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1 10:09 | 來源:財聯社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千萬級罰單罕見出現“違反外包機構管理規定”
財聯社3月8日訊(記者 郭子碩)支付機構年內最大罰單出現了。
3月8日晚間,人民銀行福建省分行披露一則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樂刷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下稱“福建樂刷”)因四項違法行為被罰,違規事由包括違反商戶管理規定;違反交易信息管理規定;違反外包機構管理規定;違反資金結算管理規定。對此,人民銀行決定對福建樂刷進行警告,并沒收其違法所得1308.26萬元,并處罰款1446.12萬元。福建樂刷合計被罰沒2754.38萬元。這也是年內支付行業最大一筆罰單。
與此同時,時任樂刷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副總經理的張某,因對福建樂刷“違反商戶管理規定、違反交易信息管理規定”兩項違法行為負有責任,被央行警告,并處罰款25萬元。
“雙罰制已成為行業罰單常態。違法所得和被罰金額均超過千萬,也意味著性質比較嚴重。”博通咨詢金融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告訴財聯社記者。從違規事由來看,支付機構違法商戶管理和結算管理,一直是監管關注的焦點。對應地,這類罰單也相對較多。
“值得關注的是,‘違反外包機構管理規定’在過往罰單中比較少。”王蓬博分析,去年年初至今,監管加大對外包服務商的管理力度。這也是年內首張支付機構罰單中出現“違反外包機構管理規定”,具備一定的警示性。支付機構應當依照合規要求對業務自查,提升合規經營意識的。”
千萬級罰單罕見出現“違反外包機構管理規定”
“外包機構管理規定”被列入監管罰單,這并不意外。過去四年,收單外包相關規定持續落地,收單市場規范性也持續提升。
2020年8月份,支付清算協會發布《收單外包服務機構備案管理辦法》,打響收單外包服務機構備案制第一槍。2022年5月,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的《收單外包服務機構自律規范》正式實施。上一年11月,支付清算協會發布2022年度收單外包服務機構評級等級。截至去年年末,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取消備案的收單外包機構已超260家。
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曾總結2023年主要金融違法行為,與支付行業相關的高頻違法事由包括“部分法律規范落實不到位,在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跨境賭博等領域,部分機構存在交易管理、風險控制和終端管理‘寬松軟’的情況”,以及“反洗錢高風險客戶盡職調查措施不全面,存在信息收集不全面、風險分析不全面等問題,不能全面揭示客戶風險。”
整體上看,第三方支付行業監管趨嚴態勢不變,且“雙罰”是行業罰單標配。據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近日通報的2023年度金融違法行為處罰情況,上一年非銀行支付機構為該年度行政處罰重點對象,涉及9家非銀行支付機構,占被處罰機構的69%。而違反支付結算管理規定被處以罰款的金額最多,罰沒款金額占比達到82.8%。不僅如此,85%的案件同時對機構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罰,直接責任人被處以罰款的單筆最大金額為20萬元。
年內至少12家支付機構被罰
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8日,年內至少已有12家支付機構被罰。綜合來看,被罰原因包括違反賬戶管理規定、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等。
1月,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發布行政處罰公示信息,銀聯商務、錢袋寶等4家持牌支付機構等因存違法違規行為領央行罰單,單家機構被罰1萬元到10萬元不等。上述4家機構被罰的原因均為“違反賬戶管理規定”。
回顧2月,銀盈通支付有限公司(下稱“銀盈通支付”)、金運通網絡支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運通支付”)、山東省電子商務綜合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山東電商”)被人民銀行開罰單,上述機構的違法事由包括存在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等違法行為,違反特約商戶管理規定、違反清算管理規定兩項違法行為等。
據人民銀行四川省分行也于近日披露,現代金融控股 ( 成都 ) 有限公司因未按規定公開披露支付業務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未按規定備案支付業務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被罰款 9 萬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