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9 09:14 | 來源:羊城晚報 | 作者:何勇海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不過,隨著“評分決定好壞”成流行趨勢,一些商家通過有償探店“種草”、刷單炒信、虛假評分等方式刷好評、攢人氣,反而導致消費者“入坑”。......
????????近來,“年輕人報復性擠爆3.5分餐廳”“評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等話題屢屢登上社交平臺熱搜。據了解,除了少數消費者抱著“我倒要看看有多難吃”的心態“擠爆3.5分餐廳”,低評分餐廳“逆襲”,更多是由于消費者頻頻在高分店踩雷,而低分店提供的菜品反而超出預期。(1月8日《工人日報》)
????????在互聯網時代,搜攻略、看評分成為消費新習慣,網友的真實評價、評分、曬圖等,在某種意義上相當于一份“消費指南”,讓我們在毫無想法時挖掘出新事物、獲得好建議,甚至可幫助我們“避坑”。不過,隨著“評分決定好壞”成流行趨勢,一些商家通過有償探店“種草”、刷單炒信、虛假評分等方式刷好評、攢人氣,反而導致消費者“入坑”。
????????而在一些低分店中,不排除也有好店存在。前不久有媒體報道了杭州幾家低分店的紅火生意經,它們“認真做菜,打磨口碑,不走捷徑”,評分不高的很大原因是,或主打固定客戶群,銷售渠道穩定,或主打線下口碑,口口相傳已能滿足經營需要,不會特別在意網上的評價所帶來的增益。有些低分店甚至拒絕推廣軟件找上門來的合作,不想被軟件“綁架”,認為商業運作太耗費精力,還不如好好打磨菜品和口碑。這無疑是一種難得的“人間清醒”。
????????低分店“逆襲”是對網絡評分失真的警醒。正如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所說,注水的評分會讓分數失去參考意義,不是餐飲企業維持長久發展的正道。由食材、口味、服務等要素構成的品質、形成的口碑,才是企業需要用心去經營的。哪怕營銷再好、評分再高,只要品質不佳,消費者會用腳投票,選擇離開。
????????消費者“舍高就低”的反向消費也表明,網絡平臺信用環境有待凈化、評價體系有待完善提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銷售狀況、用戶評價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電子商務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因此,針對網絡評分亂象,監管部門應進一步發力,整頓凈化市場,在開展打擊刷單炒信、虛假宣傳等行動中,必須在商家中抓些典型案例來敲打敲打。網絡平臺應探索更多維度、更合理的評價和展示機制,避免“劣幣驅逐良幣”,讓有品質的“寶藏店鋪”得到應有的分數,更好地服務消費者。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