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 10:04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雖然市場回暖經營業績好轉,但是連續多年遭到年報問詢也暴露出食品飲料行業及個別公司的一些“陳年舊疾”。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統計,截至6月18日,A股共有14家食品飲料公司收...
截至6月18日,A股共有14家食品飲料公司收到交易所下發的2023年年報問詢函。除*ST莫高(4.270, 0.04, 0.95%)是首次收到年報問詢函外,其他13家公司均連續多年被監管“點名”。其中,連續2年及以上收到年報問詢函的公司達10家,有的公司甚至連續7年收到年報問詢函
雖然市場回暖經營業績好轉,但是連續多年遭到年報問詢也暴露出食品飲料行業及個別公司的一些“陳年舊疾”。據上海證券報記者統計,截至6月18日,A股共有14家食品飲料公司收到交易所下發的2023年年報問詢函。
進一步梳理發現,14家公司中,除*ST莫高是首次收到年報問詢函外,其他13家公司均連續多年被監管“點名”。其中,連續2年及以上收到年報問詢函的公司達10家,有的公司甚至連續7年被交易所下發年報問詢函。
從問詢關注點來看,除聚焦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外,針對食品飲料行業的特性,交易所還對關聯關系與壓貨情形等進行重點追問。
多家公司連續多年被追問
統計顯示,在上述14家公司中,有5家已經連續3年(及以上)收到年報問詢函。細看問詢內容,不少公司的“陳年舊疾”被反復多次追問。
以西王食品(2.610, -0.01, -0.38%)為例,自2020年以來,西王食品已經連續4年收到年報問詢函。在2023年年報問詢函中,深交所對西王食品資金層面存在的“大存大貸”現象再次發問。
2023年年報顯示,西王食品2023年末貨幣資金余額為17.21億元,受限貨幣資金14.22億元。其中,存放在控股股東控制的西王集團財務有限公司14.99億元。同時,公司報告期末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和長期借款余額合計18.78億元,報告期內財務費用1.22億元,較2022年增長58.97%。
對此,深交所要求西王食品說明報告期末在關聯財務公司的存款存放地點、日均和最高存款余額、利息收入、平均利率,是否存在受限及潛在受限情形等,并對比財務公司與外部主要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說明在財務公司存放大額定期存款的原因及合理性。同時,說明公司報告期財務費用大幅增長的原因,在此基礎上說明公司在持有大額貨幣資金的情況下大量借入有息債務、承擔較高財務費用的原因及合理性。
事實上,在2021年及2022年年報問詢函中,深交所均對西王食品存在的“大存大貸”現象進行了問詢。
分析人士表示,“大存大貸”企業易引發輿論關注,過去幾起重大財務造假案均存在明顯的“存貸雙高”現象。合理規范的財務治理,對企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這也是強監管的邏輯所在。
從其他被問詢的公司來看,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是否充分亦是被問詢的重點。皇氏集團(2.970, -0.01, -0.34%)、麥趣爾(6.160, -0.03, -0.48%)、三元生物(25.570, -0.14, -0.54%)、ST佳沃(6.330, -0.06, -0.94%)等公司2022年及2023年年報均被問及存貨問題。
以三元生物為例,在2022年年報問詢函中,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對相關存貨計提跌價準備的計算過程,計提是否充分、合理。在2023年年報問詢函中,問詢更加細化和有針對性,深交所要求公司說明在毛利率持續下滑,且赤蘚糖醇毛利率為負的情況下,公司存貨跌價準備計提較期初大幅減少的原因及合理性,相關存貨減值計提是否充分。
關聯關系與壓貨情形被“緊盯”
關聯關系似乎是食品飲料公司年報問詢繞不開的關鍵題之一。多家公司被要求列示報告期內前五名供應商、客戶的基本情況,并要求核查說明是否存在關聯關系或其他可能造成利益傾斜的關系。
以朗源股份(7.690, -0.30, -3.75%)為例,2023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金額為4292.39萬元,占年度采購總額的24.84%。但前五大供應商均不在上期前五大供應商之列,且有三位供應商系自然人。
基于此,深交所要求朗源股份說明前五大供應商的基本情況,包括但不限于相關主體的名稱,交易內容、交易背景、交易時間及回款情況等,并核查說明相關主體與公司、公司董監高、持股5%以上股東、實際控制人是否存在關聯關系或其他可能造成利益傾斜的關系。此外,進一步分析公司向自然人供應商采購的必要性,以及是否符合行業慣例。
6月15日,朗源股份回復稱,公司農產品(5.120, -0.01, -0.19%)業務主要是果干、堅果果仁、鮮果的加工、生產及銷售,原材料采購為區域性合作采購,不固定與某單一農戶或合作社定向采購,因此各年度供應商會有變動。2023年,自然人在公司供應商中所占比例為42.43%,向自然人采購金額占公司全部采購金額的比例為65.64%,向自然人采購符合公司的主營業務,符合農業企業的行業慣例。
除了關聯關系,部分公司應收賬款指標異常亦引起監管警覺,要求結合應收賬款說明是否存在向經銷商或客戶壓貨虛增收入的情況。
以貝因美(2.490, -0.16, -6.04%)為例,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應收賬款期末賬面價值為8.32億元,賬齡1年以上的為5.31億元,占比63.75%。此外,公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在66天以上。
對此,深交所要求貝因美說明應收賬款期末賬面余額較大、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在此基礎上說明是否存在通過不當放寬信用政策等方式向經銷商或客戶壓貨虛增收入、跨期提前確認收入的情況。
從貝因美6月15日回復的內容看,與同行相比,貝因美1年以上應收賬款占比明顯偏高且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亦明顯偏高。就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而言,澳優乳業、中國飛鶴、貝因美分別為31.22天、8.05天和67.09天。
此外,西王食品、ST加加(2.120, 0.09, 4.43%)也被問及是否存在向經銷商壓貨的情形。具體而言,深交所要求西王食品說明近三年營業收入持續下降而最近三年年末應收賬款賬面余額持續增長的原因及合理性,并在此基礎上說明是否存在通過不當放寬信用政策等方式向經銷商或客戶壓貨虛增收入、跨期提前確認收入的情況;ST加加被要求說明先款后貨的結算方式下,公司與經銷商之間是否存在關于產品退庫的相關約定,是否存在向經銷商壓貨的情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