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0 14:40 | 來源:科創板日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華虹半導體主營晶圓代工業務,專注于特色工藝平臺的研發和升級,主要提供功率器件、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模擬與電源管理、邏輯與射頻、獨立式非易失性存儲器等工藝的晶圓...
近日,國內特色工藝晶圓代工廠商華虹半導體有限公司(下稱“華虹半導體”)科創板IPO獲得上交所受理,擬募資180億元,近70%募投資金用于12英寸生產線擴產。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12英寸產線的建設和釋放成為主要業績驅動力,營收占比提升至44%。且子公司在2022年6月末獲得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的戰略投資,未來將繼續加碼12英寸產線。
但隨著半導體行業景氣度下行及消費需求減弱,公司業績增速已放緩,且部分工藝平臺營收亦有所分化。而粵芯半導體、中芯集成等同行廠商陸續宣布融資擴產,手握百億現金的華虹半導體此時加入“戰局”,未來產能是否過剩及高折舊成為市場擔憂的問題。
晶圓價格2022Q1大幅上漲
華虹半導體主營晶圓代工業務,專注于特色工藝平臺的研發和升級,主要提供功率器件、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儲器、模擬與電源管理、邏輯與射頻、獨立式非易失性存儲器等工藝的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
公司目前共有三座8英寸晶圓廠和一座12英寸晶圓廠,制程節點覆蓋1微米至55納米各節點。其中,華虹半導體12英寸生產線2019年開始建成投片,成為近年來業績的重要驅動力。截至2022年3月末,公司12英寸產品營收占比已從2020年末的6.57%提升至44.06%。
從下游終端應用分布來看,消費電子領域一直是華虹半導體的主陣地。截至2022年3月末,消費電子、工業級汽車、通訊產品、計算機等領域的營收占比分別為66.44%、17.86%、12.25%、3.46%。
對于今年以來消費市場需求疲軟的影響問題,華虹半導體高管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消費市場需求的下降幅度還在可控范圍之內,公司產品及業務結構多元化,目前依然可以維持100%的產能利用率。”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受益于12英寸產能釋放及市場需求旺盛,華虹半導體2021年來業績增長迅速。但是,隨著半導體行業景氣度下行及消費需求減弱,公司業績增速已放緩,且部分工藝平臺營收亦有所分化。
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華虹半導體實現營收42.3億元,同比增長75.07%,環比微漲2.92%。凈利潤5.63億元,同比增長90.4%,環比下降18.47%,為近五個季度首次下降;分業務看,嵌入式非易失存儲器和獨立非易失存儲器均保持環比20%左右增長,功率分立器件環比微漲4%,而模擬與電源管理芯片環比下降6%、邏輯與射頻下降19%。
不過,在供需緊張狀況大幅緩解的情況下,華虹半導體晶圓代工價格仍然保持上漲趨勢,而公司毛利率卻落后中芯國際、華潤微等國內同行廠商。數據顯示,公司2022年一季度晶圓平均銷售單價為3457.29元/片,較2021年的均價上漲14.2%。而在供需狀況頗為緊張、同行廠商多次漲價的2021年,公司年度均價僅較2020年上漲3.7%。
激勵機制仍是短板
華虹半導體于2014年10月15日率先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時隔8年后以紅籌企業的身份宣布擬科創板IPO。公司此次IPO擬募資180億元,分別用于華虹制造(無錫)項目、8英寸廠優化升級項目、特色工藝技術創新研發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其中,公司華虹制造(無錫)項目主要是擴建12英寸生產線,預計投產后產能為8.3萬片。截至2022年3月末,公司合計產能32.4萬片/月(按照約當8 英寸統計),近三年的產能擴充主要為12英寸生產線。
華虹半導體相關高管曾對外表示,公司下半年的訂單已被預訂滿了,但產能還是非常緊張,產能利用率保持滿載。無錫12英寸廠部分設備已置備,預計12寸產能明年將擴到9.5萬片/月。
值得關注的是,在本次募投項目規劃前夕,華虹半導體不僅手握百億貨幣資金,而且6月末曾獲得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的戰略投資,華虹12英寸廠注冊資金將增加約7.6億美元至約25.37億美元。
此外,自2021年以來粵芯半導體、積塔半導體等晶圓代工廠同行先后宣布融資擴產,未來產能供應過剩及高折舊亦成為市場擔憂的重點問題。截至發稿日,晶合集成已完成科創板IPO注冊,擬募資95億元;中芯集成已完成科創板IPO首輪問詢回復,擬募資125億元。
一位半導體行業資深投資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雖然180億并不是一個小數目,但公司若能成功在A股IPO上市,其在特色工藝技術領域的大手筆投入后,會力助其加速發展,同時優化原有的8英寸老廠和新建無錫12英寸晶圓廠的產能,能夠擴大功率半導體領域的占有率。”
截至招股書披露日,華虹國際、聯和國際、鑫芯香港以及其他港股股東分別持股26.71%、14.52%、13.73%、45.03%。華虹國際為公司控股股東,華虹集團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最終控制人為上海市國資委。
作為國企,盡管公司發展歷程上受到了多方支持,但激勵機制仍然是塊短板。《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公司目前尚未有相關員工持股平臺,港股上市至今僅發布了兩期股權激勵計劃。截至2022年3月末,高管團隊中僅王鼎、孔蔚然、倪立華三位副總裁有持股,但均不足0.003%。
《科創板日報》記者就相關問題與華虹半導體方面取得聯系,但截至發稿日,尚未收到采訪回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