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0 09:17 | 來源:市場資訊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沒想到近日還被曝出涉通道業務,中庚基金也再一次被打到聚光燈下
文| 恒心
來源|財富獨角獸
2024年,似乎是中庚基金的“水逆年”。
本以為“頂梁柱”丘棟榮的離任已經是中庚基金年內受到最大的沖擊,沒想到近日還被曝出涉通道業務,中庚基金也再一次被打到聚光燈下。
據21世紀經濟在內的多家媒體報道,最近監管多次登門中庚基金,事涉與上海人壽等壽險公司的通道業務。此外,報道還指出,上海人壽之所以選擇中庚基金合作主要目的是投資股票。通過基金公司做一個通道,通過該通道購買指定的股票或執行特定的交易策略,基金公司收取一定的通道費。
這里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通道業務”。百度給出的解釋是,通道業務是指券商向銀行發行資管產品吸納銀行資金,再用于購買銀行票據,幫助銀行取現完成信托貸款,并將相關資產轉移到表外。在這個過程中,券商向銀行提供通道,收取一定的過橋費用。通道業務的主要形態曾經是銀信合作(銀行與信托機構),因為原銀監會的叫停,銀行轉而與證券公司開展銀證合作。
簡單來說,通道業務就是保險資金違規運用的一種常見手段,本應不具備投資管理能力,但仍借用受托通道,變相自行展開股票、金融產品等高風險領域的投資活動。
作為一家百億公募基金公司,中庚基金為何會挺身犯險?這或許與原明星基金經理丘棟榮的離職不無關系。
一方面,隨著丘棟榮的離任,中庚基金的規模由2024年年初的303.64億元降至三季度末的182.42億元,份額也由200.94億份降至120.60億份,前三季度無論規模還是份額均下降了四成;另一方面,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新興基金公司的崛起,市場競爭日益加劇,中庚基金迫切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以維持其市場地位。
針對上述涉嫌通道業務一事,雖然目前中庚基金并未進行官方回應,但清楚的是,中庚基金今年過得并不好。
涉嫌通道業務,或觸碰法律紅線
先來聊聊這兩家涉事公司。
據官網顯示,中庚基金于2018年6月經中國證監會核準設立,總部設于上海,經營范圍為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基金銷售和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業務,并自稱“注重從持有人的長期利益出發,以滿足客戶的真實投資需求為唯一目標,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全面優質的服務”。
但了解中庚基金的都知道,中庚基金是一家典型的個人系基金公司。就以今年二季度末為例,丘棟榮管理5只基金,管理規模147.09億元,均占中庚基金的八成左右。
再來看上海人壽,早期憑借靈活運用萬能險產品和銀保銷售渠道的雙重策略,一度成為壽險行業最靚的仔,不僅在成立之初就實現了保費收入破百億的佳績,還錄得凈利潤0.59億元,更是打破了壽險行業普遍存在的“七年虧損,八年盈利”的規律。
但好景不長,急功近利的上海人壽選擇采取“資產驅動負債”的打法,為了迅速擴大市場份額積極推銷高定價、高費率的理財型保險產品,同時在銀保渠道投入巨額資金以爭奪客戶。的確,短期內上海人壽實現了快速增長,但伴隨而來的問題是短期存續產品的退保金額急劇上升,在2017年就高達近90億元,無疑給現金流帶來巨大挑戰。隨后更是在宏觀經濟環境不佳和低利率的雙重打擊下,上海人壽最終深陷泥潭。
除了經營問題外,上海人壽的股權問題也暴露出來,此前更是被原銀保監會指出存在違規行為,但至今仍未得到解決。上海人壽本想靠著母公司救濟能“活”下來,但覽??毓梢操Y金鏈斷裂,無暇顧及。
最終的結果是,上海人壽因償付能力不足于2023年被中國太保(35.350,0.00,0.00%)接手??梢院敛豢蜌獾卣f,上海人壽已經沒有任何投資能力的狀態。但目前的事實是,上海人壽與中庚基金達成“默契”,中庚基金幫助上海人壽進行股票投資,而中庚基金也從中收取通道費。
合規性堪憂的中庚基金,有可能觸碰法律紅線。
“頂梁柱”丘棟榮離職,機構投資者大幅贖回
談及中庚基金,或許市場的第一印象就是丘棟榮。
據了解,丘棟榮于2010年9月加入匯豐晉信基金,歷任股票行業研究員、高級研究員、股票投資部總監、總經理助理,2015年11月加入中庚基金,任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在中庚基金任職期間,丘棟榮也于2021年二季度末躋身百億基金經理行業,在2023年一季度末管理規模更是突破300億元。但此后,丘棟榮管理規模也走上了下坡路。
事實上,丘棟榮的離職并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未雨綢繆。
早在2024年4月,丘棟榮將卸任所有在管產品并辭去中庚基金職務的消息就在渠道傳開,盡管內部人士未直接否認此事,但也沒有給出明確的回應,這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5月11日,中庚基金發布公告,丘棟榮此前單獨管理的中庚價值品質、中庚價值領航分別增聘吳承根和劉晟,與丘棟榮共同管理上述兩只基金,這一舉動也被市場解讀為可能為丘棟榮離職做準備。時間來到7月19日,中庚基金正式宣布丘棟榮因個人原因卸任中庚價值領航等5只產品的基金經理,同時不再擔任中庚基金副總經理等職務。
針對基金經理離職后的影響,據國際金融報報道,財經評論員郭施亮認為,自帶流量的明星基金經理離職,對產品影響更明顯。不過,最主要的是做好基金經理的交接工作,如果因基金經理離職而引發了基金投資風格的顯著改變,那么可能會加快基金的客戶流失,不利于基金的持續性發展。
丘棟榮給市場的感覺,一直是價值投資基金經理的典型代表之一,任職基金經理以來一直堅守低估值價值投資策略,近9年幾何平均年化收益率約16%。
在丘棟榮離職后,給中庚基金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首當其沖的就屬機構投資者大幅贖回。丘棟榮離職前管理的5只基金中,除了還在封閉期的,其余4只基金都遭機構投資者大幅贖回。比如,中庚價值領航的機構持有比例從45.24%下降到23.22%,中庚小盤價值的機構持有比例更是從49.30%斷崖式下滑到9.26%。接踵而至的是,由于機構投資者的大量贖回,基金經理只能賣出持倉股以換取資金,這進一步打壓了相關股票的股價。例如,中庚小盤價值上半年虧損11.12%,跑輸滬深300 12個點。
其實中庚基金業績下滑明顯。以中庚價值領航混合為例,盡管該基金在2024年第三季度利潤達到了3.95億元,凈值增長率為10.40%,但相較于同類基金,其表現并不突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該基金的夏普比率為0.4738,位于同類可比基金的較低水平。
投資者還會信任中庚基金嗎,誰又能拯救中庚基金,還需市場給出答案,我們拭目以待。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