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9 19:00 | 來源:派財經 | 作者:雪巖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出品/公司研究室文/雪巖這兩天,滬市主板上市公司北京國聯視訊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國聯股份,603613.SH )卷入了業績質疑漩渦。有媒體...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出品/公司研究室
文/雪巖
這兩天,滬市主板上市公司北京國聯視訊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國聯股份,603613.SH )卷入了業績質疑漩渦。有媒體公開質疑其近年營收增速驚人,人均創收超過京東(JD)這樣的業內巨頭,且涉嫌與多家供應商做融資性貿易。消息傳出,上交所緊急發出問詢函,這只在A股名氣不大但漲幅驚人的股票,出現高臺跳水走勢,連續兩個交易日跌停。
11月29日,A股受房地產公司融資利好放量大漲,國聯股份股價依然表現萎靡,這讓持有者不免心情焦慮,而重倉這只股票的廣發基金頂流經理劉格菘,也成為市場熱議的對象。
01、業績遠超同類:上市3年半,營收增10倍股價漲25倍
在滬深兩市,國聯股份不算出名,但就是這只很多人沒聽說過的上市公司,上市不到3年半,媒體質疑消息傳開前一交易日,股價竟然較IPO發行價15.13元/股,上漲25倍。與此同時,2022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前9月營收462.9億元,也較上市當年也就是2019年同期的41.45億增加了10倍。
其中,以多多平臺為主的網上商品交易業務在公司營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該業務占總營收的比例自2016年以來不斷上升。據公司年報數據顯示,2016-2021年,這個比例分別為85.87%、92.4%、95.59%、98%、99.4%、99.7%,營收金額也從2016年的7.8億元突飛猛進至2021年的371億元。
與此同時,國聯股份的歸母凈利潤也大幅增長,相對于同期阿里、焦點科技、生意寶等在內的競爭對手普遍盈利能力表現不佳,國聯股份的異軍突起非常顯眼。
姑且不論媒體質疑的動機如何,國聯股份上市以來的營收增速與股價漲幅確實驚人。2019年7月至今,姑且不論上證綜合指數,僅以國聯股份所在的中證500指數做基準,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22年11月29日收盤,這期間中證500指數漲幅25.48%。同期,已經從高位連續2個跌停的國聯股份,依然大漲1624.39%。
事出反常必有妖。
作為一家公眾公司,媒體有權利提出自己的合理質疑。目前,對于媒體質疑,國聯股份稱:媒體所質疑的融資性貿易、人均創收異常、募資使用等事項均不符合事實,實控人及董監高擬增持5020萬元至1億元公司股份。
不過,對于暴跌后股價依然處在100元以上的國聯股份來說,1億元現價全倉買入也不過100萬股,對于流通盤高達4.987億股的這只股票來說,高管的這點增持可謂杯水車薪。
02、上交所問詢函直指媒體質疑,投資者交流會關乎公司命運
11月22日,京滬深三大交易所上市公司存量已突破5000家。逼近年底,這些監管者愈發忙碌。但面對媒體對國聯股份業績涉嫌造假的公開質疑,上交所還是星夜發出問詢函。
在問詢函中,上交所要求國聯股份核實并披露公司與億兆華盛、東岳飛達歷年交易情況,包括但不限于交易時間、交易內容、貨物交付、結算方式、交易金額、交易款項支付、期末往來款余額等,自查公司與其是否存在融資性貿易情形,以及公司其他業務是否存在融資性貿易情形;結合公司與億兆華盛交易及收入確認情況,說明2020年公司披露交易金額與億利潔能披露金額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近兩年一期公司與前十大客戶及供應商交易情況,包括但不限于交易對方名稱、是否為關聯方、交易金額、結算模式、期末往來款余額情況等,以及是否存在供應商、客戶為同一方或者關聯方的情形,是否存在融資性貿易。
問詢函還要求,國聯股份核實并披露截至2022年三季報,公司及旗下子公司的員工人數、人均創收情況,與同行業其他公司的對比情況,公司員工人數增長與營業收入增長的匹配性及商業合理性。
對于上交所的問詢,國聯股份尚未做出正式回復。公司研究室咨詢了供應鏈金融業內專業人士,他認為,單純從財務報表看,國聯股份與億兆華盛、東岳飛達之間的交易,不太像融資性貿易。不過,他也強調,目前信息太少,僅從這些信息也很難得出這家公司就一定沒有做這種業務。
11月29日收盤后,國聯股份公告,公司將于11月30日下午16:00,召開投資者交流會。這將是關系這家上市公司未來命運的一次交流,公司勢必將正面回答媒體及投資者的種種疑問,屆時能否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說明解釋,讓市場對其未來重新充滿信心,公司研究室與廣大投資者一道拭目以待。
03、股價暴漲12倍后廣發科技先鋒介入,劉格菘旗下5只基金高位重倉惹爭議
國聯股份業績是否造假姑且不說,其股價暴漲套路倒是司空見慣,就是不斷除權填權,看上去每股價格不高,但復權后股價卻高的嚇人,以此來推高公司總市值。這是A股多年來最常見的一種市值維護模式。
上市3年半,國聯股份已經連續3年送轉股,每年都是10轉4.5股。2020年12月還增發過3299萬股,目前公司總股本已擴張至4.987億股,總市值超過500億。
最新財報顯示,廣發基金頂流劉格菘旗下5只基金重倉國聯股份,其中,廣發科技先鋒介入最早,2021年1季度這只股票開始進入持倉前十名。當時,國聯股份復權價在180元/股以上,較IPO發行價已上漲12倍。目前,國聯股份持股市值已占這只基金凈值的9.64%,位居持倉第二名。
此后,劉格菘旗下其他幾只基金也陸續買入。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劉格菘目前管理的廣發科技先鋒、廣發小盤成長混合(LOF)、廣發雙擎升級混合、廣發創新升級、廣發多元新興股票基金,均持有國聯股份,合計持倉高達403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高達8.09%。
相比于近年的基金抱團,劉格菘目前管理著廣發基金下面的6只基金,竟然有5只重倉國聯股份,說是情有獨鐘一點也不為過。其中,廣發小盤成長混合(LOF)、廣發創新升級這兩只產品中,國聯股份倉位均排在第一名。特別是廣發創新升級,國聯股份持股市值占基金凈值比例高達10.7%。
作為一位頂流,劉格菘如此看重國聯股份,持倉比例這么高,上漲時固然皆大歡喜,下跌時市值損失自然也遠超他人。這種明星基金經理重倉某一賽道乃至某一只股票的現象,這兩年已屢見不鮮,這也讓不少投資者困惑:如此青睞一家上市公司,究竟是基金經理真正看準了這家上市公司的成長前景,還是抱團取暖更方便維持旗下產品凈值?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