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30 13:58 | 來源:長江商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針對牧原股份本次回購,市場上存在爭議。有市場人士認為,公司積極回購股份,是自身發展信心及前景的體現,也有人稱,“回購不注銷,等于耍流氓”。還有人士稱,目前,牧原...
“豬茅”牧原股份(002714.SZ)大手筆回購引發市場爭議。
9月26日晚間,牧原股份發布公告,公司擬以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不低于30億元、不超過40億元回購股份,所回購的股份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計劃。
2023年,牧原股份也曾出資近20億元回購股份。
針對牧原股份本次回購,市場上存在爭議。有市場人士認為,公司積極回購股份,是自身發展信心及前景的體現,也有人稱,“回購不注銷,等于耍流氓”。還有人士稱,目前,牧原股份的流動性并不充足,大手筆回購股份,勢必加大公司財務壓力。
截至今年6月底,牧原股份資產負債率為61.81%,較年初略有下降。上半年的財務費用為15.72億元,同比增加1.32億元。
9月13日,牧原股份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公司對未來充滿信心。今年前八月,公司生豬出欄量為4478.6萬頭,全年目標為不超過7200萬頭。到年底,公司完全成本目標為降至13元/kg。
再回購股價大漲8%
在A股人氣爆棚之際,牧原股份拋出的大手筆回購計劃,也為自身股價走勢添了一把火。
9月27日早盤,牧原股份股價高開,全天高開高走,最終收報43.16元/股,漲幅為8.06%。
牧原股份股價大漲,除了受重大利好政策影響、A股迎來大牛市跡象因素外,公司拋出的回購計劃,也是一次刺激。
根據公告,牧原股份擬使用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回購公司股份,回購總金額不低于30億元且不超過40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58.60元/股,回購期限為自董事會審議通過回購方案之日起12個月內。
按回購金額上限40 億元、回購價格上限58.60元/股測算,預計可回購股數約為 6825.94 萬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1.25%;按回購金額下限30 億元、回購價格上限58.6元/股測算,預計可回購股數約為5119.45萬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0.94%。
公告稱,本次回購,是基于對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并結合公司經營情況、主營業務發展前景、公司財務狀況以及未來的盈利能力,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回購公司股份,并將全部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計劃,以此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構建長期激勵與約束機制,確保公司長期經營目標的實現,提升公司整體價值。
從K線圖看,雖然股價大漲,但與2021年2月22日的巔峰相比,下降了52.85%。
這不是貿易公司首次回購股份。2023年,公司也實施了回購股份計劃,回購資金接近20億元。對于本次回購,市場上存在爭議。一方面,有人士認為,牧原股份響應了市場呼聲,積極回購股份,這也是公司對未來發展信心的體現。至于回購股份用途,有人士質疑,認為將回購的股份注銷,才是真利好。另一方面,有人士質疑牧原股份財務狀況。公司流動性不足,超過30億元回購,可能會加劇財務壓力。
牧原股份確實存在財務壓力。截至今年6月底,牧原股份資產負債率為61.81%,較年初下降0.30個百分點。期末,公司貨幣資金203.60億元,但對應的有息負債738.24億元,其中,短期債務為533.60億元。短期債務是貨幣資金的2.62倍。
今年上半年,公司財務費用15.72億元,同比增加1.32億元。
或迎來周期向上拐點
牧原股份不惜承受著財務壓力進行大手筆回購,可能預判行業將迎來周期向上拐點。
經歷了“超長豬周期”后,今年第二季度,生豬養豬行業回暖。這從部分養殖業務扭虧為盈可以印證。
今年上半年,溫氏股份盈利13.27億元,神農集團盈利1.24億元。
牧原股份也實現了扭虧為盈。上半年,公司實現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8.29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27.79億元。
分季度看,今年一二季度,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62.72億元、305.54億元,同比增長8.57%、10.56%;凈利潤分別為-23.79億元、32.08億元,同比變動-98.56%、302.90%。二季度,同比環比均扭虧為盈。
公開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生豬市場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連續四個月上漲,6月環比上漲10.4%。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上半年,生豬養殖行業去產能明顯,產能階段性過剩壓力釋放,生豬的市場價格震蕩回升。
也有人士認為,綜合市場各方因素,下半年,生豬市場可能迎來周期向上拐點。
牧原股份在今年9月13日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今年1—8月,公司共計出欄生豬4478.6 萬頭,全年預計出欄 6600萬—7200萬頭。從 2019 年開始,公司將產業鏈延伸到下游的屠宰肉食板塊,圍繞養殖產能布局屠宰業務,當前屠宰產能達 2900萬頭/年,今年 1—8 月共計屠宰生豬711 萬頭。
成本方面,公司生豬養殖完全成本呈持續下降趨勢,8月已降至13.7元/kg左右。公司認為,隨著前期飼料原材料價格下降在養殖成本的逐步體現及生產指標的持續改善,公司有信心實現年底13元/kg的成本目標。
此前,完全成本15元/kg被譽為盈虧平衡線。
行業人士認為,淘汰落后產能和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生豬養殖行業在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
牧原股份表示,當前生豬養殖行業已進入了質量提升階段,從業者從追求規模增長轉變為提升發展質量。公司將深挖每頭豬的生長潛能,圍繞頭均 600 元的成本下降空間進行技術創新,加大在生豬育種、營養研發、疫病防控、智能化與數字化等方面的投入,培育生豬養殖行業的新質生產力,同時將研發創新的技術成果轉化為員工可以落地執行的措施,實現養殖效率的提升與成本的下降,推動產業共同進步。
牧原股份投入了不少資金進行研發。2023年,公司研發投入為16.58億元,今年上半年為8.76億元,同比增長19.67%。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