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9 11:31 | 來源:券商中國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A股市場持續陰跌之際,“聰明資金”已經借道優質公募渠道行動起來。
節前多只爆款基金的“針對性”,透露出了資金抄底低估值板塊的興趣。
券商中國記者發現,爆款基金鎖定的基金產品,基金經理均有逆風者的美譽,風格上與押注新能源半導體的關聯度弱,持倉具有偏低估值的“反差”特點,這符合保險等機構資金的抄底邏輯。
兩周大跌火了兩只爆款基金
在A股市場持續陰跌之際,“聰明資金”已經借道優質公募渠道行動起來。
券商中國記者從渠道人士處獲悉,由林樂峰擔任基金經理的南方均衡成長基金在9月14日至9月26日期間募集資金超30億。
幾乎在同一時間,有券商人士接受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透露,在9月13日至9月26日期間進行募集的長城遠見成長基金募集超16億,其基金經理為廖瀚博。
數據統計顯示,截至目前,今年年內新基金首發募集資金超15億的基金產品,不到20只,其中絕大部分產品集中在今年市況較好的1月份。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2022年9月13日至2022年9月26日,是A股在下半年調整的核心區域,期間上證指數下跌約7%。
在如此狀況下,兩只基金的募集期恰好位于調整的核心時間,卻又反差性地成為爆款。對此,有業內人士猜測,不排除險資等機構資金借道抄底。
持倉低估值滿足機構需求
持續調整期間所出現的爆款基金為何出現在林樂峰、廖瀚博的身上。或者,“聰明資金”為何想通過他們抄底?
必須指出的是,林樂峰和廖瀚博皆非行業內摸爬滾打十幾年的公募老將,兩位均相對年輕,其中林樂峰的基金經理管理經驗是6年,廖瀚博則是4年。
但是“反差”就在于,當許多年輕的基金經理偏好押注單一領域的高科技賽道時,林樂峰、廖瀚博不僅持倉多元化,對傳統的消費行業也關注較多,因而具有更為成熟和適度性的投資理念,這就非常切合機構資金的需求。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根據林樂峰之前管理的基金定期報告,他組合中的十大重倉股的占比不足25%,也意味著他的股票持倉避免了高集中度,因而具有防御性的特點。
“機構資金會比較喜歡這種風格策略,太集中了,機構會受不了基金凈值的上躥下跳。”華南地區的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評價稱。
不僅十大核心股票的持倉占比不足25%,林樂峰過往的持倉對象,也符合保險資金抄底的判斷。顯而易見的是,機構資金眼中所謂的抄底是“低估值板塊”,而非新能源和半導體等熱門股。
券商中國記者此前也報道過,自今年二季度開始,保險、社保、QFII等機構資金頻頻現身大消費行業,尤其是因未能粘上熱門概念被市場拋棄已久、超跌嚴重的大底部品種。
而林樂峰的持倉偏好就迎合了機構資金“未來抄什么”的判斷。根據林樂峰其他基金產品的定期報告,他的十大股票涵蓋家電、銀行、公用事業、白酒、啤酒、建材、汽車零部件等領域的低估值品種。
另一只爆款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廖瀚博也大致如此,他所管理的其他基金產品也足以說明他的持倉偏好,將能極大符合機構資金的抄底邏輯。
廖瀚博管理的一只基金半年報信息顯示,他的十大股票占比也較為分散,未超過40%,尤其是十大重倉股約一半品種與新能源、半導體無關,這些持倉股票包括白酒、床墊、醫藥等冷門品種。
顯而易見的是,在躍躍欲試的“聰明資金”、機構資金看來,此次抄底顯然劍有所指。
業內人士認為,機構資金下階段抄底核心并非在依然高高在上的新能源和半導體上,而主要是跌幅嚴重、市場關注度低的大消費,林樂峰、廖瀚博的持倉風格將能在兼顧熱門品種的同時,又滿足機構對低估值品種的投資邏輯。
新基金節后迎來建倉良機
針對節后市場的走勢,南方均衡成長基金經理林樂峰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今年市場的波動幅度較大,國際上的突發事件也只是短期情緒面的影響,沒有影響到中國長期的競爭力。只是這些風險因素在短時間內集中釋放,對市場情緒和信心產生了一定的沖擊。
“最近一段時間的市場下跌,就像2016年1月、2018年12月這兩輪市場底部時發生過的事情。當前A股的估值水平處于歷史較低水平,相較不斷走低的無風險收益率,股市的性價比更是不斷提升。”林樂峰告訴記者,現在應該在別人恐懼時貪婪起來,三季度市場階段性低迷,滬深300指數再次接近4月下旬的低點,這對于新基金南方均衡成長可能會是更加有利的建倉位置。
林樂峰強調,過去兩年全球遭受疫情沖擊,中國始終是經濟韌性最強的經濟體,中國穩定的制造業全產業鏈優勢得到進一步體現,出口占全球市場份額不斷提升。不僅僅是傳統制造,在很多新興的先進制造領域,中國更是走在了全球的領先地位。同時,中國在疫情恢復的過程中并沒有過度使用貨幣政策工具,因此當前也沒有面臨歐美經濟體的高通脹問題。中國經濟明年有望率先迎來新一輪向上周期。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