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1 11:17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業內人士看來,股價漲跌幅不能直觀衡量做市制度帶來的影響,相比之下,換手率、成交額、成交量更具有參考價值。
10月31日,首批科創板做市商正式開展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首批被科創板做市商納入標的池的股票有42只,其中近八成標的當天收出紅盤。同時,首批做市標的在成交量、換手率等指標上明顯改善,做市制度運行效果初步顯現。
昨日,市場期待已久的科創板做市制度終于落地,42只首批做市標的多數“漲”聲響起。截至收盤,有33只做市標的股上漲,其中睿創微納(46.550, -1.00, -2.10%)上漲10.94%,賽微微電(48.230, -1.11, -2.25%)上漲10.33%,開普云(36.700, -1.38, -3.62%)、中無人機(51.670, -0.68, -1.30%)等漲超6%。在首批被科創板做市商納入標的池的股票中,有22只為科創50指數成分股,權重占比達67%。科創50指數昨日因此逆勢收漲1.67%。
在業內人士看來,股價漲跌幅不能直觀衡量做市制度帶來的影響,相比之下,換手率、成交額、成交量更具有參考價值。
由于存在較高的投資者門檻和準入制度,科創板市場的流動性要弱于其他市場板塊。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滬市主板日均換手率為1.8%,創業板為2.6%,科創板為0.9%。做市制度落地后,做市商作為市場重要參與者,會積極提供流動性,進一步活躍交易。Choice數據顯示,首批42只做市標的股昨日的平均換手率高達4.05%。
這批股票的成交量和成交額也顯著提高。今年以來截至10月30日,首批42只做市標的股的平均日均成交量為5.3萬手,平均日均成交額為2.51億元。10月31日,這42只做市標的股的平均成交量為7.81萬手,平均成交額為3.86億元,提升幅度均超40%。
東吳證券(6.620, 0.07, 1.07%)做市團隊表示,科創板做市商的義務是通過縮小買賣價差,降低市場參與者的交易成本,提升做市股票流動性和股價合理性。從首日的總體做市交易運行表現來看,科創板的市場表現優于其他板塊。
做市商制度之于科創板的重大意義不僅在于活躍市場,更在于完善支持“硬科技”制度安排,推動科創板做優做強。財通證券(7.240, 0.09, 1.26%)相關負責人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科創板開板3年多以來,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大量中小科創型公司實現上市,但市場交易活躍度分化嚴重,價值發現、資源配置、持續增長的良性循環依然有待挖掘。科創板做市商業務制度引入后,做市商既進一步活躍交易,又作為具備專業能力的價值發現者,將積極糾偏非理性交易并向合理價值引導,通過做活、做優、做大科創板,促進科創板健康持續發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