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3 05:00 | 來源:藍科技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無論從業內形勢還是從媒體報道的趨勢來看,半導體最近的溫度確實顯得有點“冷”。從2019年開始,半導體的投資可謂是一路......
【藍科技觀察】半導體還是被卷入了砍單風暴中。
無論從業內形勢還是從媒體報道的趨勢來看,半導體最近的溫度確實顯得有點“冷”。從2019年開始,半導體的投資可謂是一路東風,隨便砸一下,都能砸中過億元天使輪融資的項目,輝煌火熱的景象仿佛還在昨日。但進入2022年,疫情、戰爭、通脹、經濟持續低迷等一系列事件所帶來的負面效應給各行各業都蒙上了一層大小不一的陰影。半導體也不例外,下游終端需求急劇萎縮,導致半導體不可避免地陷入砍單風暴中。
春風得意的那些年
半導體主要有四種類型:邏輯芯片、存儲器芯片、分立芯片、模擬芯片。毫不夸張地說,半導體是我們現代社會便捷生活高速發展的基礎。
從2019年開始,中國的半導體行業一派春風,投資市場過億元的融資比比皆是。對于半導體行業來說,那是真正遍地是黃金的時候,甚至一度連VC都投起了半導體。
在那些年,半導體估值有多夸張?
2021年2月,摩爾線程完成Pre-A輪融資,創立僅100天就成功躋身獨角獸行列,創下最快速度;緊接著11月,摩爾線程又馬不停蹄地完成了一筆20億元A輪融資,估值達到20億美元;除此之外,還有自動駕駛芯片獨角獸地平線。2021年6月,地平線完成高達15億美元的融資。這一輪融資金額也遠遠超過大多數知名公司的IPO,估值也由此漲至50億美元。
半導體持續火熱到2021年,全球天使輪估值最高的項目花落中國的一家自動駕駛芯片企業。近幾年來,半導體行業可謂是一片繁花似錦。
行業降溫
2022年半導體行業迎來降溫。
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3月全球半導體行業銷售額為505.8億美元,同比增長23.2%。其中,美洲市場增幅達42.85%,歐洲市場增幅達25.81%,中國市場增幅為16.3%。相較于前幾年中國市場雄踞高位的增速來說,這一次的半導體行業著實有點“冰冰的”。
另外,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3月中國半導體設備進口金額為26.3億元,同比下降10.7%,是近兩年來首次同比下降。2021年,全球半導體廠商開工建設了19座新的高產能晶圓廠,而到了2022年,已經減少至10座,減少了將近一半。
2021年由于供給端的影響,芯片量價齊升,前景一片大好。但隨著美國與中國的對抗持續加劇,美國對中國半導體企業的技術封鎖,俄烏戰爭、通貨膨脹、經濟低迷疊加疫情的影響,半導體的需求端和供給端都受到不小的影響,周期逆轉就在瞬間。
以顯示驅動芯片為例。目前,中國臺灣和韓國企業占據著大部分顯示驅動芯片的市場份額。雖然中國大陸也在積極布局顯示驅動芯片,諸如韋爾股份、中穎電子等企業。但在技術、規模、產業鏈的完整度上依舊與先發企業有著不小的差距。加之行業寒冬來襲,大陸的顯示驅動芯片的成長顯得更加舉步維艱。
消費電子領域如手機、電腦等需求同時低迷,這一場砍單風暴愈演愈烈。
手機方面,相關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11%,國內來看,形勢則更加嚴峻,一季度整體出貨量同比下降29.2%。
電腦方面,TrendForce 集邦咨詢的數據顯示,今年四月筆記本電腦面板出貨 量為 1750 萬片,年減 21.5%,成為新冠疫情 2020 年四月以來的出貨新低。同時,預估第二季筆電面板出貨 量為 5510 萬片,季減 21.2%、年減 19%。全球筆記本電腦的總出貨量在 2022 年一季度同比下降了 7%。
由于行業的蕭條,上下游企業的營收數據無一幸免。諸如京東方2022年第一季度營收僅同比增長0.40%,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16.57%;TCL科技營收同比增長26.18%,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43.73%;韋爾股份營收同比下滑10.84%,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13.90%。
此外,根據業內的消息,國內智能手機廠商在今年以來已經砍單高達1.7億臺,且由于今年市場需求持續減弱,消費電子終端芯片面臨30%的大幅砍單,而去年積極備貨的供應鏈以及終端廠商,面臨的庫存壓力并不輕松。
除此之外,連一貫大熱的蘋果也在砍單。由于銷量低于預期,蘋果計劃在2022第二季度將iPhone SE的訂單縮減200~300萬臺,并將iPhone SE第三代的出貨預期由原來的2500~3000萬臺,修正至1500~2000萬臺。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Airpods3的訂單,也被砍掉了至少30%。
道阻且長,這件傷“芯”的事要持續多久?
半導體砍單潮來勢洶洶,疊加全球環境的復雜與多變,無疑給半導體行業蒙上一層陰影。雖然消費電子領域面臨著嚴峻的砍單形勢,從整個半導體領域來看,電動汽車對其需求依然旺盛。因此,倒也不必對半導體行業過分悲觀。
即使MPU、GPU、FPGA、DRAM這些產品在國內的產業規模還非常小,除FPGA,這些產品的市場需求卻非常大,但門檻高,未來從這些領域中得到突圍,也許有一些機會。
受限于內部和外部的多種因素,國產芯片的成長性還未真正凸顯。不過,全球缺芯的風潮并未消減,這恰恰成為國內芯片發展的一個機遇。雖然現階段半導體市場行情出現了階段性下滑,行業景氣度也一度被唱衰。但在國家大力發展半導體行業之際,這些困難只是暫時的,中長期來看,半導體行業依然向好。
(圖片:呂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