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3 10:32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詢價轉讓是科創板推出的極具創新、符合市場化需求的減持制度,最大程度減少對二級市場股價的沖擊。
????????截至目前,科創板共有18家公司的23批股東完成詢價轉讓,其中大多為基本面良好的行業龍頭公司。
????????詢價轉讓是科創板推出的極具創新、符合市場化需求的減持制度,最大程度減少對二級市場股價的沖擊。
????????詢價轉讓與協議轉讓、大宗交易共同組成了科創板股東轉讓股份的“多級緩沖帶”,將推動科創板更好地發揮優化資源配置、激發科創動能的作用。
????????面對可能出現的新一輪解禁高峰,科創板詢價轉讓這一工具正在起效。
????????6月21日,新風光發布股東詢價轉讓計劃書,公司股東何洪臣擬通過詢價轉讓方式,轉讓所持的181.94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3%,成為科創板詢價轉讓的最新案例。
????????在業內人士看來,科創板獨有的詢價轉讓機制,為上市公司股東及二級市場投資者提供了更加便捷有效的市場化工具。這將支持股東有序退出,平滑減持節奏,穩定投資者預期,有效降低了外界對減持壓力的擔憂,緩解了減持行為對二級市場的沖擊。
????????正是憑借著在制度設計上各有側重,詢價轉讓與協議轉讓、大宗交易共同組成了科創板股東轉讓股份的“多級緩沖帶”,持股規模、減持目的不同的股東,都可以找到合適的股份轉讓方式,從而降低交易摩擦成本,提升市場流動效率,推動科創板更好地發揮優化資源配置、激發科創動能的作用。
????????漸升溫 多家公司實行詢價轉讓
????????進入6月,科創板詢價案例增多。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僅20多天,已有3家公司發布股東詢價轉讓計劃書,而年初至今,這一數據為4家。
????????例如,凱立新材6月11日發布公告稱,西安航天新能源產業基金投資有限公司、西安興和成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深圳藝融同創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擬通過詢價轉讓的方式,合計轉讓343.42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3.68%。
????????6月18日,上述詢價轉讓結果出爐:轉讓價格為96.5元/股,高于96元/股的轉讓價格下限;參與詢價轉讓報價的機構投資者家數為16家,涵蓋了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等;有效認購金額約為4.05億元,對應轉讓底價的有效認購倍數為1.23倍,最終有9家投資機構受讓股份。
????????不僅參與詢價轉讓的公司數量有所增加,大額案例也在出現。
????????6月17日,中望軟件發布詢價轉讓結果公告,公司4個員工持股平臺與達晨系創投合計轉讓6.31%股份,為科創板詢價轉讓制度實施以來單次轉讓比例最高的一單。
????????從詢價轉讓結果來看,最終定價168.01元/股高于底價,交易金額總計9.18億元。16家機構參與報價,興證全球基金、施羅德投資、諾德基金、UBS AG、銀河證券等14家機構獲配。具體來看,興證全球基金以3.69億元獲配2.53%股權,施羅德投資以2.55億元獲配1.75%股權,摩根大通、諾德基金、UBS AG、銀河證券等機構受讓股份在0.08%至0.25%之間。
????????據統計,截至目前,科創板共有18家公司的23批股東完成詢價轉讓,其中大多為基本面良好的行業龍頭公司,如西部超導、金山辦公等公司的股東先后完成2次交易。
????????更有效 三大亮點滿足多樣需求
????????科創板詢價轉讓交易為何在近期升溫?答案就在這一交易機制本身。
????????作為科創板的一大創新機制,詢價轉讓這一方式正獲得越來越多科創公司的青睞。總結來看,其有三大亮點,有效滿足了科創公司股東的轉讓需求和專業機構的投資需求,并與協議轉讓、大宗交易形成有效協同。
????????首先,詢價轉讓的規模比較大,實施下限為公司總股本1%,與傳統轉讓方式相比無上限要求,這就很好地滿足了老股東的退出需求。一位公募基金經理表示,由于流通股本較少等原因,科創板公司往往存在流動性不暢等問題,二級市場買入會產生較大的沖擊成本,而通過參與詢價轉讓,機構往往能一次買到足額的倉位。
????????其次,詢價轉讓的博弈空間更大。與大宗交易、協議轉讓不同,詢價轉讓的底價折扣率更低(為發行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70%),轉讓定價更加市場化,轉讓時間有一定選擇范圍,對機構投資者的吸引力大大增強,提高了市場的熱度。
????????滬上某私募基金經理表示,大宗交易的議價空間需參照當天的漲跌停價格。與之相比,詢價轉讓的底價折扣率更低,變相增加了機構投資者的議價空間。
????????例如,華峰測控是國內最大的半導體測試機本土供應商,所處半導體封測設備賽道成長確定性較高,公司盈利能力突出,其詢價轉讓吸引了摩根大通、易方達、UBS、南方基金等境內外機構接手。
????????最后,詢價轉讓的合規性、透明度較高。股東在詢價轉讓啟動、定價、成交這三個關鍵時點及時披露,且主要由券商組織實施并履行核查職責,整個流程更為規范、透明。上述公募基金經理表示,參與詢價轉讓,操作起來省心省力。
????????重協同 “多級緩沖帶”雛形顯現
????????僅觀察詢價轉讓交易本身,并不能完全體會其中機制設計深意。如果將其與協議轉讓、大宗交易結合起來思考不難發現,科創板股東減持“多級緩沖帶”已經成形。
????????時間撥回到兩年前,詢價轉讓制度一經發布,中微公司即帶頭“嘗鮮”,完成首單詢價轉讓,一定程度上表明市場主體對創新制度的認可和支持。中微公司9名老股東合計持有21.52%股份,通過詢價方式“抱團”轉讓公司1.66%股份,UBS、廣發基金、博時基金、萬家基金等“組團”受讓,實現上市前股東多對多平滑“交棒”機構投資者。最終成交額高達17.65億元,是迄今為止的最高成交額。
????????以此為起點,詢價轉讓制度逐漸被市場參與各方所接受,熱度更是不斷提升。有投行人士認為,詢價轉讓是科創板推出的極具創新、符合市場化需求的減持制度,有效地將上市前推動企業成長的股東持股,平滑“交棒”給機構投資者,接盤的投資者繼續以中長期投資的姿態推動上市公司持續發展,最大程度減少對二級市場股價的沖擊。
????????只有交易通暢,市場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即上市公司股東、專業投資者更加專注上市公司本身,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交易工具上。目前來看,詢價轉讓制度很好地完成了這一任務,相關公司股價較為平穩,估值也趨向合理。例如,中望軟件詢價轉讓定價公告披露后,公司股價上漲明顯。
????????上述投行人士認為,科創板詢價轉讓機制將減持作為市場交易機制運行的一部分,以“如何有序減持”為出發點,構建了不同的化解思路。通過引入機構投資者,改變了以往散戶同優勢股東同臺博弈的格局。同時,通過疏通新的減持渠道,避免了短期大量股份向二級市場傾瀉導致對股價造成沖擊。
????????在采訪中,多位上市公司高管和投資機構人員向記者表示,在協議轉讓、大宗交易等機制的基礎上,科創板詢價轉讓機制讓交易更加順暢,不排除未來會更多、更好地使用此類工具。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