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0 09:52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自今年3月15日以來,港股科技板塊已然走出一條漂亮的反彈曲線,三個月爬坡超34%,讓部分一季度提前布局的投資者吃到紅利。...
自今年3月15日以來,港股科技板塊已然走出一條漂亮的反彈曲線,三個月爬坡超34%,讓部分一季度提前布局的投資者吃到紅利。
對于本輪反彈到底是短期現象還是長期趨勢,業內人士認為,本輪反彈主要由國際局勢沖突的緩和,以及平臺經濟監管導向的變化引起,最差的時候已經過去,“市場普遍認為接下來變得更差的可能性非常小。”
對于美聯儲加息縮表可能引發的資金“抽水”問題,業內人士更傾向于認為這是短期擾動。一方面,機構對此早有預期,市場已經提前反饋;另一方面,接下來美聯儲的相關政策或因經濟形勢而有所調整。
三個月反彈超3成
港股科技股自今年3月15日的階段性低點已回升一段時間。截至6月17日,恒生科技指數收盤于4653.36點,三個多月來反彈力度超34%。
去年2月,恒生科技指數自11001.78點的高位下跌,此后長期處于下行趨勢。隨著估值不斷走低,港股科技板塊已然進入了極具性價比的區間,受到了投資者的關注。
投資者對這一板塊的興趣從相關ETF的規模上可見一斑。以目前跟蹤指數規模最大的華夏恒生科技ETF為例,這只ETF去年成立初期的募資規模為14.56億元,此后的季度末披露的規模分別為32.39億元、57.45億元、89.43億元,規模不斷大幅上升意味著投資者對港股科技板塊的長期前景仍抱有信心。
此外,也有不少頭部機構和知名基金經理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對港股投資機會的看好。比如中庚基金的邱棟榮就在今年的一季報中表示,港股大幅度的調整值得重視,從估值、基本面因素和流動性等方面看,港股的機會由結構性轉為系統性,值得戰略性配置。
彼時,邱棟榮在一季度大幅加倉美團和快手的做法引發了市場的高度關注。業內人士分析,中概互聯作為成長股的代表,卻被非常看重企業估值的邱棟榮選中,可見相關個股的價格已然具備了極高的性價比。
從股價表現上看,倘若以一季度末為時間節點進行計算,截至6月17日,美團已上漲28%,快手漲12%。倘若從3月15日的階段性低點開始計算,截至6月17日,美團港股已反彈92%,快手港股反彈48%。
哪些因素促成反彈?
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FrancisChan和MarvinChen在近期報告中指出,自3月中旬創下低位以來,恒生指數和在香港上市的中資股票表現比其他全球股票更具韌性。“中國政府承諾支持科技行業似乎表明長達一年的嚴格監管措施可能結束,而部分基金對科技板塊的持倉配置也表明市場情緒發生了轉變。今年一季度末,抽樣調查的基金中,約有一半增持了美團,有兩只基金增持了騰訊、阿里巴巴和美團三家公司的股票。”
富國基金港股通互聯網ETF基金經理蔡卡爾告訴記者,2021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到“引導資本有序發展”,引發了2022年初的一波上漲。但后續公司基本面出現明確反轉,成為2022年2月以來下跌的首要原因。此外,出現外部局勢沖突的黑天鵝事件,對擁有大量全球和海外資金的港股而言,沖擊非常大。
今年3月,國務院金融委召開專題會議,傳遞出穩經濟、穩市場、穩增長的明確信號,極大提升了投資信心,市場因此迎來反彈。會議要求促進平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高國際競爭力。此外,關于香港金融市場穩定問題,要求內地與香港兩地監管機構加強溝通協作。
FXTM富拓首席中文分析師楊傲正表示,國內相關部門最近都開始有意放寬針對科技互聯網企業的監管,而國內近期推出多項措施鼓勵數字經濟和互聯網平臺經濟發展,反映國內政策加大支持和提高科技互聯網企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對港股科技股而言都是明顯的利好信息。
從夾板氣變成香餑餑?
FrancisChan和MarvinChen認為,從2021年高點跌至2022年低點之后,中資股票指數或已在3月中觸底,原因是它們早些時候的表現已經計入了對極端負面情景的預期。
上投摩根基金ETF業務總監張皓告訴記者,很多投資人其實都在關注恒生科技指數當前到底是一個階段性的反彈,還是持續性的一個企穩。“從我們的角度看,對于恒生科技指數未來的走勢是謹慎樂觀的。”
張皓表示,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是估值比較低,伴隨著指數的顯著回調,目前從估值角度具備性價比;第二是基本面,從上市公司的年報數據看,整個板塊在2021年年底大概率已經企穩,整體盈利能力持續提升;第三個重要因素則是整個監管和政策環境大概率企穩。
貓頭鷹基金研究院總經理矯健認為,超過一定標準差的跌幅,可以視為反彈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充分條件要看風險偏好是否有所回升。他表示,從三四周前開始,他們在與基金經理溝通的時候有一個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相當一部分主動型的基金經理正在關注并增加港股的配置。
矯健表示,就調研的結果來看,基金經理們對全球通脹、美股表現、行業發展政策、疫情管控等議題的擔憂,相比3月、4月份已經有了明顯改善。“以互聯網行業來說,前段時間就陸續出臺了好幾項對平臺經濟的呵護政策,這就對港股科技板塊形成了較大的利好,市場普遍認為接下來變得更差的可能性非常小。”他對港股未來趨勢整體持樂觀態度。“目前很多人覺得美國的通脹太高了,反觀港股,其實是比美股便宜的,甚至流動性也比在納斯達克的中概股更好,所以我們認為港股現在正在從夾板氣變成香餑餑。”
美聯儲加息影響幾何?
“當美國緊縮貨幣政策期間,投資者為對沖美股風險而不得不削減其他市場的頭寸,一定程度帶來對港股的拋售壓力,同時當加息預期超預期太多時,也會帶來較大壓力。”蔡卡爾告訴記者。
但她同時表示,通過復盤發現,當加息落地后,港股就不容易受到緊縮帶來的估值壓力,重新回到業績增長的邏輯中。“目前預計6月加息75個基點的情況下,傾向于認為壓力最大的階段或已過去,未來將重回公司業績增長以及穩增長和刺激消費的邏輯。”
在矯健看來,加息縮表屬于短期擾動,并不影響港股的長期趨勢。“目前港股市場的性價比較好,是追求貝塔的好時候。加息縮表對美股的影響更大,而A股目前是尋找阿爾法的時機,貝塔相對有限。”
矯健認為,盡管經歷了一定程度的反彈,但港股目前仍處于明顯的底部區域。科技和醫藥的空間非常大,一些權重股當前價格距離最高點的空間都在1倍~1.5倍左右。此外,也可以追蹤一下恒生指數和恒生國企指數。
他表示,由于北上深主動型基金配置港股的倉位暫時沒有很高,目前比較適合關注的是ETF。具體到產品層面,投資者應盡量選擇持倉緊扣主題的、規模較大的、個股持倉較為分散的港股ETF產品。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