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0 10:37 | 來源:華夏時報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今年以來,監管罰單數量激增,各地證監局接連出手,促進券商履行“看門人”職責,強化合規風控管理,其中,投行業務成違規“重災區”。......
????????2022年臨近尾聲,券商一年來經歷“監管風暴”,年內至少有60家券商接到130張罰單,投行業務淪為重災區,“奇葩”故事層出不窮,保薦項目上市后業績“大變臉”、擅自大幅刪改IPO申報文件等問題均被處罰。
????????海通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等頭部券商也紛紛被“點名”,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監管部門加強對“看門人”中介機構的處罰力度,主要是為了把好入口關,從源頭提高A股上市公司質量。
????????券商投行業務密集遭罰
????????今年以來,監管罰單數量激增,各地證監局接連出手,促進券商履行“看門人”職責,強化合規風控管理,其中,投行業務成違規“重災區”。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25日,年內至少有60家券商收到130張罰單,其中,投行業務罰單占比接近一半,涉及38家券商,包括海通證券、招商證券、國泰君安、中信建投等頭部券商,此外,還有華金證券、國海證券、聯儲證券、安信證券、國融證券、華龍證券、華英證券、江海證券、興業證券、中天國富等中小型券商。
????????從處罰原因來看,投行業務罰單主要集中在內控和廉潔從業,保薦項目上市后業績“大變臉”、擅自大幅刪改IPO申報文件、合規人員數量不夠、質控負責人同時兼任保代未落實回避要求等問題皆被罰。
????????具體而言,中信建投保薦的紫晶存儲、東興證券保薦的澤達易盛,兩單IPO保薦項目均被查出財務造假,且淪為注冊制下欺詐發行“并列第一股”。
????????其中,紫晶存儲IPO報告期三年虛增七成凈利潤,上市之后更是變本加厲,2019年至2020年,共虛增營收6.11億元,虛增利潤3.15億元;澤達易盛造假的瘋狂程度也毫不遜色,不僅“帶病”闖關IPO,更是連續6年財務造假,虛增營收超36億元。
????????無論是IPO申報期間,還是上市后的持續督導期,作為保薦人及持續督導券商,中信建投和東興證券2家券商竟無察覺。Wind數據顯示,紫晶存儲和澤達易盛均于2020年登陸科創板,兩家上市公司的承銷保薦費用分別為1.19億元和0.43億元,兩單IPO項目券商共賺近1.6億元的承銷保薦費。
????????多家券商被暫停保薦資格
????????作為資本市場“看門人”,2022年券商投行業務可謂風生水起,中證協公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經營數據顯示,140家券商合計實現證券承銷與保薦業務凈收入446.03億元,同比增長7.22%,是為數不多保持正增長的主要業務。
????????而處于輿論風口的中信建投和東興證券的投行業務,今年前三季度分別實現營收45.66億元、8.64億元,分別占比總營收的20%和30%。
????????不過,拿著巨額保薦費用,卻沒有盡到“看門人”的職責。目前,紫晶存儲和澤達易盛均因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違規收到監管罰單,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家公司上市均未滿3年,未來還可能被強制退市。作為保薦機構的中信建投、東興證券也面臨追責。
????????實際上,今年已有多家券商被暫停保薦資格,投行業績遭遇“滅頂之災”。從年內投行業務罰單來看,多數為采取責令改正、監管談話或出具警示函等行政監管措施,但也有更加嚴厲的“禁業”處罰,即暫停券商投行業務,時間普遍在3或6個月,例如平安證券、華金證券年內均被暫停保薦機構資格3個月。
????????上海市光明律師事務所付永生律師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證券中介機構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負有核查、判斷等重要義務。根據《證券法》第85條、第163條的規定,如果上市公司信披違規、發行上市等材料有重大問題,證券公司和直接責任人員要承擔連帶責任,除非能夠自己證明沒有過錯。
????????監管督促券商守好“看門人”底線
????????監管部門密集出手,釋放什么信號?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監管加強對“看門人”的處罰力度,一方面是為凈化證券市場,把好入口關,從源頭提高A股上市公司質量;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護投資者。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監管機構懲罰力度更加嚴格,對于上市公司以及保薦機構會有一定警示作用,證券公司會更加關注合規風控管理,同時,監管趨嚴對于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也是一種保護,對于建設公平、透明、健康的資本市場也是一種促進作用。監管機構和保薦機構以及上市公司之間的博弈,也能夠不斷提升監管機構的監管水平以及保薦機構與上市公司的合規水平。
????????付永生律師認為,近期的“監管風暴”將明顯增強處罰措施對證券公司的警戒作用,有效減少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有助于營造公平公正的資本市場環境,增強投資者對我國證券市場長期向好的信心。
????????與此同時,A股迎來退市大潮,今年是“史上最嚴退市新規”落地第二年,也是近五年來清退數量最多的一年。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5日,今年已有46家公司被實施摘牌退市,其中42家被強制退市,創下歷史新高。從過往數據來看,2019至2021年退市數量分別為10家、16家、23家,今年退市數量相比去年翻了一倍。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2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恪守“看門人”責任是國際上對保薦中介機構的基本要求,把真實的公司選出來是底線,把優秀的公司選出來是水平。但有的機構變化不大,還是過于關注“可批性”,對“可投性”重視不夠,甚至還有的“帶病闖關”。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