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5 09:50 | 來源:中證報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熱門賽道調整之下,基金經理開始尋找突圍方向。
近期,以新能源為代表的熱門賽道持續承壓,重倉景氣度賽道的基金凈值大幅回調。面對基金下跌,有的基民難掩情緒波動,有的基民則開始加倉,亦有基民選擇“躺平”觀望。
熱門賽道調整之下,基金經理開始尋找突圍方向。有基金經理表示,對回調早有預感,已提前分散布局。展望熱門賽道后期走勢,知名基金經理的觀點出現明顯分歧。私募人士指出,這一分歧實際上是投資理念之爭,投資熱門賽道股要警惕“站隊”,既要看到當前的高景氣度,也要看到未來的隱憂。
震蕩市基民眾生相
連續9個交易日(8月23日至9月2日)的陰跌,讓一只知名新能源主題基金獲得新昵稱——“九陰真經”。凈值連續下跌的背后,是新能源、光伏等基金重倉賽道近期的持續承壓。近9個交易日內,熱門賽道股加速回調,新能源指數累計下跌超11%,光伏指數累計下跌超12%。
近日,巴菲特減持比亞迪(268.340,-13.66,-4.84%)的消息進一步加速了新能源賽道股的持續下跌。熱門賽道股的大幅回調引發諸多基金凈值大幅下滑,兩只基金幾乎跌停。其中,某只滬深港新興成長基金8月31日凈值跌幅達9.46%,在全市場基金中跌幅排名第一。這只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9只均為新能源相關板塊個股,固德威(322.800,21.37,7.09%)、比亞迪分別位列其重倉股的第二位、第八位。同日,同樣重倉新能源的某只優選回報靈活配置混合也出現9.1%的單日跌幅,固德威、比亞迪均出現在其十大重倉股中。有基民在評論區驚呼:“基金都能跌停。”
回溯8月份,新能源賽道持續震蕩,令重倉該板塊的基金“很受傷”。8月1日至9月2日,名稱中帶有“新能源”的83只基金產品收益率均為負,其中38只基金凈值跌幅超過10%。
連續下跌讓不少基民慌了神,部分基民表示:“前段時間漲的都跌回來了。”還有投資者詢問:“最近是不是該‘割肉’了呀?”
雖然有基民在考慮賣出,但也有不少投資者已經在擇機加倉:“再跌我就加倉。越跌越加,機會不能錯過。”與此同時,已有基民果斷出手,曬出分批加倉的截圖,表示“立刻加倉”。
在選擇加倉還是割肉之間,也有投資者選擇觀望。“躺平派”投資者稱:“我‘躺平’,請繼續,千萬別調倉,我還能堅持。”也有經歷過“大風大浪”的老基民則表示要淡定:“經歷了去年虧30個點,現在也就淡然一笑。”
對于近期新能源股票大幅調整,泰達宏利研究總監、基金經理張勛表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市場交易層面,新能源股票前期超額收益非常多,在大漲后出現技術性回調;二是德國天然氣價格大跌,投資人擔憂會對出口海外的光伏和儲能逆變器產生影響,因此相關股票出現波動。
他認為:“從估值和基本面角度來看,新能源行業仍然具有比較優勢,如果接連幾日持續回調,可能還會有資金繼續補倉。”
基金經理尋求“突圍”
除了市場因素外,有市場人士認為,熱門賽道股殺跌的背后隱現投資者止盈離場的身影。
隨著上市公司中報陸續披露,不少新能源、半導體、智能汽車等高景氣度行業的代表性股票業績超預期,但其股價卻持續調整。對此,源樂晟資產認為,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經過兩個月的反彈后,主流機構投資者的持倉集中度上升到了較高位置,短期交易層面的壓力,疊加季節性原因,極高頻的周度數據環比走弱,導致部分投資者選擇兌現收益離場。
實際上,不少基金經理早就在調倉的路上。北京一位基金經理表示,對回調早有預感,因為市場已經出現一些危險信號,已提前分散布局。
“我們其實預感到了新能源行業會出現調整,因為賽道太擁擠,很多別的賽道的投資人也參與了進來。”他表示,炒作熱門賽道的人,已形成一個小圈子。一般而言,這類熱門賽道的上漲趨勢往往只能持續幾個月,雖然在上漲趨勢中漲幅可觀,但趨勢結束后回調也十分迅速。若此時追高,極有可能被套牢。由于持倉集中度太高,近期機構對相關熱門賽道股的調倉可能還會持續,短期仍有回調空間。
上述基金經理表示,自己對熱門賽道股的持倉進一步分散,目前整體倉位約七成,僅有三成倉位分布在新能源、光伏等熱門賽道,其余持倉均分散在相對冷門賽道個股上。
上海一位百億私募投資總經理則瞄準回調后的熱門賽道。他認為,目前并非所有新能源股票的估值都過高,只是交易過于集中,若估值回落,可以增加配置比例。
百億私募清和泉資本同樣表示,新能源和新材料行業的長期成長邏輯并未變化,將利用這輪調整進一步優化組合,使其配置更為有效。同時,將投入更多的研究資源來挖掘光儲領域的投資機會。
火熱的新能源車領域近期迅速降溫,也為投資者提供了停下來思考的契機。資管“老將”金斌掌舵的豐嶺資本認為,在企業基本面動量與公司價值之間,投資者將重新思考該如何平衡和取舍。在全球的變局與轉機中,投資者要么承受波動,勇敢押注于這種變局;要么押注于不受這些變局影響的產業。“我們目前對此保持中性偏積極的態度。”
激辯“當期”與“終局”
近期,在對新能源等熱門行業的研判上,知名基金經理的觀點出現明顯分化,尤其是在對行業當前景氣度與未來競爭格局的判斷上,出現了明顯分歧。
在北京一位百億私募研究總監看來,對新能源投資的分歧,實際上是投資理念之爭。對于偏好成長股的投資人而言,關注的是“當期”的景氣度,并不熱衷于思考“終局”。他們對“過程的正確性”敏感,在不斷迭代的過程中尋找更有可能勝出的公司,而股價往往反映了這種“階段性正確”。但在深度價值投資者看來,新能源行業景氣度雖然很高,但競爭壁壘確實不高,同時技術變革和競爭格局的變化非常快,未來能否維持目前的競爭格局仍然存疑。
他認為,投資熱門賽道股要警惕“站隊”。“既要看到當前的高景氣度,也要看到未來的隱憂,最關鍵的是要關注隱憂變為現實的節點,若數據驗證行業的隱憂正在變為現實,我會毫不留情調倉。”
對于新能源、智能汽車等熱門賽道行業的后市判斷,大成基金知名基金經理韓創在半年報中表示,目前一些火熱的賽道,完全不考慮供給大幅增加和競爭格局明顯惡化的問題,需求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風險顯而易見。
源樂晟資產認為,一方面,經過前兩個月的調整,交易層面的壓力已經得到比較充分的釋放。交易擁擠本身是短期現象,如果正好碰上景氣高點,那將出現慘烈的“戴維斯雙殺”。但如果行業空間依然足夠,那么所謂的交易擁擠只需要短期的股價調整就能自我解決。
源樂晟資產表示,問題的根本在于基本面。“熬過了兩個月左右的數據疲弱期,高景氣度行業和其中的優勢公司可以通過轉好的經營數據來重振投資人信心,我們對此相對樂觀。”
微觀層面上,源樂晟資產認為,不少景氣度持續向上的行業龍頭公司2023年的PE估值已回到25倍中樞,在這樣的估值水平上持有組合,只要能把盈利預測的置信度研究清楚,投資的勝率將非常高。而中長期來看,汽車是僅次于地產的第二大行業,且相對于地產而言,還具備拓展全球市場的機會,中國的相關產業鏈在此次行業大變革中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
嘉實基金基金經理姚志鵬對新能源板塊的長期發展充滿信心。他指出,在新能源時代,我國企業在全球的競爭力非常明顯。在電動車細分環節上,我國產能的占比已經達到80%以上。電動車在美國的滲透率目前在8%左右,處于較低階段。如果把美國市場激活,需求端會有更強的支撐。
從市場層面來看,姚志鵬認為當前處于流動性環境的寬松期,給A股較大支撐,市場短期調整后大概率延續偏中小市值和科技成長的風格。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