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3 10:22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年來的市場持續震蕩,使得養老FOF面臨著多重挑戰,業績未能達到預期、產品持有期限較長導致難以吸引和留住投資者;此外,目前市場對養老FOF普遍認知度不足,且銷售渠道相...
近日,多只養老FOF由于規模持續“迷你”,發布了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今年以來,更有多只養老FOF清盤,其中還包括一只有Y份額的養老FOF產品。
近年來的市場持續震蕩,使得養老FOF面臨著多重挑戰,業績未能達到預期、產品持有期限較長導致難以吸引和留住投資者;此外,目前市場對養老FOF普遍認知度不足,且銷售渠道相對有限,整體銷售難度較大,隨著規模的縮水,養老FOF的運營管理成本也在持續增加。
行業機構正多管齊下破解養老FOF難題。從產品端和服務端兩方面發力,提升投資者對于養老FOF的認可度,同時,持續豐富養老投教活動,重視基金投顧的作用,加快養老與投顧的融合。
多只養老FOF走向清盤
2018年8月,12家基金公司養老FOF產品獲批,開啟國內養老FOF發展的序幕。2022年底,專門針對個人養老金賬戶設置的Y份額以及相關產品陸續成立。歷經多年發展,養老FOF市場日漸成熟,產品數量不斷提升、類型逐步豐富,為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業務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但養老FOF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截至今年6月30日,首批養老Y份額自2022年底成立以來,僅23%的養老Y份額產品取得正收益,平均年化收益-3.23%,持有體驗不佳,在震蕩市場中未起到養老資產保值增值效果。在競爭異常激烈的環境中,市場份額被其他類型產品持續擠壓,持營壓力較大。
Wind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只養老FOF走向清盤,包括鵬華長樂穩健養老一年、中信保誠養老2040三年持有、嘉實養老目標日期2045五年持有、平安養老2045五年等產品,這些養老FOF清盤的原因均是觸發合同終止條款。其中,鵬華長樂穩健養老一年在2022年11月增設了Y份額,但還不到2年,其Y份額和A份額都已清盤,截至5月16日清盤,鵬華長樂穩健養老一年規模已不到1300萬元。
目前來看,全市場個人養老基金規模增長較為緩慢。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市場個人養老基金規模合計65億元,單只產品平均規模僅0.35億元。近期還有多家基金公司發布旗下養老FOF產品的清盤風險公告,某大型基金公司更是一口氣發布了4只養老FOF的清盤風險提示公告。
不少養老FOF《基金合同》約定,基金合同生效滿三年后,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終止基金合同,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此外,在養老FOF中,有大量的發起式產品,根據合同條款“基金合同生效滿3年之日,若基金資產規模低于2億元,基金合同應當終止,且不得通過召開基金持有人大會的方式延續”。Wind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目前市場上約有一半的養老FOF(不同份額分開計算)規模不足5000萬元。
面臨多重挑戰
上述養老FOF的尷尬局面折射出這類產品當前面臨的挑戰。從產品自身來看,“產品持有期限較長導致投資者接受程度低,影響了其吸引力。”南方某基金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規定養老FOF運作方式最少封閉一年,目前養老FOF以1年、3年、5年為主,持有期長、市場認知度低,且發起式產品居多,規模提升難度較大。”
從基金公司運營和營銷來看,“運營方面,由于資產端的市場壓力,部分養老FOF的規模持續萎縮,甚至觸發了清盤條件,可能會影響基金公司的管理效率,增加運營成本。營銷方面,目前市場普遍認知度不足,且銷售渠道相對有限,整體銷售難度較大。”一大型基金公司養老FOF業務負責人說。
而養老FOF業績表現也成為產品吸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部分產品因市場環境變化或自身投資策略不當,導致業績未能達到預期,難以吸引和留住投資者。”一位FOF基金經理表示,2018年試點以后,新發產品主要集中在2019-2023年,市場震蕩,權益市場波動較大,持有人體驗不佳,投資者信任度和忠誠度培育不足。
從整個大環境來看,“全民養老意識仍需加強,渠道重視程度也需提高。在近年來的震蕩市階段,大部分渠道缺乏銷售個人養老金產品的動力,主要引導個人養老金開戶為主,實際繳費人數占比低,試點階段的覆蓋區域有限。”一位資深基金業內人士坦言。
多措并舉提升吸引力
養老FOF面臨的難題與挑戰如何破解?在上述大型基金公司養老FOF業務負責人看來,對于基金公司,可以從產品端和服務端兩方面發力,提升投資者對于養老FOF的認可度:在產品端,一方面要持續打造核心投研、提高專業能力,保持長期穩健業績。“根據調研,養老投資者開通賬戶后投資養老FOF的Y份額主要追求絕對收益,因此建議提升養老產品的絕對收益水平和風險控制能力。”另一方面,應持續完善產品線,提供適配養老風險收益特征的投資能力和產品;在服務端,要做好多維度的養老投資服務,用長情陪伴增強投資者信任,包括提供簡明清晰、用戶友好的投資服務,以及拓展多用途、多場景的投資服務等。
“根據調研,70%的投資者只開戶不繳費,說明我國居民的養老意識依然停留在被動養老層面。可加強營銷團隊、養老投資團隊與渠道的互聯互通,優化個人養老基金的推廣節奏,持續豐富養老投教活動。”上述南方某基金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同時,重視基金投顧的作用,加快養老與投顧的融合。基金投顧可為投資者提供合適的養老產品或產品組合,使用策略化的定投等形式為投資者打造合適的養老方案。由于投資者在進行養老投資決策時,需要考慮自身的年齡、收入、積蓄、支出、風險偏好等因素,養老是投顧發揮作用的較佳場景之一。
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一是要綜合考慮個人養老金的定位,不斷從制度運行機制、市場機構參與可持續性、產品與服務差異性等方面增加制度本身的吸引力;二是要增強對養老金第三支柱建設的整體謀劃,目前個人養老金試點產品跟第一、第二支柱在稅收優惠、信息披露等制度銜接上仍需完善,需從個人養老金賬戶層面做好頂層設計和通盤考慮,提升個人參與的獲得感和便捷性。”另一養老FOF基金經理表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