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4 09:32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核心高管的集中離職,基金還能否正常運營?在近日召開的江西轄區上市公司投資者集體接待日上,面對投資者提出的疑問,國盛金控方面回應稱,國盛證券根據有關法規規定和監管...
一日內宣布5位高管同時離任,江信基金近日這一罕見公告一度引發市場熱議。多年“一基未發”、高管變更不斷,這家基金的狀態可謂當下眾多中小基金發展困局中的縮影。而在公募基金行業馬太效應加劇的大背景下,疊加監管趨嚴以及行業降費等影響,中小基金公司如今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要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抓住機遇的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迫在眉睫。
江信基金5位核心高管集中離職
根據江信基金公告,公司王安良、李震、汪鵬3位副總經理和首席信息官付明離職皆為“個人原因”,另一位副總經理鄭昱則為退休離任。同時,江信基金宣布,于去年10月才升任公司總經理的原亮代任首席信息官。
核心高管的集中離職,基金還能否正常運營?在近日召開的江西轄區上市公司投資者集體接待日上,面對投資者提出的疑問,國盛金控方面回應稱,國盛證券根據有關法規規定和監管要求,支持江信基金根據行業和自身實際情況獨立自主經營發展。公開資料顯示,江信基金成立于2013年1月,控股股東國盛證券持股30%,國盛證券為國盛金控的全資子公司。
根據國盛金控年報,江信基金2023年營業收入僅約1668.5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8.50%,主要由于報告期專戶業務規模大幅減少;公司營業利潤虧損約4525.05萬元、凈利潤虧損近4569.5萬元。截至2023年末,江信基金總資產約7996.86萬元,較上年末下降31.21%;凈資產6244.38萬元,較上年末下降42.26%。國盛金控投資江信基金股權的賬面收益也在減值,權益法下確認的投資收益減少約1370.85萬元。
數據顯示,2015年至今,江信基金凈利潤整體呈現下滑態勢,多個年度處于虧損狀態。2020年至今的四個連續虧損的年度內,江信基金虧損額分別達1034.72萬元、2115.89萬元、6671.15萬元、4569.5萬元。管理規模方面,江信基金自2015年的9億元一度擴容至2017年第三季度的40億元左右,而此后規模收縮至如今不足30億元且有近七年“一基未發”。而早在2017年,國盛證券就有意將其持有的江信基金30%股權“清倉”轉讓給中江信托,后因中江信托不符合股東資格而終止。彼時公告稱,江信基金業務結構相對單一,發展比較緩慢,不能滿足公司在公募基金行業業務發展訴求。
股權轉讓“燙手”
不僅江信基金,不少中小基金公司如今也正面臨層層壓力。
今年以來,高管變更在中小基金中也較為頻繁。“疊加近期公募基金降費以及行業出清,中小基金公司高管或面臨著較大的業績壓力,當基金公司業績達不到股東方的要求時,則更容易發生高管層頻繁變更等問題。”天相投顧方面表示。
5月15日,九泰基金公告,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玉不再代為履行總經理職務,總經理一職由徐進擔任。據統計,徐進也是該基金自2014年成立以來的第5任總經理。再如此前4月30日,成立已逾18年的益民基金也公告,總經理王德明因個人原因離任,由董事長馬赟代任總經理職務。公開資料顯示,王德明2022年6月加入該基金,任職不滿2年時間。而代任總經理職務的董事長馬赟則在2023年8月才加入益民基金,其前任黨均章、紀小龍任期也均未超過兩年。截至目前,益民基金總管理規模由此前一度百億規模縮水至僅20多億元。
還有一些中小基金公司股權近年來則被掛牌轉讓。如作為金信基金股東之一的安徽國元信托年初就在安徽省產權交易中心掛出其所持的金信基金31%股權轉讓的信息,該股權轉讓已經以3720萬元的掛牌底價成交,目前正等待監管審批。若能獲批,安徽國元信托將退出金信基金股東名單。
而有一些股權轉讓則略顯“燙手”。如多次掛牌轉讓無人接手,中航信托于近日再次在北京產權交易所發布信息,擬通過公開掛牌交易方式轉讓嘉合基金8181.82萬股,參考價格面議,時間區間為自2024年5月13日至2024年11月1日。目前中航信托與上海慧弘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并列嘉合基金第一大股東,均持股27.27%。此前2022年12月和2023年年中,中航信托兩次以1.68億元的價格擬轉讓持有的嘉合基金股權,但掛牌期滿均無人接手;2023年11月,中航信托再次掛牌轉讓并降價至1.51億元,然而仍舊未找到合適的受讓方。
此外,中廣核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多次轉讓安信基金5.93%股權也并不順利,轉讓價由8500萬元降至7650萬元;北京華遠集團擬轉讓其持有的紅塔紅土基金30.24%股權也尚未完成,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此前也欲出售所持紅塔紅土基金25.74%股權也沒能找到受讓方。
引入新股東增資“輸血”
增資是股東支持基金公司發展的一種重要方式。天相投顧方面分析稱,當部分中小基金公司面臨行業競爭加劇的生存壓力,營業收入甚至不足以支撐自身運營成本時,或需要股東層面的“輸血救急”,股東注資也成了比較直接且快速的短期救急方式。
如新沃基金自5月份以來也已連續兩次增資,合計增資1596.5342萬元,增資幅度為11.40%。兩次增資后,新沃基金也引入了兩家新的股東——青島金家嶺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青島海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此外,近年來湘財基金、凱石基金等多家公司也相繼增加了注冊資本金。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中小基金通過增加公司的運營資金為自身發展“輸血”,有望補充營運資金、擴大業務規模、強化投研團隊等,未來在差異化競爭中實現“突圍”。
“中小公募基金在行業競爭加劇的環境下面臨著較大的出清壓力,雖然短期股東注資以及更換管理層能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但是如果中小公募基金沒有找到自身差異化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長期來看很難獲得長遠可持續的發展。此外,過于頻繁的高管層變更無疑會使得公募基金的管理層決策穩定性相對下降,對公司投研能力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天相投顧相關負責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對眾多中小基金而言,如何才能“逆水行舟”突破發展困境并站穩腳跟?采訪中,天相投顧方面表示,這些公司如果想要在行業“馬太效應”中脫穎而出,則需要堅持以投資者利益為核心,在投研核心能力、產品創新能力、合規風控水平等方面構筑突出的競爭優勢。
具體來說,在公募基金同質化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小基金公司或更應根據自身的資源稟賦與優勢特點進行差異化發展,突出自身強項。如對于一些券商資管系的公募基金公司而言,可以憑借其在不同資產類別上的多元化研究實現專業化投資,為投資者提供更為專業有效的投資配置策略;對于一些銀行系公募基金而言,可憑借其資金優勢以及固收投資管理優勢,重點發展穩健型的產品策略。此外,對于其他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較小的管理規模可能使得其投資策略靈活性更強,初期則更容易做出超越市場表現的產品業績,打造小而精的旗艦產品。
頭部基金公司強者恒強,中小型基金公司彎道超車的難度進一步增加,差異化、特色化經營迫在眉睫。值得注意的是,積極謀轉型、謀突破的中小基金中,近年來也正涌現出一批“逆襲樣本”。“作為較新成立的銀行系公募基金,截至2024年一季度,成立于2013年11月的永贏基金管理規模達到4163.37億元,遠超同期成立的公募基金,可以算是公募基金差異化發展的成功案例。”采訪交流中,天相投顧方面分析稱,該基金立足自身資源稟賦,以固收基金產品作為抓手,通過豐富的固收產品線在“理財替代”和“低波固收+”方向持續發力。另外,公司還擅長利用自身在銀行系金融科技上的資源稟賦進行技術賦能,持續加大在金融科技、量化信息系統的投入以提高綜合價值。
另一家頗具代表性中航基金則積極參與公募REITs業務布局。三年多來,該基金的管理規模從兩位數快速躍升至超350億元。中航基金相關負責人此前就表示,這是一個差異化的競爭,REITs市場的空間非常大、前景非常好,對于公司轉型發展和走特色化經營的道路也有強大的支撐作用,對公司來說也是彎道超車的機會。
“需要注意的是,在公募基金差異化發展謀求創新的過程中,應當追求切實提高公募基金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為投資者創造更優投資獲得感的‘真創新’,盡量避免蹭熱點、搶噱頭,實質上只是為了‘賺規模’的‘偽創新’。只有真正做到為投資者創造價值才能夠從長遠的站穩腳跟。”上述天相投顧相關負責人強調。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