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9 15:04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作者:陳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通聯數據Datayes統計顯示,自A股反彈起,5月份總計1253只私募產品凈值收復0.8元警戒線。但截至5月底,仍有3822只私募產品凈值處于0.8元警戒線下方。...
隨著5月以來A股持續反彈,部分私募基金終于“揚眉吐氣”。
“過去1個月,我們多款產品的凈值回升幅度超過20%。”一家大型私募基金投資總監告訴記者。與此對應的是,其間高凈值投資者的業績問責壓力明顯降溫,且越來越多高凈值投資者紛紛撤回提前贖回份額的申請。
他告訴記者,產品凈值明顯回升也讓他們更有底氣發行新產品。畢竟,凈值快速收復失地足以吸引不少高凈值投資者的青睞。
但是,不是所有私募基金都趁著A股反彈迎來業績大反彈。
通聯數據Datayes統計顯示,自A股反彈起,5月份總計1253只私募產品凈值收復0.8元警戒線。但截至5月底,仍有3822只私募產品凈值處于0.8元警戒線下方。
“這意味著在A股反彈期間,私募產品業績正在悄然分化。”一位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客戶總監向記者指出。其結果是私募機構正遭遇“冰火兩重天”境地——不少凈值快速反彈的私募機構新產品正受到眾多高凈值投資者的重新青睞,反之凈值持續低于警戒線的私募機構依然面臨持續高漲的投資者業績問責壓力。
在他看來,這反映出越來越多高凈值投資者正采取趨利避害的投資策略。
“但我們建議這些高凈值投資者一方面落實資產分散化配置,另一方面不要過度集中投資凈值快速回升的私募產品。”這位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客戶總監直言。因為他們調研發現,部分私募產品凈值大幅回升存在較高的偶然性,其投資策略能否持續見效,仍需較長時間觀察與投資實踐。此外,部分私募產品凈值之所以出現明顯回升,也與他們采取抱團取暖式投資有著較高關聯性,令業績回升未必具有“客觀性”——無法反映其真實的投資水準高低。
私募業績分化探因
通聯數據Datayes顯示,過去1個月受股市反彈影響,股票多頭、相對價值、宏觀策略與事件驅動策略私募產品的平均回報率分別為-4.58%、-1.67%、-3.07%與-5.82%,較過去三個月的凈值平均回撤幅度明顯收窄。
但這背后,是私募機構業績分化日益明顯。比如正圓投資、復勝資產、相聚資本等百億私募機構旗下產品在5月份的凈值回升幅度均超過10%。
在多位私募機構人士看來,這或許與私募機構倉位高低有著很大的關聯性。此前由于股市低迷且私募產品凈值回撤幅度較大,不少私募機構基于緩解凈值跌幅(避免產品提前清盤)的考量,將股票倉位削減至20%-30%,導致他們錯失5月股市反彈所帶來的凈值大幅回升機會。相比而言,5月份凈值出現明顯回升的私募機構,普遍存在高倉位特點。
相聚資本基金經理余曉暢表示:4月中下旬期間,他們已將股票倉位逐步增加至5-6成;5月上旬進一步將倉位提高至8成,主要投向新能源、軍工、半導體、汽車等行業上市公司;到5月下旬,他們再度將倉位提高到9成,增加對消費行業的配置。
正圓投資人士則表示,5月份他們的投資組合倉位主要投向碳中和、消費電子等板塊上市公司,此外針對軍工、新基建、新消費等板塊也做了投資布局。
前述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客戶總監坦言,隨著部分百億私募機構產品凈值回升,他們遭遇的高凈值投資者業績問責壓力明顯“降溫”。
“過去一個月,提議產品提前清盤或堅決要求提前贖回份額的高凈值投資者明顯減少,因為產品凈值回升讓他們認可了私募機構投資能力,愿意繼續等待私募產品創造更多投資回報。”他指出。但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不少在5月股市反彈期間未能創造佳績(多數是因為倉位較低)的私募機構卻遭遇更大的業績問責壓力,不少投資者直言私募機構管理團隊在股市反彈期間“不作為”,導致產品凈值持續低于0.8元警戒線,強烈要求提前贖回份額。
在這位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客戶總監看來,這無形間令私募業界陷入冰火兩重天的境地——業績明顯回升的私募機構產品反而日益重獲高凈值投資者青睞,反之業績持續低谷徘徊的私募機構產品則遭遇更大份額贖回與提前清盤壓力,令這些私募機構管理團隊不大敢舉行投資者交流會,避免出現激烈沖突。
私募機構不再“來者不拒”
記者多方了解到,私募機構業績分化所造成的投資者偏好變化,也迅速影響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對代銷私募產品的遴選標準。
“6月以來,我們優先推介5月凈值明顯回升的私募機構新產品。”一家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運營總監告訴記者。因為這類新產品憑借機構迅速收復凈值失地作為賣點,往往容易贏得眾多高凈值投資者青睞。
他承認,這導致不少私募機構感到“不公平”。甚至部分私募機構直言他們的投資策略迭代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理想投資回報,不能用5月短期業績好壞作為產品優先推介的“判斷依據”。
“事實上,我也認可這種觀點,但問題是在私募產品推介環節,業績表現往往起到決定性作用。眾多高凈值投資者依然將短期業績高低作為判斷私募機構投資水準高低的重要依據。”這位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運營總監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經歷此前股市低迷與凈值大幅回撤風波,越來越多私募機構即便也迎來凈值明顯回升,對高凈值投資者也不再“來者不拒”。
前述大型私募基金投資總監向記者透露,盡管單月凈值回升約20%令他們頗受高凈值投資者歡迎,但在近日新產品募資路演環節,他們會一再強調未來股市波動仍可能令產品在短期內出現較大幅度凈值回撤,若投資者無法承受這種潛在投資損失,請不要貿然投資。
“經歷此前的凈值大幅回撤與投資者業績問責風波,我們現在意識到,私募產品募資游戲規則已發生明顯改變——從機構對投資者來者不拒,轉變成機構與投資者的相互選擇。”他指出。這也預示著私募產品投資將趨于理性,有助于整個行業良性發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