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8 11:34 | 來源:證券日報網 | 作者:王鶴 見習記者 馮雨瑤 | [金融]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受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身處下游的車企叫苦不迭,有車企曾公開調侃稱自己是在給動力電池企業打工。
????????本報記者 王鶴 見習記者 馮雨瑤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貧富差”正逐步顯現。
????????“如果上游掙到很多的利潤,下游沒有肉吃甚至連湯都喝不了,這種情況會對我們的產業造成很大的損害。”8月11日下午,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信息發布會上,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直言,“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利潤同比降幅達到了25.5%,同期營收僅下降4%,這是很不健康的。”
????????新能源汽車領域上下游利潤分配不均衡尤為明顯。陳士華對此進一步呼吁,動力電池上游企業理性控制產品價格,讓新能源汽車產業保持健康發展態勢。
????????“現在造成利潤不均衡,是因為在產業鏈的一些環節上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有供需矛盾存在。”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但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下游的利潤分配會趨向均衡。
“貧富差”顯現
????????誠如陳士華所言,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下游關于利潤分配不均衡問題,今年在業內早已頻遭“吐槽”。
????????受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身處下游的車企叫苦不迭,有車企曾公開調侃稱自己是在給動力電池企業打工。
????????對此,電池企業也連忙喊“冤”,如有巨頭企業的高管曾回應表示:“是上游原材料的資本炒作,給動力電池產業鏈帶來了短期困擾,碳酸鋰、六氟磷酸鋰、石油焦等鋰電池上游材料均出現價格暴漲。”
????????該企業的另一高管也直言:“汽車主機廠抱怨我們電池廠把利潤拿走了,實際上,我們也在盈利邊緣掙扎,非常痛苦。”
????????粵開證券研報顯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游主要涵蓋電解液、正、負極材料、橡膠、鋼鐵、礦產資源等;中游以動力電池、電驅動、底盤系統、行駛系統等為主;下游則主要為傳統整車廠及造車新勢力。
????????“現在核心矛盾體現在電池正極材料這一環節,如鋰鹽屬于資源型產業,其產生供需矛盾后就會通過漲價來緩解。”張翔說,漲價后,相關企業的利潤也就相應水漲船高。
????????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已發布半年報預告的18家車企中,除4家預增外,4家預減,10家陷入虧損;而反觀鋰鹽、電池企業,則“富得流油”,數據顯示,已發布半年報預告的10家鋰鹽企業凈利潤均顯示“預增”,以凈利潤增幅上限計,最高增幅達13420.21%,最低達77.11%。此外,29家已發布半年報預告的電池企業中,也有26家顯示預增或略增。
????????不過,需強調的是,雖業績多數“預喜”,主營新能源汽車最核心部件動力電池的企業,也正在面臨著成本的上漲和毛利率的下滑。
????????國泰君安證券認為,受制于上游各種原材料的價格上漲,以及向下游整車企業向下游價格傳導的時滯和壓力,短期來看動力電池企業盈利壓力逐漸加大。
下游企業向上尋求利潤
????????“利潤不均衡是供需緊張引起的。”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因下游需求快速擴大,而上游供應能力不足,加上核心原材料鋰礦具有稀缺性,導致了上游原材料價格一路上漲,進而帶來了較高利潤。“下游成本增加,如銷售價格無法隨之提升,利潤空間無疑會受壓縮。”
????????上海有色網數據顯示,截至8月12日,電池級碳酸鋰報47.6萬元/噸,創近3個月新高。光大證券表示,鋰鹽行業2023年仍將處于供應偏緊狀態,不排除2022年下半年鋰鹽價格再次突破50萬元/噸的可能性。
????????在業內看來,伴隨著鋰礦開采增加,鋰鹽價格上漲趨勢會逐步放緩。張翔表示,“國內很多鋰礦已啟動開采工作,但鋰礦從開發到最終產出鋰鹽需要一定周期,至少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預計到明年,供給會形成一個新的平衡。鋰鹽價格會迎來拐點。”
????????張孝榮認為,鋰資源的稀缺性已成市場共識,在替代性技術沒有落地之前,鋰礦開采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面對上游原料上漲,事實上,下游車企等也在積極去上游尋找“丟失的利潤”。特斯拉CEO馬斯克之前曾在社交媒體發文:“鋰的價格已經達到了瘋狂的水平!特斯拉實際上可能不得不直接大規模進入鋰礦開采和精煉領域。”
????????此外,也有國內車企在公開互動平臺表示,針對電池資源緊張及漲價的情況,公司也在通過投資鋰礦公司對沖成本,增加電池的供應商,保障供應鏈安全。
????????“面對利潤不均衡問題,不止投資或收購礦產,也有企業會和鋰礦提前鎖定長期協議應對利潤丟失。”張翔稱,下游企業投資鋰礦以后,鋰礦的利潤增加其也可以分享產業紅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