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3 09:52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基金規模的快速增加會對中小盤風格為主的基金經理帶來更高挑戰。整體而言,績優基金限購更多是出于保業績的需要,而在單位凈值較高時限購也能夠避免追高資金的受損。中國證...
近日,在A股市場有所回升的行情下,多只績優基金“閉門謝客”。2022年度冠軍基金萬家精選宣布自2月2日起暫停100萬元及以上的單日申購,招商競爭力混合一個月內連發三次限購公告,限購金額從10萬元降低至1萬元。
業內人士認為,基金規模的快速增加會對中小盤風格為主的基金經理帶來更高挑戰。整體而言,績優基金限購更多是出于保業績的需要,而在單位凈值較高時限購也能夠避免追高資金的受損。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采訪調研中發現,基金公司與投資者對“大規模”基金的態度正在逐漸回歸理性。
多只績優基金啟動限購
2月2日,2022年度冠軍基金經理黃海管理的萬家精選暫停大額申購,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申購上限為100萬元(不含)。招商競爭力混合宣布自2月1日起“拒絕”超過1萬元的大額申購,這已是該基金近一個月以來連續第三次限購,限購金額不斷降低。
天天基金網顯示,截至2月1日收盤,連發三次“限購令”的招商競爭力混合近三個月以來的漲幅超過30%,位居同類基金的前0.5%。繼2022年11月30日恢復大額申購以來,該基金單位凈值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基金規模“水漲船高”。2022年四季報顯示,該基金規模已達到61.75億元,較三季度末增加一倍。
此外,長城雙動力混合、安信民穩增長混合、融通健康產業靈活配置混合、長信穩健成長混合、國聯安小盤精選等多只業績表現較為亮眼的基金也紛紛在近日宣布暫停大額申購,在近期的回升行情下,選擇暫且“閉門謝客”。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多方渠道處了解到,部分績優基金近期有大量新增資金涌入,甚至有的基金規模已突破百億元。業內人士認為,績優基金“閉門謝客”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保業績。因為大量新資金涌入,容易攤薄原持有人的基金收益,且當行情處在高位時,往往不是特別合適的建倉時機,容易降低投資性價比。當凈值上漲到一定階段后,可能有更大的回調風險,限購可以避免追高資金受損。
限購基金多重倉中小盤股
2022年四季報顯示,近期限制大額申購的績優基金中,多只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以中小市值公司為主。以萬家精選、招商競爭力混合為例,數據顯示,截至2月2日收盤,這兩只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中,超過半數個股的總市值在1000億元以下。同樣于近期宣布限購的長城雙動力混合、融通健康產業靈活配置混合、國聯安小盤精選等更是典型的中小盤基金,其中多只重倉股市值甚至不足100億元。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在基金規模快速擴張的過程中,中小盤風格為主的基金經理或更容易被影響。華南某公募基金經理表示,對于中小盤基金而言,規模擴大會導致基金對單個個股的購買比例降低,這在起初可以通過多購買幾只股票來解決,但規模過大之后可能會對基金運作產生較大影響。
此外,基金規模的擴大也會對中小盤風格基金經理的投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業內人士說,規模越大往往需要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股票研究能力跟得上,股票池覆蓋標的足夠多。只有這樣,基金經理才能夠更充分地利用好新增資金,在優質個股篩選和投資上有的放矢。
規模執念漸趨淡化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采訪調研中發現,與以往利用績優基金沖規模有所不同,如今基金公司對規模的態度似乎正逐漸回歸至更為冷靜的狀態。
華南某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從近年部分大規模基金表現來看,當基金規模過大時,確實會對基金調倉操作造成一定掣肘,尤其當規模超過基金經理能力范圍時,可能帶來難以預料的凈值大幅波動,給基金公司帶來負面影響。這種情況下,基金公司寧愿放棄一些規模收入,也要控制過多資金涌入可能產生的風險。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似乎也不再一味追捧大規模基金。以招商競爭力混合為例,2月1日的最新限購公告發布前,就有不少投資者在該基金的貼吧上主動呼吁限購,并對基金規模迅速增大表示擔憂。
長江證券表示,限購有利于化解基金“船大難掉頭”問題,避免基金經理因流動性放棄一些投資機會,影響基金收益,也有利于改變過往投資者隨意進出的高頻交易心理,讓基金持有人更珍惜已有的持倉份額。
也有業內人士透露,需要警惕限購被部分基金公司用來作為一種“饑餓營銷”的手段。
信達澳亞基金經理李淑彥認為,規模增加確實會對業績造成壓力,但規模其實并無絕對的合適標準,它還和基金經理投資方法論有關。如果更關注公司基本面和長期發展潛力,規模半徑可以拓得更寬;但如果關注的是短期行業的景氣度,就更適合靈活的小規模基金。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