賽道過度擁擠的背景下,投研團隊應不斷迭代量化策略,降低與同業的相關性。
曾令華稱,投資者始終是基于風險偏好與產品業績進行“投票”,基金管理人不應把規模增長作為首要目標。
夏盛尹表示,任何投資策略都有其適合的市場環境和產品規模,百億級私募機構要實現穩健增長,打造持續盈利能力才是核心所在。整體而言,百億級私募梯隊優勝劣汰,對行業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