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8 12:53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李瑞峰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此次IPO,英科新創計劃募集資金11.1億元,其中,2.5億元用于廈門研發中心建設項目,2.6億元用于蘇州研發中建設項目,0.6億元用于北京研發中心建設項目,2.7億元用于體外診...
《電鰻財經》文 / 李瑞峰
7月10日,英科新創(廈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科新創)深交所創業板IPO更新了注冊稿。招股書顯示,英科新創成立于 1989 年,是一家專業從事體外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產品在臨床應用上涵蓋了傳染病、血型、呼吸道、消化道、心臟標志物、優生優育、藥物濫用及免疫疾病等領域。公司運營總部及主要生產設施設立于廈門,主要負責 POCT、酶聯免疫和生化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在閱讀該公司提供的上市資料時,《電鰻財經》注意到,此次IPO,英科新創計劃用1.5億元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而該公司在過去幾年現金分紅24億元,其董事長和總經理的年薪超過百萬。此外,該公司的研發費用明顯落后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也落后于該公司的銷售費用率,且毛利率也落后于同行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均值。英科創新的兩大產品的產能利用并不高 未來新募產能如何消化?值得關注。
現金分紅2.4億 又要募資1.5億補流
此次IPO,英科新創計劃募集資金11.1億元,其中,2.5億元用于廈門研發中心建設項目,2.6億元用于蘇州研發中建設項目,0.6億元用于北京研發中心建設項目,2.7億元用于體外診斷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1.2億元用于區域營銷培訓客戶體驗中心建設項目,1.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由此可見,英科創新將用1.5億元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占該公司募集資金總額的13.5%。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從2020年至2023年,該公司共進行過三次現金分紅,分別在2020年、2021年和2023年份分別現金分紅3500萬元、4537.61萬元和15607.2萬元,合計2.36億元。
招股書顯示,FRANK NONG WANG-LU、JOHN GONG LU、SEAN WANG-LU及MICHAEL WANG-LU四人通過《一致行動協議》對公司實現共同控制,通過英科控股控制發行人98.41%的股份,為發行人的實際控制人。上述四人全部為美國籍人士。
在英科控股董事中,FRANK NONG WANG-LU與JOHN GONG LU系兄弟關系,SEAN WANG-LU 與MICHAEL WANG-LU系兄弟關系,FRANK NONG WANG-LU 與SEAN WANG-LU及MICHAEL WANG-LU系父子關系,JOHN GONG LU與SEAN WANG-LU及MICHAEL WANG-LU 系叔侄關系。LIANG CHEN為英科控股董事 FRANK NONG WANG-LU 配偶之弟。
由此可見,英科創新上述2.36億元現金分紅超過98%落入了實際控制人家族的口袋中。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的薪酬超過100萬元。
2023年,該公司的董事長SEAN WANG-LU的薪酬為118萬元,其董事、總經理焦魯閩的薪酬為103.07萬元,其董事、副總經理賴紅梅的薪酬為98.11萬元。
從2021年至2023年(以下簡稱報告期),英科創新的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總額分別為575萬元、633萬元和631萬元,占當期公司利潤總額的比重分別為4.11%、3.06%和3.06%。
研發費用率和毛利率落后于同行 銷售費用率“領先”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英科創新及其子公司擁有共計91項境內專利,其中24項發明專利,59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外觀設計專利。
值得注意的是,英科創新最近一項發明專利是在2020年2月獲得的,是一項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此后該公司再沒有獲得發明專利,也就是說該公司在最近四年沒有取得發明專利。
報告期內,英科創新的研發費用分別為5303.04萬元、7386.48萬元和7557.34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75%、9.46%和9.66%。
英科創新的研發費用率明顯落后于同行可比公司。報告期內,同行可比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1.84%、9.01%和16.41%。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英科創新的研發費用率明顯低于該公司的銷售費用率,報告期內,該公司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6.47%、13.48%和16.18%,遠高于該公司的研發費用率。由此可見,該公司有“重營銷輕研發”的情況。
截至2023年6月,英科創新有研發人員181人,占員工總人數的比例為16.79%。
報告期內,英科創新的毛利率分別為57.28%、54.11%和56.90%,同期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均值分別為65.14%、63.79%和67.53%。
產能利用不高 新募產能如何消化?
招股書顯示,此次IPO,英科創新計劃2.7億元用于體外診斷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占總募集資金的24%,未來新募資產能必將增加該公司的總產能,這些新增產能如何消化?值得關注。
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英科創新的產能利用率并不高。報告期內,該公司的POCT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8.24%、174.38%和107.59%,該產品的產能利用率比較;但是該公司的兩外兩種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并不高,酶聯免疫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8.69%、74.66%和73.14%;生化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51.77%、52.38%和58.87%。
報告期內,英科創新來自POCT的收入占比分別為64.22%、61.75%和73.05%,同期來自酶聯免疫的收入占比分別為30.71%、21.94%和21.43%;來自生化的占比分別為3.16%、2.21%和2.33%。
由此可見,英科創新的第一大產品的產能利用率比較高,但第二大和第三大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并不高。未來新增產能如何消化?值得關注。
報告期內,英科創新的存貨周轉率分別為2.5次、3.08次和2.64次,與同行可比公司的存貨周轉率均值差距不大。
報告期各期末,該公司的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10,165.79萬元、13,077.43萬元和11,861.52 萬元,占各期末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5.25%、14.21%和13.61%,存貨跌價準備分別為204.71萬元、180.35萬元和462.40萬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