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9 10:56 | 來源:資本邦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司主要從事智能注塑成型裝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注塑成型裝備(或稱注塑機)是加工高分子復合材料的工作母機,智能化的注塑成型裝備是塑料制品行業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和高...
6月9日,資本邦了解到,博創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博創智能”)謀求科創板上市獲上交所受理,本次擬募資5.50億元。
圖片來源:上交所官網
公司主要從事智能注塑成型裝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注塑成型裝備(或稱注塑機)是加工高分子復合材料的工作母機,智能化的注塑成型裝備是塑料制品行業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生產不可或缺的高端裝備,可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醫療大健康、智能家電、智能家居、智能物流、建材、環保、精密3C電子、包裝、玩具等眾多領域。
圖片來源:公司招股書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19年、2020年、2021年營收分別為7.51億元、9.38億元、11.16億元;同期對應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270.06萬元、6295.16萬元、6231.46萬元。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發行人選擇的具體上市標準為“(一)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博創智能稱符合《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相關規定,符合科創板定位和科創屬性要求。
本次擬募資用于新一代互聯網注塑裝備智能生產項目、二板式注塑機智能制造技改及擴產項目、人工智能注塑裝備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圖片來源:公司招股書
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特利投資直接持有公司30.61%的股份,海藍投資直接持有公司9.69%的股份,得勝投資直接持有公司2.00%的股份,三者合計持有發行人42.30%的股份。朱康建為特利投資、海藍投資、得勝投資的執行事務合伙人,特利投資、海藍投資、得勝投資同受朱康建控制,三者合計所持股份所享有的表決權已足以對股東會、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因此,特利投資、海藍投資、得勝投資共同為公司控股股東。
朱康建及吳尚清能夠控制公司42.30%的股份,可實際支配公司股份表決權超過30%。因此,朱康建及吳尚清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圖片來源:上交所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資本邦注意到,這不是博創智能第一次闖關科創板上市,公司早在2020年11月23日首次闖關科創板獲受理,2020年12月21日獲問詢,彼時律師和會計事務所分別為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和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募資額為6.43億元。
首輪問詢尚未有相關回復,2021年2月18日,公司和保薦人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向上交所提交了《博創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關于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博創智能[2021]第3號)和《關于撤回博創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國金證發[2021]89號),申請撤回申請文件。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七條的有關規定,上交所決定終止對該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核。公司科創板IPO上市申請2021年2月22日變更為終止狀態。
博創智能本次科創板IPO坦言公司存在以下風險:
(一)技術升級迭代的風險
注塑成型裝備制造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隨著下游客戶對產品定制化、技術性能差異化需求增加,對發行人技術儲備及持續研發、差異化服務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隨著塑料成型領域的競爭日趨加劇,注塑成型和擠出成型相關技術升級迭代較快,若發行人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技術水平的先進性,無法為下游客戶提供更為專業的塑料成型解決方案,則存在因行業技術升級迭代導致發行人技術落后,發行人產品市場競爭力降低的風險。
(二)宏觀經濟與下游市場波動導致的經營風險
公司所處行業屬于專用設備制造業,與宏觀經濟和下游行業關聯度較高,具有較強的周期性特征。我國宏觀經濟盡管在較長時期內保持增長趨勢,但不排除在經濟增長過程中出現波動的可能性,下游行業會表現出需求減緩的態勢,并將在設備的新增和更新方面放慢速度,這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負面影響。公司產品應用于塑料建材、汽車配件、家用電器和包裝材料及普通塑料制品等行業生產制造,下游應用廣泛,但如果上述行業的增長放緩,將會減少對到公司產品的需求,從而給公司業務發展和營業收入增長帶來不利影響。
(三)市場競爭風險
公司的注塑機產品和服務定位于中高端,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0.57%、26.99%及23.64%,報告期內,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6,270.06萬元、6,295.16萬元及6,231.46萬元。
公司的競爭對手主要是國內外中高端注塑機生產商和服務商,既包括奧地利恩格爾、德國克勞斯瑪菲、德國阿博格、日本發那科等跨國企業,也包括海天國際、震雄集團、伊之密、泰瑞機器等國內知名企業,競爭的市場既包括國內市場,也包括境外市場。公司憑借其競爭優勢在市場占據一定的份額,但上述競爭對手目前在企業規模和融資能力占有優勢,一旦市場競爭加劇,則公司產品的市場份額、毛利率等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若公司不能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和持續創新、及時滿足下游客戶日益提高的產品技術要求、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則可能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
(四)毛利率下降的風險
報告期內公司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0.57%、26.99%及23.64%,呈現下滑趨勢。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主要受原材料價格、產品銷售價格、匯率波動、下游行業發展狀況、同行業競爭狀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若上述因素持續發生不利變化,導致公司毛利率大幅下降,將對公司盈利能力帶來重大不利影響。
(五)應收賬款發生壞賬的風險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余額較高,主要原因是公司所在行業注塑機設備制造,公司銷售給制造業終端客戶后,貨款都有一定的結算期。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22,907.44萬元、24,976.86萬元及29,509.05萬元,在各期期末流動資產中所占比重分別為27.25%、28.00%及30.59%。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根據謹慎性原則合理計提了壞賬準備,但若經濟形勢發生不利變動,下游塑料行業受到不利影響,公司仍存在發生壞賬以及壞賬準備計提不足的風險。
(六)存貨余額較大的風險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29,218.94萬元、28,072.17萬元及35,271.92萬元,占流動資產比例分別為34.76%、31.47%及36.56%。公司存貨余額較大,主要是因為公司為了提高訂單響應速度、縮短交付時間及提高交付效率,儲備了一定量的原材料和庫存商品;同時隨著客戶及訂單數量的增長,存放的存貨余額逐年增長。如果不加強對存貨的控制,公司存在資產流動性降低和營運資金占用較大的風險。
(七)技術研發風險
隨著公司研發和技術創新的深入,技術創新的突破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將會更加困難。這一方面需要公司在技術研發不斷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公司對高端、綜合型研發人才的需求。如果公司未能在技術研發上持續投入,未能吸引和培養更加優秀的技術人才,將會削弱公司長期的競爭力。
(八)新增產能消化風險
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完成并全部達產后,公司新一代互聯網注塑機和二板式注塑機產能增大,對公司銷售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盡管公司已擁有長期穩定的優質客戶,并對產能擴建的可行性進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論證。目前,公司的新一代互聯網注塑機和二板式注塑機銷售情況良好,市場前景廣闊,公司一段時間內不存在新增產能消化上的問題。
但若未來市場環境出現較大變化導致市場需求與預期出現偏差,新增產能將存在一定的消化風險。另外,競爭對手的發展、產品價格的變動、市場容量的變化、新的替代產品的出現、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動等因素也會對新增產能的消化產生影響。
(九)償債風險
報告期各期末,公司資產負債率(母公司)分別為69.03%、65.43%及64.14%,公司負債主要是銀行借款。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主要原因是近年來公司為擴大產能、建設廠房。若未來公司因經濟形勢發生不利變動、自身經營業績下滑,導致難以通過銀行借款或股權融資等方式籌措償債資金,公司將面臨償債風險。
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8,621.98萬元、8,626.30萬元及11,677.51萬元,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波動較大。公司產品在銷售時,存在一定的結算周期,且結算時較多通過銀行承兌匯票形式進行;同時,公司在采購原材料時,也存在一定的結算周期并會較多通過開具銀行承兌匯票的方式進行,因此,會形成較大金額的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及應付賬款、應付票據。
若公司在未來不能做到加強資金管理,統籌安排項目資金投入,并合理利用商業信用進行付款安排,仍可能造成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大幅波動,有可能導致公司現金流入不足以償付到期的供應商貨款或銀行借款,從而造成償債風險。
(十)技術人才流失的風險
注塑成型裝備行業亦屬于人才密集型行業。現代注塑裝備深度融合了機械、電子電氣技術,以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需要相關人才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長期的技術沉淀。同時,各環節的工藝配合和誤差控制要求極高,需要相關人才具備很強的綜合能力和經驗積累。優秀的研發人員及工程技術人員是公司提高競爭力和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公司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培養了一支優秀的核心技術團隊,對推動公司快速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公司若不能持續完善各類人才激勵機制,可能導致核心技術人員的流失,這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未來的持續發展。此外,雖然公司對相關核心技術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但仍然有可能由于核心技術人員的流失或其他原因導致公司的核心技術失密。
技術人才對發行人的產品創新、持續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研發及技術人員143人,占員工總數的14.56%。隨著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競爭對手對于技術人才的爭奪也將不斷加劇,發行人將面臨技術人才流失的風險。
(十一)國際貿易壁壘提升的風險
公司的產品銷往全球多個國家或地區,報告期內,公司境外收入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42.17%、41.38%及43.60%。公司業務受到國際貿易環境變化的影響較大。在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情況下,美國、印度等國家基于保護本國產業、保障自身就業等因素考慮,加大了對本國相關產業的保護力度,因此,公司可能面臨主要出口國家發起的反傾銷等貿易保護主義風險。
2018年4月以來,中美之間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導致我國出口至美國的產品出口受到較大負面影響。2018年9月,美國對原產自中國的2,0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10%的關稅;2019年5月,美國繼續對原產自中國的進口商品關稅加征至25%。若未來再次出現國際貿易摩擦,將給公司境外銷售業務帶來不利影響。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