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2 09:46 | 來源:市場資訊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統一兩大主營業務呈現一高一低的發展趨勢,食品板塊出現下滑、飲料業務增長明顯。
長江商報記者 江楚雅
隨著消費回暖,統一企業中國(00220.HK,以下簡稱“統一”)迎來一份“雙升”的成績單。
根據統一近日發布的公告,2023年其營收為285.9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18%;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為16.67億元,同比增長36.40%。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統一兩大主營業務呈現一高一低的發展趨勢,食品板塊出現下滑、飲料業務增長明顯。
去年初,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為統一定下五年內營收翻倍、每年須保持8%—12%成長、達到500億元規模的目標。
按照規劃,2023年統一的營收需突破300億元,2027年營收將突破500億元。
事實上,統一的營收增長率正在逐年放緩,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增長率4.53%較上年同期的7.17%已顯出增速放緩之勢,更不及2021年同期的10.07%。
為早日達成“500億”目標,統一急需培育新的大單品,并打入預制菜賽道尋找新增長點。
營收增長承壓
正在向“五年內營收達到500億元”目標發起沖刺的統一,面臨增長乏力的困局。
2023年,統一實現近4成的凈利潤增長,卻和主業發展關系不大。
財報顯示,2023年,統一全年收益約285.91億元,同比增長1.18%;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年度溢利為16.67億元,同比增長36.40%。
這一經營溢利包含了去年上半年,公司出售合肥分廠部分土地帶來的一次性收益3.418億元。據中金公司(34.450,0.26,0.76%)研報稱,如果剔除上述土地處置收益后,公司實際核心凈利潤同比增長約為1%。
2023年年初,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為統一定下目標:“希望每年營收成長目標為8%—12%,未來營收能達到500億元,預估五年內達標。”
不過,從以往業績來看,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很大空間。近十年,統一的營收一直在200億元左右徘徊,至今仍未超過300億元。
財報數據顯示,2012年—2022年,統一營收分別為214億元、233.29億元、224.88億元、221.2億元、209.86億元、212.96億元、217.72億元、220.2億元、227.61億元、252.31億元、282.57億元。
此外,自2020年起,其歸母凈利潤與毛利率均已連續三年下跌。2022年,統一出現增收不增利的局面,營收為282.57億元,凈利潤同比下滑18.6%至12.22億元,毛利率近十年來首次跌破30%。
由于部分原物料價格回落和產品結構優化,2023年全年統一的毛利得以微增,公司毛利額由上年同期的81.88億元增加至87.12億元,上升6.4%;毛利率回升至30.5%。
兩大主業“冰火兩重天”
公開資料顯示,統一成立于1967年,為一家主要從事制造及銷售飲料及方便面的香港投資控股公司。
目前公司兩大核心業務飲料和食品,呈現一高一低的發展趨勢,食品板塊出現下滑、飲料業務增長明顯。
2023年,統一的飲料業務營收錄得177.76億元,較上年增長8.4%;方便面未能保持增長勢頭,食品業務營收錄得98.47億元,同比下降10.6%。
事實上,這一現象在去年上半年就已經顯現,上半年其食品業務營收49.021億元,同比下滑8.7%,占集團總收益33.6%;飲料業務營收92.581億元,同比上升12.3%,占集團總收益63.5%。
對此,業內認為,隨著餐飲等各消費場景復蘇,飲品板塊表現亮眼呈雙位數增長,食品方面,因疫情消退后的居家場景及囤貨需求的階段性下降,銷售稍有下滑。
食品業務下滑,對統一而言,當務之急是要培育新的大單品。
此前,老壇酸菜面一直是統一的超級大單品,但“土坑酸菜”讓統一陷入嚴重的信任危機。2019年,統一推出“茄皇”方便面,寄希望于年輕化新品牌突圍。
2023年上半年,“茄黃”營收增長超50%,不過,照100億為超級大單品、10億為常規大單品來看,茄皇要成為大單品還有很大空間。
此外,方便面行業競爭激烈,統一急需尋找新賽道,來補充食品板塊的增長乏力。
統一在財報中透露,將重點布局兩大系列新品:一是禮盒產品,另一款是預制菜。據悉,統一旗下品牌開小灶推出冷凍預制菜首款產品——水煮牛肉,定價16元。
業內認為,隨著外賣行業迅速崛起,加之以自熱飯、自嗨鍋、預制菜為代表的方便食品盛行,多元化的消費對方便面市場份額帶來沖擊,統一急需培育新增長點才能不掉隊,保住行業頭部位置。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