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1 11:24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此次“雙標”事件會給海天味業一個較大觸動,企業也許會做一些相應的調整和整改。比如,如何將不同國家不同標準的事實趨于合理,趨于科學,要在...
市值超3000億元的“醬油茅”海天味業,近期深陷添加劑雙標風波。盡管公司已三度回應試圖打消質疑,但投資者并不買賬。節后首個交易日,海天味業市值蒸發近360億。
10月10日,“醬油茅”海天味業開盤大跌。
昨晚,海天味業發布添加劑風波發生以來的第三份聲明。在公告中,海天味業表示,公司產品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檔次的產品,均銷售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
在外界看來,海天味業此次是針對消費者對其國內外銷售產品“雙標”一事作出直接回應。
剛剛過去的國慶節,海天味業經歷了一場輿論風波。9月底,一則以添加劑勾兌醬油的短視頻在多個平臺引發廣泛關注,雖然這則短視頻并未提及具體品牌,但在評論區,很多網友直接點名“海天”。此后,不少網友還指出,海天味業在國外售賣的醬油不含添加劑,而國內則含添加劑。
隨著輿論的持續發酵,9月30日、10月4日,海天味業已經兩度發布聲明。截至目前,針對網友質疑的諸多問題,該公司也已給出回復。不過,業內人士認為,此次的添加劑風波短時間內還是會影響消費者對該品牌的信心,進而影響公司的業績。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此次“雙標”事件會給海天味業一個較大觸動,企業也許會做一些相應的調整和整改。比如,如何將不同國家不同標準的事實趨于合理,趨于科學,要在一國一標和尊重國人之間找到合理的平衡點。
三發聲明回應質疑
對于海天味業的投資者來說,今年A股長達9天的假期似乎并不那么友好。
國慶長假前,有網紅博主發布了一則視頻。在視頻中,該網紅博主使用食用鹽、味精、呈味核苷酸二鈉、高濃酸醬油香精、焦糖色素等原料調制出了“絲毫沒有豆子和黃豆的醬油”。視頻中,該博主遮蓋了對比醬油的標識,全程也沒有提到過任何醬油品牌,但在評論區,很多網友點名了“海天”。
事情到此并未結束。另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國外售賣的海天醬油配料表中,除了大豆、食鹽、砂糖等原料外,尋不到食品添加劑的蹤影;而國內銷售的海天醬油,除了必要原料外,還含有多種添加劑。如此一來,海天味業又陷入了添加劑“雙標”的輿論漩渦。
9月30日、10月4日,海天味業陸續發布了兩份聲明。在前一份嚴正聲明中,海天味業稱公司所有產品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生產,所有產品所含的食品添加劑符合國家標準以及法規要求。海天味業還表示,自家也有“好吃不貴的0添加系列、有機醬油系列等創新產品”。
對于外界的添加劑“雙標”質疑,海天味業此后又稱,食品添加劑廣泛應用于世界各國的食品制造中,世界各國的正規食品企業都會依據法規標準和產品特性,合法合規使用食品添加劑,并且按規定標識清楚,因此簡單認為國外產品的食品添加劑少,或者認為有添加劑的產品不好,都是誤解。
不過,對于海天味業的兩度回應,網友似乎并不買賬。在第二份聲明出來后,有網友評論稱“讀下來就看到你的傲慢”、“我一點添加劑都不想吃”、“老字號講究的是良心,沒看到良心”……
或是看到了消費者的態度,10月9日晚間,海天味業以公告的形式發布了第三份聲明。在指出于國內外市場均銷售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的同時,其還表示,國內作為公司最大的消費市場,為了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在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的同時,國內的產品線種類更為豐富。
截至今日收盤,海天味業報75.08元,股價下滑了9.35%,市值一日蒸發近360億元。而與此同時,同業對手千禾味業則一字漲停。
朱丹蓬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海天味業今日股價大跌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從整個宏觀面來說,海天的股價已經有點虛高了;第二點,資本市場對于海天之前的幾份聲明是不買賬的。”在他看來,此次添加劑事件持續發酵之后,對于海天味業的整體運營會帶來比較大的影響,因此資本端短期對于海天的熱度會減退。
未來經營或受影響
天眼查App顯示,海天味業關聯公司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4月,法定代表人為龐康,注冊資本約46億元,由廣東海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和龐康等自然人共同持股。該公司對外投資33家企業,均為存續、開業狀態,包括海天醋業集團有限公司、海天釀造食品有限公司、海天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領域涉及食品、供應鏈、貿易、科技、投資等。知識產權信息顯示,該公司有700余條專利申請,申請內容涉及復合調味料、醬油制造、醬菜制作等,其中400余條為有效狀態。
2014年2月,海天味業登陸上交所主板上市。翻看其過往發布的業績報告,在上市后的7年間,其營業收入始終保持了雙位數增長。凈利潤端,除了2016年外,增速也始終維持在20%左右。
2021年年初,海天味業股價也在達到歷史最高點近150元,市值一度突破7000億元,被譽為“醬油茅”。
不過,也是在2021年,海天味業的成績單卻并不理想。公司業績報告顯示,2021年,海天味業實現營收250.04億元,同比增長9.71%;歸母凈利潤為66.71億元,同比增長4.18%。這是其自上市以來,營收增幅首次下滑至個位數,凈利潤增速也創造了上市后的新低。
不久前,海天味業發布了2022年半年度業績報告,整體來看,其業績依舊疲軟。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天味業實現營收135.32億元,同比增長9.73%;歸母凈利潤33.93億元,僅同比增長1.21%。
“報告期內,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國內疫情多點爆發,餐飲、旅游等行業遭受沖擊,居民消費需求疲軟,給調味品市場帶來很大挑戰,公司的產品訂單出貨量放緩,短期承壓顯著。成本端,原本已經高企的成本今年繼續超預期上漲,產品盈利能力被壓縮,公司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在業績報告中,海天味業這樣指出。
那么,此次的輿論風波會對海天味業的業績帶來進一步影響嗎?記者注意到,這也是不少投資者在交流平臺上關心的問題。
“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到了一定臨界點,會引發產品結構發生改變,海天沒有嗅到這種味道,作為市場的龍頭,未來可能受到的沖擊會很大。海天是做B端市場,B端講究控成本。C端市場以海天草菇出位,它在行業的核心技術一直都不是太強。”對此,零售行業資深專家王國平這樣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
記者注意到,當前,有觀點指出海天味業此次的事件將推動中國醬油行業提前進入0添加劑時代。
王國平表示,國內0添加的產品很多都是出口,過去消費市場并不關注這塊,因為消費端沒有足夠的啟蒙。現在,有企業開始把市場重新對焦國內,雖然低價是大部分消費者的訴求,但當人們生活慢慢富裕起來,就會更加注重品質。“經歷此次事件的海天味業或會失去中高端客群,毛利會下降。一小瓶零添加的醬油可以賣幾十塊,等于好多瓶海天添加劑醬油,消費逐漸分層,海天會逐步失去市場。”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