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9 10:52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數據顯示,有可比數據的70余家公募基金公司上半年合計營業收入約65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8.39%。
公募行業降費已從主動權益型基金擴展至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等多種類別。降費潮究竟給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帶來了多大的影響?權益市場震蕩回調,基金銷售持續承壓,公募機構的銷售服務費收入又有何變化?降本增效的效果究竟如何?近日,公募機構披露的一系列收支數據揭開了其生意經的謎底。
整體收入下滑
天相投顧統計的公募基金2024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上半年管理費收入合計約604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13.84%。其中多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費收入直接腰斬,最高跌幅超過60%。整體來看,超過百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費收入同比出現下滑,占比超六成。
管理費收入得以逆勢增長的多為中小型基金公司,且主營業務多聚焦債券型基金領域。例如華宸未來基金、國融基金,債基管理規模占公司總規模比重均超80%,均在今年上半年出現存量債基規模大幅增長。從基金類型來看,全市場債基整體管理費收入同比增長超15%。而在頭部公募基金公司中,僅有華夏基金、天弘基金、華泰柏瑞基金的管理費收入出現同比增長。
數據還顯示,公募機構的銷售服務費收入在2024年上半年同比上漲13.35%,超90家基金公司實現增長,其中約三成公司的相關收入增幅超100%。據業內人士分析,收取銷售服務費的通常為基金C份額,采取按天計提方式。基金C份額在短期交易上具有費率優勢。這一指標逆勢增長或可推斷為基民上半年對基金C份額的投資有所增加。不過,對比兩項收入增減情況,銷售服務費收入的增加并未抵消管理費收入的下降。而且銷售服務費收入中,還有一部分需支付給代銷機構。
數據顯示,有可比數據的70余家公募基金公司上半年合計營業收入約65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8.39%。
降本效果顯著
相較于營收的下滑,基金公司上半年費用支出的下降幅度似乎更為突出,降本成效初顯。
以交易傭金費和客戶維護費兩項主要支出為例,天相投顧統計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公司支付傭金費用合計約66.18億元,同比降幅達到30.59%;支付客戶維護費共計162.1億元,同比下降16.1%。兩項支出的降幅均大于管理費收入的下降幅度。
其中,多家小型公募基金公司的相關支出甚至出現腰斬。大中型公募基金公司中,亦不乏部分公司降幅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例如,鵬華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南方基金、中歐基金、招商基金等的交易傭金費降幅超過40%,中歐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匯添富基金等的客戶維護費降幅則超過20%。上半年共有10家大中型基金公司交易傭金費減少超1億元,11家公司客戶維護費節省超1億元。
從絕對值來看,交易傭金費和客戶維護費合計較去年同期減少超60億元。其中,前者同比減少29.17億元,后者同比減少31.15億元。
從相關數據來看,上半年基金公司的交易傭金費下降主要是由于股票交易量減少。2024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公司的股票成交量從去年同期的12.63萬億元下降至9.46萬億元,降幅達到約25%。
至于客戶維護費的下降,有業內人士稱,在管理費收入整體下滑、基金發行銷售承壓背景下,客戶維護費的下降其實是相伴而生的。基金公司營收壓力有所加大,會傾向于“節流”,例如精簡合作的銷售渠道等,這自然會使得需要支付的客戶維護費出現下降。但為何客戶維護費降幅超過管理費收入降幅,這背后或許與此前發布的費率改革相關政策有關。據悉,去年7月,某地方證監局曾發布《關于傳達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工作相關要求的通知》,提到要進一步降低基金管理人尾隨傭金的支付比例。
公募業績分化
從披露凈利潤數據的70余家基金公司情況來看,上半年整體凈利潤呈現同比下滑態勢,較去年同期減少超27億元,降幅超10%。
包括東海基金、東吳基金在內,上半年有8家基金公司出現虧損。另外還有多家中小公募基金公司凈利潤出現腰斬。而部分頭部公募基金公司的凈利潤降幅同樣明顯。
與此同時,也有部分基金公司凈利潤出現逆勢增長。中金基金、國聯基金上半年凈利潤均同比增長超6倍,實現凈利潤從百萬元到千萬元的跨越。從兩家基金公司產品情況來看,凈利潤大跨越背后或離不開新產品的刺激。數據顯示,兩家基金公司旗下自2023年二季度末以來均新成立多只產品,合計規模超百億元,前者主打REITs,后者則以債基產品為主。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稱,能夠在上半年實現凈利潤正增長的大概率是主打債券型基金業務的基金公司。以凈利潤同比增長近90%的鑫元基金為例,數據顯示,該基金公司總管理規模為2092.4億元,其中債基規模占比接近60%,凈利潤同比增超50%的興銀基金,債基規模占比同樣過半。
據悉,面對當前基金公司生意經變化后的新圖景,“均衡化”似乎開始成為部分基金公司的新策略。一些原本以權益型產品為主的基金公司逐漸增加布局債券型基金,原本以主動投資為主的基金公司開始涉足熱門的ETF產品……對此,有基金人士坦言,這背后主要是看重均衡化策略能幫助基金公司更好適應各種市場環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